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港由一个渔港村落快速演变为国际大都市而受到世界瞩目,是典型的近代新兴殖民城市。从城市规划史学的角度出发,选取1841-1904年之间的香港近代城市的形成及其城市规划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香港近代早期城市发展的动因及其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和特点,剖析了该时期内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城市建设活动的内容、规划管理机构的演变,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香港近代城市史学研究,并为中国内地城市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与上海、武汉辟有多国租界一样,天津辟有九国租界,租界的建设对天津近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根据1860~1949年89年间的天津近代城市规划,提出了"租界扩张与马路建设→城市局部规划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分期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租界规划建设、中国人的城市规划建设、日本占领下的城市规划、战后城市规划的恢复与发展等城市规划主要内容,阐述了天津近代城市规划特征.  相似文献   

3.
图析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1861~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沿江城市中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 ,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经历了前奏期、发展期、形成期和完善期四个时期 ,完成了“从三到一”① 的过程 ,留下大量珍贵的规划图纸 ,包括已经实施和未实施的 ,本文通过对各个时期部分规划图背景、内容的分析 ,形象地描述了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天洁  李百浩  李泽 《新建筑》2012,(3):138-143
在将欧美城市规划理念引入近代中国的学者中,董修甲是一位重要先驱。他撰写了大量规划论著,1929年还主持拟定了《武汉特别市工务计划大纲》,成为日后武汉城市建设的最初蓝本。从人物史的角度,分析董修甲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主要规划著述,考证董先生在武汉的近代城市规划实践过程,剖析其规划思想的主要来源一美国城市科学/实用运动和孙中山的《实业计划》。  相似文献   

5.
1944-1947年,在武汉开展的由朱皆平主持的"武汉区域规划",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上第一次区域规划实践.在介绍了此规划活动的发展历程、四大规划成果及主要理论来源后,分析了此规划活动所体现的先进意识和局限性.通过了解"武汉区域规划"的主持者朱皆平的经历生涯,从人物史角度探寻该规划活动的内在动因与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作用的历史研究——以近代青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近代一个有代表意义的城市——青岛,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显示,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城市形象、城市经济活动乃至城市社会结构等方面。近代青岛不仅用事实证明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而且对认识城市发展规律、进行城市规划决策都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1923年出版的《汉口市政建筑计划书》的考证分析,来印证了武汉城市发展中的一些规律,同时,对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作者通过国际间的比较,研究由于欧美城市规划理论向世界各地传播之后的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的基础研究之一。选取与中国近代城市有特殊关系的1945年前日本近代城市规划,综述探讨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及其特征,是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通过国际间的比较,研究由于欧美城市规划理论向世界各地传播之后的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的基础研究之一.选取与中国近代城市有特殊关系的1945年前日本近代城市规划,综述探讨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及其特征,是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于海漪 《华中建筑》2005,23(3):145-151
在1912~1921年,南通建设数量较大,其特点是,第一,城市规划走向区域。第二,由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带动了整个城市各个方面的全面规划建设。1922-1929年,由于经济衰退,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在数量上大幅减少。张謇规划思想走向成熟,明确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步骤等。经过近代城市建设,南通在城市规模、文化教育、经济与社会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南通近代城市规划是在张謇“地方自治”政治理想指导下的社会系统规划和发展的部分。其特点,是具有系统性,表现为从工农商经济规划,到文化教育,到社会规划的统一规划设置;二是空间方面的区域统筹。  相似文献   

11.
梁婷  梁宇呜 《山西建筑》2012,38(26):24-26
结合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的空间发展特征,介绍了三镇合治下的交通模式及武汉三条环路与主城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指出"环路+放射"的模式无法解决武汉的交通问题,并具体阐述了武汉道路交通系统和空间拓展的矛盾,以指导武汉今后交通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区。改善社区及周边的居住环境、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与生活空间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背景下,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利用POI数据和空间分析手段,运用改进CRAI指数评价武汉市主城区社区的资源可获性,并在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下对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商业资源可获性最高,而文化资源可获性最低,不同资源的可获性差异较大;在空间上所有社区资源均呈现较明显空间非均衡结构特征,尤其是社区的医疗与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整体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即高宜居性社区和低宜居性社区占比大,而中间层次的占比少。据此揭示出武汉市主城区社区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分析武汉市地质环境背景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应用基于矢量单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将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划分为“适宜性好”、“适宜性较好”、“适宜性中等”和“适宜性差”四个等级,其结果对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托于天然山水而形成的武汉传统园林充满了自然和风雅之气,近代武汉园林又接受了西方的造园文化影响,在主动的吸取和从容的转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性造园理念和表现手法.当代武汉园林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但也面-临着自身风格模糊的困境.回溯了武汉园林近代转型之前的传统园林形式.梳理晚清及民国时期近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特征,最后提出了武汉园林在新时期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夏巍 《中外建筑》2011,(12):85-87
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城市生态控制用地(非建设用地)分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现行的非建设用地分类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武汉市提出了武汉市生态用地分类的原则与思路,最后针对分类原则和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对武汉市的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提出了用地分类标准,为生态控制区规划编制提供了用地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维平  周丽 《城市建筑》2013,(24):334-334,339
太阳能作为新能源,清洁且蕴藏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武汉地区处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大。本文介绍了武汉地区能源问题、国内外太阳能开发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了武汉商学院设置太阳能新能源实验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水刷石是一种在中国近代建筑中广泛运用的建筑材料,在上海,武汉,天津等城市都有它的身影。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进而对水刷石进行溯源,以期了解它的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因素;并且通过对武汉银行建筑的分析来探寻水刷石在武汉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的武汉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弥补灰色GM(1,1)模型不适合预测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序列等缺点,辅以无后效性的马尔可夫链与之结合,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针对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预测问题,通过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武汉市城市建设预测投资数据,经过与实际投资数据相比较以及模型精度检验,证实所建立的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的预测精度很高。运用本模型来预测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是可行的、其预测结果是可信的,也为武汉市城市建设的合理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能有效的拉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武汉市的房地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迅猛发展,房价也随着人们的刚性需求和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增长不断攀升。该文从供给、需求、价格三个不同角度选取七个指标进行比对来研究武汉市房地产泡沫状况,表明2003年—2012年10年间,武汉市房地产的多数指标均超过相应的房地产泡沬参考值,武汉市的房地产市场己经存在了泡沬。  相似文献   

20.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为武汉市最大的公共建筑.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为背景,进行了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难点分析,并介绍太阳能光伏系统关键技术,包括光伏组件铺设场地选择、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并网系统设计、BIM技术等相关保障技术,最后对项目节能效果进行分析.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达到了发电、保温节能、装饰的目的,也对其他相关大型项目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