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是人类的主要居住形式,生态城市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新的诠释。生态文化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新领域。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结合城市创新系统的结构框架,深入分析生态城市系统和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生态文化体系的创新对策,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 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的主题为城市生态 规划理论方法再深入,主要就城市生态规 划理论的思考与深化,城市生态规划实践的 总结与发展、城市生态规划技术的应用与探 索这3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涉 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城市生态规 划问题、低碳生态研究与创新、绿色基础设 施评价的分析方法、生态实践智慧、城市生 态安全体系的构建途径等具体内容,扩展了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建设生态城市最为积极和主动的国家之一。本文综述了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并通过剖析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得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实践的借鉴与启示。最后指出,生态城市之路是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应当坚定不移的推动城市朝着低碳、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玲  张鸣 《城市开发》2003,(11):45-48
本文阐述了我国城市住区发展中的生态性问题,指出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应是城市生态住宅,结合中外建筑实践进一步论述了城市生态住宅的发展理念与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生态规划技术方法的探讨,鲜有反思生态城市的理念起源及其实践效果。文章综述近年来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生态城市理念和实践的核心争论点进行剖析。文章首先回顾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的变迁,将生态实践划分为 3 个阶段,第 1 个阶段是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自下而上的社区实践,第 2 个阶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发的热潮,第 3 个阶段是全球化大规模生态城市运动。然后分析生态理论在概念上的学术分歧,认为生态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为实践提供了灵活性 ;并理清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这几个概念的联系。最后作者分析了生态城市实践近年来在学术上和实践中的核心争论点 :认为在组织模式上,由政府、企业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逐渐取代了早期自下而上的社区模式 ;在适用范围方面,典范性项目存在局限性难以在全球复制,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生态理论的内在矛盾方面,经济发展是许多生态城市项目的出发点,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难以平衡。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的研究是城市生态文明实践的理论基础。梳理城市生态保护区理念的缘起、国际上城市自然空间设计思想的演变和我国对城市生态保护区的研究进展,分析城市生态保护区的生态反馈机制,得出在城市设立生态保护区相对于乡村的自然保护区有更高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后以深圳、澳门的城市生态保护与生态规划设计实践为例进行阐述,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城市生态保护区如何实现:开展城市生态体系规划,对城市生物保护区制定多目标、多物种需求开展生境设计,引导其发挥正反馈作用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并在生态容量容许范围内开展适宜的科普、游憩活动,制定长效的生态本底跟踪调查制度,为城市生态文明的构建打下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云才  盛硕 《风景园林》2020,27(8):62-68
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带来生态空间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城市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必然途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占比大、地形复杂,协调人地关系面临更多挑战。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基于生态梯度分析构建生态空间保护与人地关系协调的逻辑与实践框架。以南水北调中线上重要的山地城市——十堰市为例,分析生态问题并诊断生态空间破碎化为根源,整体性保护主要生态要素和核心生态功能,识别其中人类活动干扰空间和潜在威胁空间,划定多梯度保护与修复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导则,协调城市发展中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几条基本原理。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  相似文献   

9.
王阳  黄明华 《规划师》2013,29(1):11-14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安全。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安全,要求既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又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各国解决城市安全的重点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即要求城市的"生态美"。一方面,生态美学介入生态城市构建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生态安全下的生态服务功能设施的构建往往与"生态美"相矛盾。因此,需要从微观层面—古代城市协调经验、宏观层面—从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协调来解决生态安全与生态美学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交通规划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江心洲交通项目绿色规划为例,阐述了江心洲交通项目生态交通规划中各要素的具体实践,以强化对城市生态交通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潘昭宇 《福建建筑》2012,(10):9-11,15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全面实施,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梁滩河为例,在地图重叠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9.0软件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分析和加权叠加,评价了梁滩河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用地布局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都市生态道路建设的设计策略——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贞 《华中建筑》2008,26(5):150-151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很多大都市面临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和矛盾,特别是城市基础建设重点的道路建设,因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考虑,造成很多对城市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国外先进经验,作者发现应结合各个城市不同的生态格局来构筑生态道路,特别是针对不同城市区住的环境要求,应适当调整不同的建设措施和技术手段。该文从合理建设道路绿化带、优化城市生态廊道分布、注重生态方法在道路设计中的运用三方面介绍了设计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大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城市自然保护的城市绿地体系构建--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拓展现有城市绿地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园林绿化与自然保护相结合的城市绿地体系构架,为城市自然保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同时,对城市基本生态设施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南京市实际作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茜  齐康 《建筑与文化》2012,(11):100-101
通过介绍生态园林的概念、特征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展,阐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构建策略,最终使园林、城市、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融为一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城市园林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阐述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综合分析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意义,归纳总结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原则,针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并以深圳市和漳州市为对象,对两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的发展与生态城市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福建建筑》2011,(2):26-28
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成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生命工程".确立城市园林绿化的新理念,制定科学的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培育和扶持绿化市场的形成,理顺管理机制,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有助于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内涝灾害频发并呈现加剧趋势。作者认为地面大量硬化、城市河湖水系被占压、施工场地裸露、城市生态功能减退等是重要的内在原因。预防和遏制城市内涝应采取综合措施,应修正城市发展规划与布局,制定预防内涝的工程建设标准,采取生态透水地面、渗水式排水沟,保护和修复城市河湖水系调蓄雨洪,建设下凹式绿地,减少施工场地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力  刘畅 《室内设计》2014,(1):86-90
针对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山地空间“平原化”建设现象,选取延安南部新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格局下城市空间构成模式的思路.在对区域山脉、水体、淤地坝等生态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区域生态格局保护与山地城市空间的适应性营建需求,提出了城市建设与生态格局保护的分析方法、保护策略和利用措施,以此尝试构建适应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山地生态格局特征的山地城市空间构成模式,以期为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向山地空间拓展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向西南地区 推进,西南山地城镇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 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制约着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生态安全作为山 地城乡建设的约束条件,结合PSR模型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各区县的生态安 全状况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从区域 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生态空间 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使用的合理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上海市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在城区总体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的理念,提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优化城区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