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中国进入快速的城市化阶段,园博会已从小片绿地的单一改造转变为影响城市绿色网络的关键因素。在城市绿色网络视角下,园博会作为一种景观媒介,从选址、展期规划到展后利用的各个阶段都在影响城市的区域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园博会完善绿色网络的城市经验进行总结,探索当园博会选址于城市核心区、郊区和城区边缘等区域时,作为城市绿色网络构建媒介的展期和展后景观转变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 VEST-MCR复合模型的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与美好人居创建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由侧重于物质形态空间设计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城市设计,并更加积极地从公共空间塑造走向城市全域的体系构建。在此背景下,通过回顾以绿道、古驿道及碧道建设为代表的珠三角线性廊道实践,从规划目标、技术手段及建设成效3个方面总结分析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分析认为蓝绿网络整体向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其网络性和系统性的不足导致生态要素的流动循环效应发挥不充分,城市建成环境所需的绿色资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从绿色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自然、社会、城市三者间互动的视角出发,提出全域蓝绿空间网络构建策略及实施路径,以蓝绿网络作为韧性绿色基础设施支撑城市生命系统,以网络的再自然化实现城乡环境修补,以社会文化活力丰富网络内涵,以蓝绿网络构建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绿色路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8  
车生泉 《城市规划》2001,(11):44-48
论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特征和作用 ,据此 ,将城市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大类型 ,并从绿色廊道的规模、结构、绿色廊道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玉 《山西建筑》2014,(29):29-31
分析了城市生态网络在城市重要系统网络中的渗透发展现状,研究了城市生态网络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全渗透型生态网络工作模型,以改变城市空间安排和互动关系,促使城市绿色、蓝色和生活网络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释了城市绿道的含义,分析了洛阳市构建城市绿道网络系统的意义,从绿色休闲、绿色交通、滨水生态、文化遗产四方面,阐述了城市绿道网络构建的思路,有利于创造出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为例,从概念、策略、结构和规划研究方法4个方面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Infrastructure,简称UGI)进行分析,指出西雅图模式吸纳了马里兰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精髓——内部连接的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网络,同时立足于城市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这2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构建了一个鼓励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由五大交织的网络系统构成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当前城乡发展现状,概述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的必要性,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原则和方法。本文以扬州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为例,结合遥感影像图以及相关规划数据,获取城乡各类景观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对扬州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分析、建立最小阻力模型,识别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廊道,形成扬州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沙靓 《江苏建材》2015,(2):62-64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给城市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城市内涝问题的基本原因,从绿色城市理念出发,吸取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经验,提出利用绿色城市设施应对城市暴雨处理问题的思路,找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生态雨水管理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已经成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为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的背景、策略和实施进行阐述,指出费城以生态网络作为多样化的雨水基础设施载体,将雨水基础设施与城市需求和功能相融合,使用"绿色英亩"作为量化的建设标准,基于建筑用地总面积及不透水区域的面积收取雨洪管理服务费。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的主要依据。本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历史沿革、规划种类、规划范围、绿地的定性、定量、定位、规划性质与深度、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方式等问题作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冯卉  杨剑 《山西建筑》2006,32(21):25-26
介绍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概念和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分析了我国滨水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揭示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新理念,并提出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象并将之转化为市绿地系统空间形象,以物境重构和情境转换主要手段,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内涵两方面提出造松桃县城绿地系统空间形象的规划对策,探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历经千百年自然选择聚居营建演化形成的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具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内涵,由此形的景观意象是人们对地域聚居环境的共同"心图式"和"记忆地图",以此为凭规划城市绿系统是对地域特色"生活语法"的尊重和传承是改变"千城一面"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绿色空间思想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美国绿色空间主要思想的研究发现,其核心是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崇尚景观自然性,注重区域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揭示了美国绿色空间的本质特征,即绿色空间意识浓,自然保护觉醒早,先进思想善于同实践相结合,其最大贡献表现在公园已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国家公园发展为世界性自然保护运动,绿色空间概念成为世界生态建设的准则。最后,提出了我国绿色空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近年来在我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GIS的应用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走向定量化、数字化、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现状绿地分类数据赋值与分析,到规划绿地图层处理与空间分析,以及建立绿地规划信息系统,GIS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昌市、攀枝花市和佛山市三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为实例具体介绍了各个过程的应用。最后分析了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个城市暴发,暴露了现今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问题。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数量、大小、分布密度等对人体健康有着一定影响。近年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分析方法的城市绿地与健康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视角,研究城市绿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总结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绿地接触形式下绿地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健康城市导向的城市绿地规划体系研究,深化多尺度空间分析研究,提升城市绿地可用性、可达性、可见性,细化城市绿地规划方法指导,从绿地构建视角为健康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借由景观空间建设推动公众美学认知走向深度生态,是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以亲生命性理念为新视点,基于亲生命性及亲生命性美学认知之内涵解析、亲生命性促进环境偏好的研究实证,提出自然、荒野自然与城市自然分别是支撑亲生命性美学认知发生的总体性、本源性与生活性景观空间载体。通过设计要点、规划图景、生活愿景3项内容表达,以城市亲生命性的绿色网络、城市亲生命性的绿色社区、城市中与自然的一步之遥为尺度框架,对承载亲生命性认知的生活性景观空间,即亲生命性城市自然的营建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旨在为亲生命导向的景观空间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介福建塔下土楼青普文化行馆更新与改造项目,提出以社区营造为导向的历史建筑与建成环境的再生路径:以满足新社区成员的需求为目标,从"人、文、地、景、产"5个面向出发,调和原住民意愿,转变农民身份,传承历史风貌,耦合土楼新功能,培育文旅产业,以此重塑人们心中的社区感,吸引年富劳力和优势人群的回归,从而改善乡村人地脱离的状态,引领传统聚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实现社会、经济、产业和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近年来总规编制与实施工作存在问题和总规改革进展的基础上,对本轮广州总规编制工作中开展的"法条化"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认为广州总规"法条化"工作的本质是对总规公共政策属性的回归,其重点是强化总规内容的可实施性,是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法治化。本轮广州总规按照公共政策"可实施、可监督和可管理"的基本特征,同步开展了三规合一、深化市域三区四线、强化底线管控、创新和规范总规成果形式以及制定总规批后实施指引等探索,是从实践角度对总规"法条化"命题给出的尝试性解答,对于强化总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操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下阶段总规"法条化"改革可能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黎金炎 《风景园林》2007,(2):114-116
中国南方城市自古大多临水而建,依山傍水,城市滨河绿地将亲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紧密有效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上虞国际大酒店西侧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从尊重场地,重视人文关怀角度出发,致力于打造生态、惬意、精致的城市滨水休闲绿地,在形成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