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有效分析公共空间网络的整体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使改造后的公共空间能更有效适应公共活动需求。本文以深圳平山村为例,构建了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网络模型,对该两种网络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提高公共空间对复杂社会关系的适应性,为城中村公共空间微改造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龄问题日益凸显,现有的居住环境与公共设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分析老年人对于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习惯和活动特征,可以了解老年群体对于社区公共空间的具体使用需求,从而对改善老年宜居环境的研究提供支持.文章通过行为注记法,对住区内活动的老年人进行观测、记录,并结合调查问卷和老年人访谈的结果,对老年人在社区公共空间内活动人数、活动类型、活动者人群属性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和设施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据此提出改造策略及建议,以期能对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孙滢  孟羲  许方 《华中建筑》2012,(9):31-34
文章系列研究(一)通过对北京市八角社区公共空间的调查。指出其社区公共空间不能满足社区防灾要求之处,并提出改造建议。该文在文献调查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对该社区公共空间进行防灾改造的具体方案。对其功能、道路和开放的公共空间进行调整,并对区域内大型公园进行适用于社区防灾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选择成都市区四个典型社区进行问卷调查,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成都老年人在所住社区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和活动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为适宜人口老龄化背景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深圳市创建全面无障碍城市的背景下,针对现有城市老旧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完善的现状,以深圳市某既有老旧居住社区外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现有无障碍环境建设状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进行无障碍环境优化改造。以此为实践依据,并结合无障碍设计理论思想,从无障碍基础设施、外部活动空间及景观绿化系统几个方面探讨老旧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无障碍改造策略,提升老旧社区整体无障碍环境,并为这类老旧社区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莹  何婷 《室内设计》2020,(4):104-110
空间生产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再生产, 也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以广州市猎德村为 例,对全面改造村落后村民与租户两类社会 群体的空间活动与社会交往情况进行深入 调查分析,引入空间测度量化分析方法,探 究空间与社会关系的耦合关联。研究发现: 城中村改造后形成了“传统遗存/再造空间” 与“重组现代空间”两种空间类型。前者属 于非符号化空间,有助于延续原住村民的社 会记忆与社会联系,具有排他性;村民依然 有较强的心理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社会较 融合且个体间的社会联系较强,属于强势群 体。后者是社区主要的公共空间,具有非排 他性,但这类空间并无任何情感寄托,空间使用者很难在其中找到心理归属与文化认同,也难以实现社会关系的凝聚,新搬迁进入的社会 群体出现“社会原子化”特性。两种空间类型导致社区出现空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承担基础保障工作。文章通过对社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实地调研,利用环境行为学的观点分析并总结社区内公共空间中人的日常行为活动,提出营造有序社区公共空间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发展至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老城区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逐步被忽略,失去了社区活力,社区文化得到遏制,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质量也每况日下。如何利用好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何处理好居民与社区活动空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老城区的居民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对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打造公共活动空间从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活力。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下,城市老旧社区微改造为城市更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因居住人口趋于老龄化,老旧小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更迫切,改善或增加公共空间以适应老年人活动交往的需求是微改造中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老年人行为习惯、情感需求等方面出发,结合广州市白云区交电新村现状,尝试打造满足老年人活动交往需求且具有社区归属感的公共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厦门营平社区和高殿社区的公共空间的调研及对比分析,基于行为活动视角,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活动与社区公共空间之间的互动,探究其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提出建议,为社区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维角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基地以及其他老社区的深入调研、分析与总结,并结合云南晋城老牡区公共空间的实际案例得出,在老社区的公共空间中并不缺乏交流活动与活力,而是面临着逐渐弱化与消失的习俗活动与空间,传统与习俗越来越流于形式与“快餐化”,以及社区关系中公共协作关系的逐步消失.同时,由于老社区起初建设时没有统一合理的规划,市政设施也是多数老社区面临的较为普遍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老社区的民俗资源共享与公共空间再造”的设计理念,得出了从民俗资源共享角度论老社区公共空间再造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陈竹 《新建筑》2010,(3):6-10
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使城市空间的产生、空间的意义以及相关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生产"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中国住宅在市场改革前后的生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以社会平均分配方式转变为由房地产主导的商品生产的过程。通过对房地产开发空间的主要策略进行剖析,指出市场经济下的居住空间生产过程实际上带来了由私人资本扩张所引发的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和公共空间价值的侵占、转化,以及社会关系转变的危机。利用西方相关理论分析指出居住空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引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重新奠定作为公共干预政策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城市规划控制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Z1)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mmunity ecological security(CES) includes personal security, public safety and humanistic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personal security is to protect the resident's life and physical health, public safety means that the residents don't suffer from physical damages or property damages in daily life, and humanistic ecological security is interpreted as that ideas of harmony, fairness, balance implied in ecology are used to coordinate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settlements, alleviat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of resident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 In light of serious community ecological safety issues in China,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ointed out: road system of "separating people and vehicles"; considera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residential space design;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rom cultur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service; response to the resident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ing the case of the Kids’ Gardens in Yucai No. 3 Primary School in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this study established sociograms upon the contact-frequency-based network with UCINET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rticipa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ldfriendly community building and the varying pattern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aiming at addressing problems emerging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multi-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 in Chinese mainland. It was found that by bonding stakeholders including citizens, the government and party organizations, universit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this practice encouraged the school — as a community — to leverage its internal resources. The school finally overcame the organizational inertia and achieved independent operation and growth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building. The study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cial network of participants was developed and defined with both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modes from an overall perspective, of which the former characterized for its dominant internal ties and a dense tree-lik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tructure might be more efficient. From a participant perspective, the brokerage roles in key nodes were critical to the community building. Finally, spatial design strategies, including enhancing the spatial affordance to serve diverse activities, space zoning and allocation, offering “half-done” spaces, and phased development, were provided for similar community build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庭院是私人空间,但庭院景观具有公共属性,因而 成为乡村景观公共治理的一部分。从空间社会学的“公共领 域”视角,论证了乡村庭院景观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的 公共性特征,提出针对物理空间进行景观整治、针对社会空间 进行社区治理的思路,为美丽庭院公共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并 提出基于公共性认知、公约制定与法律底线保障的治理规则。 以上海城郊村为例,分析实践中对庭院景观公共性的认知状况 和公共治理问题。进一步提出庭院景观的公共治理有利于美丽 乡村建设以乡村社区自组织的形式推进,保障乡村宜居社区的 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当城市进入存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更加注重公众参与的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社区营造强调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过程性,是社区微更新的设计和实施途径;而多元共治则强调公共空间的多元性和可持续性,是社区微更新的实施和维护手段。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途径非常多样化,分别体现在社区历史、文化和邻里关系原真性的保护和挖掘、参与式营造设计和共建、社群协调与社区自组织培育和参与式建立后期运营和维护机制等方面。基于以上思考,以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的典型类型微花园的研究和实践为例,从微花园的观察记录到参与式设计,再到参与式共建和后期维护,探讨北京老城区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方法、策略和机制,论证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何正强 《南方建筑》2014,(4):102-108
公共空间并非存在就是合理的,在空间的社会性作用下,不恰当的空间形式会对社区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某些能产生较大社会效益的公共空间却由于不符合眼前利益而常常被忽视。因此,相对于具体的设计方法,如何判断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更为关键。文章尝试以社会网络作为理论视角,建构新的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框架对某建筑创作研究中心的公共空间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哪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对于该社区的社会网络建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社区为例,运用网络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对社区内已被改造部分与周边保持原状部分的公共空间和居民行为网络进行关联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内的社会网络形态是决定两者能否有效匹配的主导因素:并总结出在网络思维下,传统居住社区内的公共空间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一个地域界限,此空间可产生和融合各种关系网络,在进行公共空间营造时须注意异质性、兼容性、引导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公共空间是城市环境的精华所在,其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性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造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