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在这个417平米的空间里,设计师试图对话古今,寻找一种平衡的美,于这一室中呈现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认为一切自然,不为利害得失所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统一,即为大美。然而所有的美,所有的艺术最终都体现为人,所以当你触摸一片叶,饮一席茶,听风从林中穿过,便可以感受到美,便可以寻着前行的意义。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中有一首诗——《腊月赏雪》"格物于今又一开,千门万户雪相埋。题词见冷心情下,已素婴孩何必猜。"忽一夜冬雪,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5)
"道可道,非常道",美无法言说,庄子否定世俗之美,主张以直觉的观照和精诚的感悟体会美的本然状态。庄子之"美"是一种自然之美、至真之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其造就了中国绘画发展史中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庄子的美学思想实质上回答了一个基础问题——"什么是美"。该文试图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反思,庄子美学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曹林娣 《园林》2002,(7):8-9
"返朴归真"的审美境界 对中华民族审美观影响最大的是老庄"道法自然"的哲学美学原则,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崇尚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排斥镂金错彩的富丽美.老子教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素朴是最美的,破坏了素朴,人为的雕饰是不美的.《庄子>主张"法天贵真",赞美"天籁",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
<正>投身自然怀抱,聆听天籁之音,品味大自然的脉动。这种境界,曾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以自然为美,这样的意识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肉之中。追根溯源,此类自然审美观主要源于庄子,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道法自然。庄子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按着自己自由的天性去生长、发育和运动的,这些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但是又都自然地符合一定的目的性。他在作品《大宗师》里认为"天之所为""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
根的艺术是生根于泥土的艺术,它来源于自然,经过人工的雕琢,又高于自然,是一种天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的艺术。它不同于木雕艺术,不求通体雕刻,更注重尊重自然、依赖自然,从而天然成趣,体现深远的意境。文章主要通过根艺作品的抽象美、根艺创作者如何实现抽象美以及观赏者如何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这三个层次阐述根艺的大美无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6-8
周作人从人的个性解放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认为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他认为只有个人的发展,才能推进整个群体社会的发展,而个人的利益与群体的利益要形成内在的统一,即人的动物性与神性要达成统一的关键在于"艺术",艺术可以调和这两者,并把它们道德化。这种把感性与理性、欲望与节制统一于审美之下艺术诉求与新古典主义追求艺术超越性,即把感性与理性、审美与伦理统一的内在根源建基于美和艺术本身,可说是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3)
"美",渗透在一切艺术中,是所有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基础。舞蹈中美感的体现,需要美学与舞蹈相交融而产生。舞者需要心中有"美",才能表现"美",舞者在舞动时将美感意识转换成具体的肢体动作直观地表现出来,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是重点。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舞蹈美感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在舞蹈表演方面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造物美学     
正记得最初接触这份工作时,主编曾跟我说,要做好杂志的编辑,不仅仅需要对于文字的把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审美"。做一本杂志,或者一个栏目,从挑选案例、图片排版到文章版式,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编辑的"审美"。后来发现确实如此,以至于到后来工作中对"美"的追求也逐渐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何谓"美"呢?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的和谐",罗丹则认为自然、真实即美。在这里,栏目想谈的"造物美学",不仅只是关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
张洪亮一直积极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的同时融合西方艺术的精髓,为中国水彩扬名世界而努力。他深入中华大地,用水彩画展现黄土之美,展示心中美好的祖国山河,让世界人民认识美丽的中国。文章赏析了其陕北系列作品,每一作品都笔韵四溢,色彩绚烂,散发着隽永朴实的意境之美,可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美学思想朴实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美善关系问题上,体现在美与善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上。孔子追求尽善尽美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认为,美与善具有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他认为"尽善"并不等于"尽美",美并不同于善,美具有其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但又认为美与善相比善才是根本。《论语·里仁》中"里仁为美",孔子认为"美"应该以"仁"为基础,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与善的统一在艺术上要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孔子的美学思想应体现在以一种全方位为人服务的建筑设计理念出发,不仅有"美"的外观,更应有"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写实油画是以油画为材料,在语言上不过分远离自然的绘画形态,依据自然进行审美的判断和表达。随着摄影和图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进步,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类似于照片的写实油画已远远落后于"照片",此就被认为以准确模仿为目的的写实油画来说,着实没有存在的意义。那么它存在的意义何在呢?在这科技不断更新的时代,只有清楚认识写实油画,才能更好的绽放它的光彩。写实油画的存在,首先是因为自身无可替代的审美特性和审美价值。写实油画的"写实"也只不过是写实油画的表象,语言的高度才是写实油画的实际评判标准。"写实"并非指无限接近真实的自然,而是画家因为承认自然的伟大,以自然作为自己艺术实践的依托而产生的结果。所以在现今社会中,写实油画仍无法被取代,依然有着存  相似文献   

12.
一、假山外观效果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鲜花,而假山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无园不石",凡进园林一眼就能见到假山。假山是由湖石、黄石叠成的。山水是园林中的骨架,掇山叠石是创造这一骨架的手法之一,其关键是要有自然之理,才能得自然之趣,造型时要结合具体环境进行规划布局确定基本形式(池山、峭壁山、峰山、沿阜垒山、平山、深山、高山)、体量(大小高矮)、范围、纹理。这就要求在山石造型上强调大的山势,构图上要"疏而不散"。"展而大露"、"虚实穿插"、"相互掩映"、"大起不落",使其人于形而出于…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5)
在老子和庄子对自然法则的哲学式认识和儒家学说的影响下,中国的美学渐渐发展出一种"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把"美在自然"作为一种最高的艺术创作与审美标准尺度和原则。中国传统所追求的和谐,是天地万物循自然之道所体现的和谐,以美学的观点去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是我们研究自然之美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7)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9)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广告业蓬勃发展,广告数量的激增使得现代广告创作逐渐陷入瓶颈,有很多人认为广告要美,要让人赏心悦目才是广告艺术性的表现,但从波德莱尔《恶之花》的艺术形式来看,"恶"也可以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恶"转化为"美",适度的将"恶元素"融入现代广告会使现代广告不论从表现形式还是广告效果方面变得更"美"。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外优秀建筑及万达展示中心结构创作实例出发,揭示出科学规律与建筑艺术的统一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建筑创作特别是文化旅游类建筑创作过程中,与建筑追求自然之美的设计风格相适应的结构设计理念"给结构以艺术,成就建筑自然之美":在建筑自然美中直接找寻结构力学规律之美,以"白描"艺术手法将结构设计艺术化,成就建筑自然之美的同时,体现出结构美。  相似文献   

17.
艺术形态学认为,艺术作品(艺术美)是精神内容(内容美)和物质形式(形式美)的结合,在整个艺术文化体系中,各种艺术种类其精神内容因素(内容美)和物质形式因素(形式美)所占比重的不同以及结合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艺术种类(艺术美)序列。从艺术形态序列总谱系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园林艺术与语言艺术分别处在这个序列的两端。这就是说:园林艺术靠近物质文化这一边,物质形式的审美特征更为突出,所以园林美以自然美、形式美取胜,语言艺术靠近精神文化那一边,精神内容的审美特征更为显著,所以文学美以社会美、内容美占优。楹联与匾额属于园林中的文学样式,楹联匾额在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集中体现在点景美上。即楹联匾额借语言艺术的精神内容因素(内容美)比重大这一优势,在风景园林的自然美、形式美(景、境)中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素(社会美、内容美——情、意),画龙点睛地点化出景中之情、境中之意,把风景园林的自然美、形式美提炼到诗情画意的高度,这样才能创造出更高层次的风景园林美(艺术美)——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的世界,面对的人工造物比自然要多得多。我们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变成处处被"人工"围绕。人类的存在以及主动去调整、适应、顺服和进行组织的痕迹,都包含于构成我们当代世界的几乎每一要素中。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人类学会了表达的艺术。为了"环境改善",人们重新创造人工物体来模拟自然的进程。艺术和人工世界能完全取代自然吗?什么可以被认为是"白板"的起源,人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接下来又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整体观念     
《Planning》2018,(11)
<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释义】天地万物虽形态各异,但本源上相同,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作者简介】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写作背景】《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齐物论》以"丧我"发端来说明万物不齐是由于"我"的偏执所至,只有达到"忘我",才能实现万物的"齐"。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1)
<正>园林景观是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与其它艺术不一样的是它更多地借助了物化了的审美意象来完成对心理和外部世界的把握,其基本任务就是向人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园林景观设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我国园林景观不仅重视近区的环境美,而且也注重与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亲和关系,造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国风水理论中的"观势"、"观相",实际上就是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应该说,这是颇具美学价值的调查研究。在自然环境中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