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测度方法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水平对于 促进绿色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及提升居民 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步行性测度方 法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 一。根据影响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从步行 环境感知、步行空间可达性和社会文化因 素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步行性测度方法进 行总结和比较,认为3类方法各有优势和缺 陷。建议应针对国内城市建成环境和居民 行为特征,深入研究步行性测度计算方法 的改进和提升,细化研究人群,提高测度的 准确性。同时应考虑行人对步行环境的主 观感受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步行性测度的 影响,构建一个兼顾步行可达性、便捷性、 舒适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城市建成环境步 行性综合测度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日常活动机会与其健康水平息 息相关。街道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对 其活动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为明晰老年人日常 活动的街道环境影响因子,提高活动出行质量, 从可行能力视角切入,将老年人日常感知的活动 机会作为因变量,街道可步行性(街道连通性、 街廓尺度、步行安全性)、生活性(设施密度及 丰富度、设施可达性)以及美学性(街道绿化、 界面连续性)三个维度特征数据作为自变量,运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街道环境要素对活 动能力水平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不同维度街道环境要素对不同类型活动能力差 异显著,对比街道美学性环境要素,街道可步行 性、生活性要素是影响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主导方 面。其中,在步行性维度,停车方式对活动能力 至关重要,整合度次之;在生活性维度,商业设 施可达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十分关键,设施种类次之,此外设施数量与休闲和医疗设施可达性对 活动能力的作用效应也不容忽视。据此,为提高老年人活动水平,选取两个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 的街道环境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步行活动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促进步行活动是健康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关键任务之一。本文基于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步行活动的一手调查数据,从社区设计的3个关键要素——设施邻近性、交通通达性、空间场所性,讨论社区设计对步行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这3个社区设计要素对各类步行活动的频率与时长影响显著,但对步行活动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方式各异;第二,社区设计要素对步行活动频率的影响比对步行时长的影响更显著;第三,随着步行出行必要性的减弱,社区和个体层面步行特征的异质性与对社区设计的质量需求都在提高。这些研究发现对规划和建设健康城市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兰  陆伟  孙佩锦 《新建筑》2022,(4):100-105
可步行性是建成环境支持和鼓励行走程度的综合性指标。目前,国内尚未开发和应用一种本土化的对可步行性进行测度的方法。首先,在研究总结国外可步行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宏观层面的可步行性测度方法,再利用街景图像识别技术,建立微观层面的可步行性测度方法,从而实现对不同空间分析单元进行可步行性的测度。进而,利用SPSS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可步行性与居民步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其有效性。最后,根据可步行性测度方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对大连市行政街道的建成环境进行可步行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的可步行性呈现中部地区高,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选取大庆市设施布局、路网形态各异的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可步行性展开研究。宏观与微观层面建立社区可步行性综合测度模型,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度评价;中观层面应用步行指数的方法对设施分布及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步行性综合测度模型和步行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社区的可步行性;土地利用多样性、路网结构方式、设施分布及步行环境质量等因素都影响社区步行友好水平。建议:对于社区规划:构建合理路网结构,增加社区用地多样性,打造良好步行环境,提升老年人步行舒适性和愉悦性。对于建成社区:调整现有道路空间,优化停车空间和停车方式,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住区规划以机动交通为导向,普遍存在着步行网络支离破碎、步行环境逐渐恶化、步行安全日益凸显等问题。而住区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可步行性水平的提高对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住区活力、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文献综述为基础,总结了影响可步行性的关键因素,剖析了既有可步行性测度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德尔菲法及现场调研确定可步行性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体系权重向量,进而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住区可步行性测度方法;最后,以重庆典型住区对该方法进行应用,并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提高住区可步行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个体建成环境暴露对健康的影响 是健康城市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对于建 成环境暴露的测度方法,近年相关研究多用 GIS数据测度建成环境特征,基于5D理论指 标来衡量建成环境暴露情况,以居住地附近 作为个体全天建成环境暴露的测度范围。现 有方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暴露的测 度指标和测度数据方面,较少关注影像数据 评估所能反映的人本尺度建成环境特征;二 是暴露的测度空间方面,由于较少考虑人的 移动性而存在显著的暴露估计误差。而基于 影像数据的建成环境暴露研究还没有考虑 人的移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成环 境暴露测度可用的工具方法越来越丰富,呼 吁今后的建成环境暴露研究中,在测度数据上关注可反映人本尺度建成环境品质的影像数据,在测度范围上考虑个体的移动性。提出基于 个体移动性和影像数据的两种建成环境暴露测度方法,一是通过个体时空轨迹叠加街景图片 空间分布底图,二是通过个体佩戴穿戴相机的方法测度建成环境暴露。建成环境暴露测度新方 法的将助力健康城市新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提高城市步行环境质量是改善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一环。可步行性(Walkablity)是评价城市步行环境质量的一种测度,明确其研究发展脉络和影响因素及相应指标有助于指导城市实践。在此背景下,利用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原始文献三千余篇,借助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生成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形成五个话题聚类。通过精读各聚类重点高被引文献,将五个聚类分为了“发展阶段”和“分支话题”两个维度进行具体讨论,剖析其研究要点。梳理了可步行性研究发展脉络,并对可步行性测度指标及方法进行了总结,能为当下城市更新策略提供借鉴,对我国城市可步行性测度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敏  梁爽 《福建建筑》2023,(2):13-17
步行是人们最基础的出行方式,而出行工具的多样化,步行环境的品质下降,导致人们的步行出行意愿有所降低。鼓励低碳出行是近年来不断被提及的话题,对步行性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收集国际上已有的典型步行性测度研究方法,从多源数据、步行活动观察记录、步行环境感知三种研究方式切入,列举多种相关研究方法,从而对不同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在研究方式上,基于多源数据的研究方式在数据获取上更加多样化、综合化,是目前较为前沿且高效的方法;基于步行环境感知和基于步行活动观察的研究方式,则更加侧重通过使用者的感受,对步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市民日常通勤、生活、游憩和交往等重要的功能。然而,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城市中的街道空间也遇到了品质下降、步行适宜性降低、安全性不足和活力低下等诸多困境。因此,如何从人本的视角提升城市街道可步行性,引导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相关研究领域关心的重要论题。然而,以往的诸多关于城市街道的研究都侧重于将街道作为交通功能属性的城市空间,去研究和探索街道如何提高城市街坊可达性以及城市人流移动便捷性等。城市街道作为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功能,以及其人本尺度下的街道空间品质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因此,本文首先对前人研究及相关测度方法进行反思与分析,进而选取城市街道可步行性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选择南京市中心城区内的街道作为研究案例;利用城市空间三维形态数据、城市业态POI大数据和百度街景照片大数据,建立城市街道可步行性定量研究的基础数据库;并基于所建构的多源大数据库,综合城市街道可步行性测度指标体系,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街道可步行性中的通畅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进行定量的分析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南京中心城区街道可步行性在通畅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四个基本领域呈现出扇形圈层放射、中心多核连绵、外围点状分散等特征结构,并根据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威胁寒地城市公共健康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善物质空间的可步行性来促进步行活动的同时,也可能会增加居民的空气污染暴露水平,难以判断健康效益.文中从规划视角出发,以哈尔滨部分城区街道为例,将空气污染暴露水平纳入街道可步行性评价中,综合评价道路可步行性,并分析结果,为促进公共健康,提升寒地城市街道可步行性提出相...  相似文献   

12.
美国步行性测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步行性在当代美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步行城市是美国在内的多个发达国家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接着介绍了目前较流行的测度步行性的方法——基于日常设施配置的步行指数,包括单点步行指数和面域步行指数两个层面;然后对步行指数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和相关研究作了梳理.最后指出步行指数可以为我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日常设施配置合理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陆伟  徐伟星  吴亮 《室内设计》2020,(5):100-108
地铁线路联系着城市内部的各大商 业区,促进商业服务设施向站点附近聚集。 而站点与步行行为紧密相连,提高站域可步 行性对地铁使用者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品质的 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商服型地铁站域 内设施功能复杂、人口流动频繁的特点,从 表征功能、内部结构与环境两个层面对站域 可步行性进行研究。在表征功能层面下,采 用可步行性评价方法中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 的步行指数来进行评价;在内部结构与环境 层面下,则是将步行网络属性和行人感知评 价的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选取大连 市典型的商服型地铁站域内步行空间为研究 对象,通过结合两个层面的评价方法来探寻 对站域可步行性的强作用性影响要素,并针 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使用的可步行性对于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出行十分重要。本文以哈尔滨群力新区3个社区为研究案例,从城市日常生活服务设施距离衰减规律特征方面,探讨了步行与服务设施之间的关联特性,并从单点步行指数和面域步行指数两个层面,提出了城市日常社会服务设施的可步行性评价模型和规划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空间改变对于市民健康来说是一个挑战,城市设计可以通过干预城市空间环境来影响市民的体力活动,从而影响其健康水平。本文以"建成环境——体力活动——健康机制"为切入点,根据多学科的文献归纳,从要素和构成角度对健康城市设计进行了系统综述。首先分析了健康城市设计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包括街道连通性、目的地可达性、可步行性、空间舒适性、安全性;其次从街道、开放空间和邻里社区三个层面探讨了健康城市设计的构成;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健康城市设计的启示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关联是环境与健康研究的重要部分。探索丘陵地势环境中不同尺度下的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以及健康结果的关联。绿色空间通过标准化植被指数与公园可达性度量。体力活动指标应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获取。健康指标包括心理和生理层面以及自我报告的健康状态。通过回归模型和曲线拟合探索绿色空间对结果的影响,并以社会环境为调节变量,控制人口特征。结果显示公园可达性与超重或体力活动无关。 在400m和800m尺度下的植被指数与总步行负相关。在1200m和1600m两个尺度的植被指数与交通性步行负相关。1200m尺度的植被指数与中强度运动有正向关联。所有尺度下植被指数与地形坡度高度关联,但是只有400m尺度的坡度与体重指数负向关联。得益于地势优势的绿色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改善环境与基础设施来促进体力活动从而提供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7.
借鉴并优化了步行指数的计算方法,测度了中国287座主要城市70余万条街道的步行指数,同时从街道和城市尺度作了步行指数的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街道可步行性较好,但存在极化现象。街道步行指数、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街道长度及道路交叉口密度等街道属性多呈偏态分布,其中街道功能混合度、交叉路口密度与步行指数具有最大的正相关性。西部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平均步行指数较华北和西北地区偏高,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步行指数比地级市和直辖市高。建立步行指数可视化平台,提供步行指数计算结果的街道水平的查询,可供政府及科研人员了解城市街道可步行性及相关指标,并有助于步行系统改善政策和行动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首先总结商业街步行活动需求的4个方面:多样性、连通性、宜人性和交流性。通过文献及问卷,确定步行活动品质的测度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体系的权重。选取上海市四川北路、陕西南路和马当路的26个街段为调查样本,结合客观测量与问卷调查在内的方法与程序,得出步行活动评价体系中各个因子的权重与各街段步行活动品质得分。总结了各街段步行活动的特征,分析了步行活动品质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确认了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模式对商业街步行活动品质的重要意义。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店面、密路网、绿化、可坐设施、高品质建筑立面、历史建筑和舒适空间尺度,都对步行活动品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健康街道是存量规划及健康城市背景下,街道发展的新模式和街道设计的新方向,健康街道可以充分发挥街道的身体、心理、社会层面的健康服务功能,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出行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基于国内外文献梳理,从促进体力活动、改善物理环境、提升街道安全、增强社会交往4个方面,提出多路径多因素的综合性研究思路,讨论城市街道促进公共健康的影响路径,梳理不同影响路径下的街道交通、界面、空间、绿化和设施5类空间要素和测度指标,阐释街道健康影响路径下的特征效用差异,识别重点设计要素,通过测度指标体系为城市设计、街道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和途径。基于分析结果,从扩展要素实证研究维度、增加因果关系与机制阐释、探寻健康目标差异下指标阈值及平衡点3方面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站点与步行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站点周边可步行性对轨道交通乘客的日常出行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量化指标、街道调研获取数据,对可步行性因子与相应的街道设计特征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合相关系数,构建一个可步行性复合指数公式,量化路段和路径的可步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步行环境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