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项目交付模式的选择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交付模式的类型随着经济社会和项目特点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外率先提出新型的项目交付模式——集成项目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模式。IPD模式使用的合同体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多方独立型的IPD模式,多方合同型的IPD模式和单一实体型的IPD模式。研究了这三种类型合同体系的特征和结构,并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实践。  相似文献   

2.
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主要有 3 种类型:过渡型 IPD 模式、多方合同型 IPD 模式和单一实体型(SPE)IPD 模式。目前适用于 SPE 型 IPD 模式的合同范本是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布的 AIA C195 系列合同。通过文献阅读和翻译,归纳出SPE 型 IPD 模式主要参与方的合同结构;对 C195 系列合同下的两层次组织结构——治理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团队进行分析,并介绍了 C195 系列合同决策方式的 3 个特点。将项目全周期划分为 8 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集成项目交付服务范围进行阐述。旨在完善国内 IPD 模式合同文本的理论研究,为行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彭晓杨青 《建筑》2014,(10):23-25
传统工程项目交付模式存在生产效率低、工程成本不易控制、各方关系对立等问题。项目集成交付(IPD)模式包含精益与合作的理念,与传统项目交付模式相比,具有团队的协作与信任度较高、新型的多方关系合同、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设计与管理信息高效传递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集成项目交付,即IPD 模式的出现为建筑业长期存在的因各参与方信息流通性差、专业之间缺乏合作、利益方目标与项目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导致的项目实施效率低下、工期延误、成本失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分析了IPD 模式的基本特征、将其与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比对,IPD 模式更加关注通过参与方协同工作,利益方目标与项目目标绑定提升项目效率。从项目组织结构、合同协议、实施过程、技术支撑4 个方面构建了IPD 模式的管理框架,以期实现良好的项目合作氛围,优化项目管理过程,并指出IPD 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的障碍。工程参与者应尽快转变传统的固化思维,主管部门主动引导项目参与方广泛合作交流,积极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上营造该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5.
IPD模式可为传统交付模式下存在的弊病提供解决思路.在介绍IPD模式及其实现要素的基础上,针对项目交付模式的发展及特点,分析IPD模式与传统交付模式的差异,比较了传统模式和基于BIM的IPD模式信息流传递与共享方式及效率.研究建筑信息模型各功能在IPD项目及各阶段的应用,提出BIM在IPD项目各阶段的建模策略和具体应用方法,为BIM和IPD协同管理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IPD 模式按照集成程度从低到高分为过渡型、多方合同型和单一实体型(SPE 型),相对而言多方合同型 IPD 模式应用较广。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颁布的 C191 合同属于多方合同型 IPD 模式标准合同文本,是 IPD 模式规范化应用的基础,可以作为 IPD 模式在中国应用的重要参考。通过系统梳理多方合同型 IPD 模式的合同结构,对合同文本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归纳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在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对激励报酬、风险分配和争议处理等具体合同条款进行分析,为中国情景下采用多方合同型 IPD 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研究高铁建设前期的协同管理,提出将目标定义阶段作为高铁建设前期的第一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下的团队构成,明确各参与方的角色与责任,并通过成立多方专职协同小组,建立多方联合议会制度,建立以BIM为基础的协同沟通机制,从而搭建IPD模式下的协同管理平台。以安九高铁为案例,展示安九铁路前期建设过程中IPD模式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将IPD模式引入高铁建设前期,能够有效减少设计变更,提升高铁建设效益。  相似文献   

8.
合同条件是保证(IP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阐述关系型合同区别于交易型合同的特点及优势,基于AIA、ConsensusDOCS 和定制型(以 IFOA 为例)三类典型合同文本,对过渡型、多方型和 SPE 型 3 种 IPD 合同的管理和决策制定、成本控制、成本补偿与激励、风险分配与控制和争议处理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 IPD 合同类型所蕴含的管理理念,以利于 IPD 参与方对合同的理解和选择,为 IPD 模式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相比,综合项目交付模式(IPD)能极大地缩短工期、减少成本。IPD模式是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其精髓是要求各参与方协同合作。因此,参与者间的合作关系对IPD模式成功实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各参与者之间的收益和成本,构建出IPD团队进行合作关系的得失矩阵,应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出复制动态方程,并进行了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整个过程的演化稳定策略(ESS)以及影响演化方向的关键因素,包括各参与者对收益的依赖程度、目标的一致性、信任等。  相似文献   

10.
医院建筑项目是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建设项目。传统的交付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对医院建筑建设、运营方面的高要求,为此开展面向医院建筑项目的IPD模式应用研究。在对IPD模式发展现状整理的基础上,阐述医院建筑项目IPD模式的适用性。分析采用IPD模式的医院建筑项目特点,并以上海市某公立三甲专科医院项目为例,对IPD模式在国内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综合项目交付(IPD)由于其相对传统交付模式的优势正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工程数据存取、分享功能与 IPD 模式高度匹配,能有效提升项目表现。但不成熟的利益分配机制却阻碍了 BIM-IPD 的推行。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 IPD 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项目表现指标及 BIM 应用水平,利用数据包络算法(DEA),计算参与方投入产出效率,作为收益分配主要依据,提出了 BIM-IPD 项目的利益协同系统框架,为未来 IPD 项目的合同拟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传统的总承包思维和交付方式,无法满足其并行设计、生产和多专业集成的发展需要;IPD模式是对传统交付模式的革新,其核心是合作,强调的是多方的协同管理,是先进的交付模式。装配式建筑处于发展初期,还没被市场普遍认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制约,造成了装配式建筑的风险问题较传统现浇方式的建筑更为突出。文章通过文献研读、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传统交付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风险进行识别,并对风险进行分配管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将IPD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构建各参与方协同工作模型,降低整体风险的前提下,对风险重新分配,验证IPD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并提出管理建议。IPD模式下对装配式建筑风险分担管理进行研究,可以激发项目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实现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促进装配式建筑向精益建造方向发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合同下的双方博弈,风险只在合同双方之间转移,风险并不会减少。项目集成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合同是一种多方博弈,即各个项目参与方共同分担风险,保证了参与方与项目整体的利益均衡,提高了项目参与方的集成度,降低了项目道德风险,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的日益复杂和项目本身复杂程度的增加,要求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作用以提升项目的绩效。这就要求在选择工程项目交付模式时,考虑各方的观点以确定合适的交付模式。通过考虑工程项目中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偏好及立场,在确定了要研究的交付模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项目交付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网络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各利益相关方权重。通过文献归纳,确立了各利益相关方对项目交付模式进行选择时所考虑因素集合。并运用多参与方多因素分析的方法选择协同环境下的项目交付模式。各参与方对交付模式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参与方对各交付模式的偏好程度不同,虽然 IPD 是大多数参与方的最优选择,但综合各种因素,对于一些参与方而言,IPD 并非其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医院建筑结构复杂,更新快,日趋智能化.传统的交付方式已经逐渐不适用于此类项目的建设.IPD模式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业主、设计方和承包商的关注.BIM技术作为IPD的载体,贯穿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推动了IPD的发展.根据BIM的实际应用以及国内外医院建设运用IPD模式的成功项目经验,以鄂尔多斯东胜区某新建健康中心为例,提出作为IPD模式成功实施的技术手段,BIM在项目各阶段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期对国内采用IPD模式的医院建设项目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综合体项目机电工程合同管理的不足,提出采用EPC合同模式进行发包,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综合体项目机电工程采用EPC合同模式,可明确工程责任方,降低业主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保障工程及项目的顺利交付。  相似文献   

17.
在BIM的视角下,IPD实现了信息共享,通过IPD项目团队成员间的协同合作,项目执行阶段的各种问题能够有效避免。一支具备公开的信息共享渠道,风险共担原则和合理的利益分配的团队对一个IPD项目极为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IPD的背景,定义及特点,总结了IPD模式实施流程区别于传统交付模式的关键点,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PD项目团队的组建过程及方法,归纳了各团队成员的责任,并为IPD在我国的发展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建设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由于存在各自的相关利益,无法做到基于项目共同价值的管理及决策,现有项目管理模式中还存在工作效率低、超预算、超工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弊病,这些弊病的产生和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密切关系。以综合项目交付理论为基础,提出以建筑信息模型为核心的建设项目综合项目交付管理模式,并构建建设项目IPD协同管理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建设项目IPD协同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郭慧锋  余波 《建筑经济》2020,41(5):71-76
随着项目交付模式的不断优化,IPD模式作为一种最大程度提高效率、改善项目绩效的新型项目交付模式应运而生。由于我国IPD项目团队业主方与承包方之间信任问题较为突出,进而影响了团队的合作,阻碍了IPD模式在我国的应用。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出业主方与承包方之间的信任影响因素,再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业主方与承包方的信任关键影响因素,主要是问题解决机制、团队的公平性和声誉。针对这两大核心参与方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达到突破信任障碍、形成良好合作氛围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IPD 模式是一种以信任、协作与集成为思想基础的先进的项目交付模式,其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间存在敌对关系而导致的项目风险控制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提出IPD 模式下的组织体系、操作系统及合同环境是实现有效风险控制的基础、保障与重要条件,厘清了IPD 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原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IPD 模式风险控制系统中的组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证明IPD 模式下的组织体系在项目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工程项目参与方应增加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参与者间的信任程度,为工程项目实现高效风险控制提供牢固的组织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