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公共空间规划中的空间效应与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规划对公共空间资源的配置过程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尤其在中国准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公共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城市公共空间精神回归和城市发展哲学思考为背景,并以南昌八一广场方案的设计咨询为例证,探讨公共空间规划中关注于空间效应与社会影响的双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明确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应以关注空间品质与地域人文精神、关注以人为本和生态空间的资源化利用、宏观尺度下景观生态格局的设计作为价值导向,全方位、多层面的分析,真正达到建筑规划设计的有效运用,更深层次地体现城市的内涵,彰显城市的人文与社会精神价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2)
仿生设计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在设计领域倡导生态理念已成为设计的新趋势。灯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美观和装饰意义,但仍需注重用户的需求。在设计的研究实践中,设计师需从用户的角度思考设计的价值,以提高灯具的市场竞争力。该文从仿生灯具的现状、与自然的关系、设计方法与类型等方面入手,为灯具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9)
大学之地,不同于社会其他任何地方,当有其自身的存在根基和精神导向。我们以为,大学的理想在于其能够捍卫大学之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并培养大学生使其彰显具有大学精神的特有气质。大学应当做照亮自身也照亮社会长远发展的灯塔,而不应当做一时光鲜却只是被动适应他人和社会的镜子。大学的社会功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其他机构不能提供的警醒和判断,而绝非简单的对社会各种要求的附和与被动适应。此乃大学生存之道,也实为大学特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9)
产品隐喻设计是最近几年来常出现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是在当下国际主义风格盛行、设计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而兴起的设计思维。自然界中多样的生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设计创意元素,人类的诸多设计发明都受到生物的启示,这与隐喻设计手法所遵循的设计理念相一致。在自然界中寻找设计灵感并赋予设计生命的灵性,是当下设计师对产品内涵和精神需求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低调黑白灰     
不得不承认.设计这件事情是有精神层面的.当接触到一个新的商业空间时.思想和笔触就会直指设计的要害,谨慎的思考这个空间将会带来怎样的商业价值.来这里的人们可以干些什么.继而将这些创意转化成设计的细节和出发点.此案中.设计师超越了价格和装修这一类肤浅的指标.用专业的设计角度.打造出了一个商业空间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它逐渐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的越来越舒适、健康。我们身边亦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很有趣很发人深思的设计。通过对这些不起眼的小设计的解读分析,来深刻思考一下设计是什么,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影响,和设计师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具体的规划设计作品,介绍了创作过程中把场所精神的定位与追求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把借鉴建筑类型学的思想方法作为设计的重要手段的思考和探索。认为应把建筑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考察,建筑应追求物质形态和社会精神两个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阿姆斯特丹孤儿院设计及其背后思想的重读,回顾了二战后现代建筑转型期间,荷兰现代建筑师凡·艾克对功能城市的批判、对建筑和城市中人的精神价值的重新关注,以及其融合现代与传统、先锋与乡土的建筑、城市思想,而这一经典重读的价值不仅在于扩展乡土认知的视角,同样也期望启发对当下建筑与城市品质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正>设计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它逐渐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的越来越舒适、健康。我们身边亦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很有趣很发人深思的设计。通过对这些不起眼的小设计的解读分析,来深刻思考一下设计是什么,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影响,和设计师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艺术品作为人类智慧的升华和创造物,从它出现开始,就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艺术品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仅是视觉欣赏,还有社会精神。因此,人们不断地寻找艺术与人类的融合点,寻找艺术品大众化的手段和方式,而园林景观小品,正式将艺术与自然融合的方式,通过艺术形式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契合,来表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本文从园林景观建筑施工角度来谈谈如何从技术角度来提升园林小品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共艺术存在于对‘人’生存价值的思考中,它或通过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或以艺术为媒介建构和反省人与环境及社会的关系。或许,艺术回归社会与日常生活,在满足人们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同时,影响其价值取向,才是公共艺术的实质意义。"1前言公共艺术是公共、大众和艺术联结而成的一个特殊的文化领域,呈现出当代文化精神。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承载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场所,具有极强的社会性,深刻地"雕塑"着人们  相似文献   

13.
阮劲梅 《现代装饰》2014,(3):109-110
在设计领域,"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根本理念和标准。而"以人为本"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是在不断演变和延展的,随着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显现出多元的一面。当代的设计师们应该怎样解读"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通过设计能够实现怎样的价值?设计应该为社会承担起怎样的责任?设计终将人类世界引领到何方?这些都是当代社会和设计师需要共同思考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
珠宝首饰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早期人们对于产品价值的要求只限于功能性的需求,随着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产品开始附加了情感价值、美学价值、个性化价值等要求,而珠宝首饰的设计精髓正体现于此。首饰工艺最初只是一门传统手工艺,一直延续着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但这种传授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如今,在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冲击下,传统首饰工艺面临着发展缓慢甚至失传的困境。如何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延续和运用传统首饰工艺,是设计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2)
文艺是陶冶人的人格境界和提升人类精神品质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文艺创作出现了低俗化的不良倾向。欲望是文艺创作精神价值体现的源动力,在深刻剖析其精神价值取向的同时,审视文艺创作道德缺失的成因,并思考构建文艺创作的良性发展战略,对我国开创文艺创作健康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参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环境设计。在现代环境设计教育中融入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内容,既能提高和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使环境设计彰显艺术价值与精神魅力。该文从现代设计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结合教学,探索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环境设计教育中的传承和表达,启发学生从传统艺术中思考现代设计,探寻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17.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是一个难得的题目。一方面它具有处理新旧关系课题的经典性和典型性,同时又因其内容本身出现的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表现出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因而又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难题。设计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对于这个题目认识的深度和价值取向,而这个过程的意义超越了设计本身,因而也更值得关注。其中一些核心问题并不会因为这个设计项目的终结而消失,而将长期伴随我们的思考和实践。这个题目的内涵远较其表象深刻和复杂。在这个诸多因素构成的错综的矛盾体中,环境的因素似乎最为突出。具体来说,与老馆建筑的关系最为表面化。…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人对空间的追求早已不止于舒适和美观,倡导人文设计的布鲁盟提倡将对生活空间的思考转变为对艺术的态度,让当代艺术与人文美学风尚携手营建风景,其新作西安万科翡翠国宾售楼处正是这样的实践——艺术观照下的当代空间,冷静而优雅。尽管设计语汇和形式在不断地更迭,对于设计方向的思考,总是超越时代审美步伐,这是布鲁盟熔铸在血液里的人文底蕴。在布鲁盟,设计是一种信仰、一种有深度的精神探求,设计师邦邦表示:"设计应该超越对功能和价值的考量维度,从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把握设计与人性甚至是神性的关系,承担起构建生活诗性的美学要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
<正>现代人对空间的追求早已不止于舒适和美观,倡导人文设计的布鲁盟提倡将对生活空间的思考转变为对艺术的态度,让当代艺术与人文美学风尚携手营建风景,其新作西安万科翡翠国宾售楼处正是这样的实践——艺术观照下的当代空间,冷静而优雅。尽管设计语汇和形式在不断地更迭,对于设计方向的思考,总是超越时代审美步伐,这是布鲁盟熔铸在血液里的人文底蕴。在布鲁盟,设计是一种信仰、一种有深度的精神探求,设计师邦邦表示:"设计应该超越对功能和价值的考量维度,从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把握设计与人性甚至是神性的关系,承担起构建生活诗性的美学要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上世纪在西方出现的场所精神理论,从时代背景、哲学思想上阐述葡萄牙著名建筑大师、199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思想,并且利用心理、社会与价值批评模式分析他的几个建筑作品,提炼出场所精神在当今建筑设计创作理论之中的实践价值.之后文章进一步明确场所精神在建筑中蕴含的社会意义,认为建筑可利用自然要素、形式语言、空间语汇和构造材质等方法去表达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