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开发控制是规划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规划管理强调"控规-许可"的硬羁束作用,试图用规划替代开发控制,忽视了许可过程具有多方利益博弈和协调过程的特征;并且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生态环境等影响规划决策的因素需要以"非人类"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开发控制过程,而不是依赖"政府"这个假定的公共利益代理人;况且,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更符合"经济人"的假设,在此背景下开发控制研究需要新的理论解释框架.本论文将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城市政体理论融合,运用"行动者关联法"剖析开发控制的程序结构,结合开发控制的目标与控制方式,将许可程序概括为四个程序阶段并提炼关键特征;针对每个程序阶段识别相关的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参与者,构建开发控制的行动者网络结构.开发控制程序结构研究可以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实施和开发控制制度变革提供理论的指引和参照性框架.  相似文献   
2.
揭示当前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制的主要问题与转变目标,为其制度构建提供经验借鉴。通过研究我国台湾地区由都市、非都市的二元管理体系向全域空间管控的转变过程,总结归纳其土地使用分区管制的方式、总体框架及法律法规体系。发现我国台湾地区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这一落实规划目标的基本工具贯穿始终,且分区分类体系完整,管制规则及法规体系已成型。基于相似的空间整合背景与国土空间总目标下,提出在全域空间上建立通则式的分区管制制度,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现有的“五级三类”体系拟定了分区管制框架构想,并总结了整合路径的经验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有盖连廊是适应炎热多雨气候特征,塑造城市步行友好环境和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街道设施。梳理新加坡有盖连廊的发展历史,切入有盖连廊体系的物权结构,提炼出私有、公有、共有三种物权形态的连廊建设模式,指出涵盖多种物权形态的连廊建设机制是有盖连廊体系形成网络化和连通性的制度保障,精细化的设计导控规则是连廊体系无缝连接的技术支撑,高效持续的运维反馈机制是有盖连廊落地实施的效果保证。新加坡有盖连廊建设经验对我国岭南地区推广和建设有盖步行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回顾现代开发控制的起源、建立与发展,梳理了现代开发控制的制度框架,指出开发控制通过四种方式促进公共卫生与健康:规划法规建筑条例控制,城市规划与用地布局引导,行政许可提前干预,协议性条件的应用。然后,对比国外现有的实践与理论,分析我国现有开发控制制度的困境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是完善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和建筑条例;二是提出“卫生约”的理念,并据此调整规划的编制技术体系;三是提出“建筑使用”许可制度;四是优化土地出让及规划许可条件。  相似文献   
5.
五个规划目标:1保护并利用俄罗斯风情建筑,形成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保护榆树,形成特有的社区人文景观。3创造一个有特色的符合现状肌理的空间形态。4延续传统街区文脉,形成融洽的社区氛围。5创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生态社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行政许可与每一个建设项目的进度息息相关,行政效率在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研究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上追溯行政许可的概念与分类,厘清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其次结合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分析现行行政许可及审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城市规划行政许可范围、细分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分类和优化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程序的策略,以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规划在60年历程中成就与困境并存,新时期如何完成蜕变和新生,有赖于对规划实践的及时总结反思.以珠三角为例,首先,回顾1989年至今五轮区域规划的历程,总结珠三角区域规划的三个特征,分别为:多中心城市群的价值取向,综合多元的规划内容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规划实施机制;其次,基于区域发展实际,对珠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剖析反思规划与实践的矛盾,包括:理论范式与规划目标的脱节,区域协调与规划内容的脱节,实施机制与实施路径的脱节;最后,提出未来区域规划应从场所空间回归到流动空间,从全域规划转变到战略规划,从蓝图规划过渡到制度路径的发展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方城市规划法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汤黎明  庞晓媚 《规划师》2005,21(9):9-11
我国地方城市规划法规建设存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冲突、国家法规与地方法规的断裂、“人治”优势和“法治”缺陷的矛盾、又化背景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等问题,应争取市级规划立法权,加强地万规划法规的可操作性,适当分散权利。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广州城市管理机构演变历史,探讨城市的特质及城市治理的内涵;通过研究不同历史阶段中广州的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职能的转变,分析地方行政机构与城市管理机构的关系,梳理广州城市管理机构的演变历史;发现广州城市管理机构具有两个源头,其一是在地方行政机构中随着城市管理的需求而在部门职能基础上的拓展而演化;其二是受西方市政制度的影响组建的广州市政厅,先进城市化国家是城市发展带动城市管理机构的变化,后发国家则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机构而促进城市发展,广州的市政机构发展提供了这一例证,广州的主要职能从统治区域的城堡转型为商贸服务中心的城市,从古代城堡向近代城市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组建了市政厅;近代广州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政机构、规划管理机构的发展,城市管理机构的职能与角色是决定城市发展的内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生态规划技术方法的探讨,鲜有反思生态城市的理念起源及其实践效果。文章综述近年来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生态城市理念和实践的核心争论点进行剖析。文章首先回顾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的变迁,将生态实践划分为 3 个阶段,第 1 个阶段是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自下而上的社区实践,第 2 个阶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发的热潮,第 3 个阶段是全球化大规模生态城市运动。然后分析生态理论在概念上的学术分歧,认为生态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为实践提供了灵活性 ;并理清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这几个概念的联系。最后作者分析了生态城市实践近年来在学术上和实践中的核心争论点 :认为在组织模式上,由政府、企业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逐渐取代了早期自下而上的社区模式 ;在适用范围方面,典范性项目存在局限性难以在全球复制,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生态理论的内在矛盾方面,经济发展是许多生态城市项目的出发点,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难以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