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种生物流化床中试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魁  施汉昌 《市政技术》2006,24(6):409-412
简要介绍了双筒和蜂窝断面这两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中试装置,并通过这两种装置对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根据试验所取得的数据,分别对COD、NH3-N的去除率,氧利用率,出水SS质量浓度,能耗等项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新型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参数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孔丸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三相生物流化床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以人工合成舍酚废水为底物,测定了生物膜密度、苯酚降解的本征反应速率常数及其在生物膜中的扩散系数,并通过大量试验对膜型的若干假设及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结构简洁、物理意义明确且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3.
对可见光催化/生物三相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4-氯酚废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光催化可明显提高4-氯酚废水的可生化性,光催化6 h后,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4-氯酚废水的BOD5/COD达到0.35,24 h后增大到0.6;可见光催化/生物三相流化床组合工艺对中、低浓度的4-氯酚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经过12 h的可见光催化和96 h的生物三相流化床降解,出水的4-氯酚和COD浓度分别为4、16 mg/L.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反硝化脱氮工艺逐渐被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但现今仍缺少相关研究的系统总结。针对以生物膜工艺为基础的深度脱氮处理工艺,重点论述了生物滤池(BF)、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流化床生物膜工艺(FBBR)三类典型工艺的运行效率、关键影响参数。研究表明,生物膜深度脱氮需要从生物膜的特征和功能、反硝化生化功能与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其中FBBR工艺由于填料比表面积较大、基质利用率高等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反硝化深度脱氮处理中的应用。深度反硝化脱氮工艺会受到二级出水磷浓度等的影响,因此优化深度脱氮还需结合合适的除磷方式,以寻求污水深度处理最佳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厌氧生物流化床试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厌氧生物流化床工艺流程 厌氧生物流化床为一柱状反应器,内装小粒径载体,载体上生长着厌氧生物膜,污水自下向上流动,使生物膜粒子呈流化状态,见图1。  相似文献   

6.
基于床层膨胀特性的生物流化床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液--固两相流态化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生化反应的特征,阐述了生物流化床床层内部的固相载体和生物膜的特性,以及液固两相在流体力学和生化反应动力学方面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实用和简便的两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方法,文中所推荐的设计参数均是在工业规模的生物流化床中试验得到的。  相似文献   

7.
新型A/O生物流化床处理高浓食品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结构A/O生物流化床处理食品加工废水,处理规模为800m^3/d。当进水COD、NH3-N、SS和油浓度分别为957.6~6841.4、11.5~42.3、50.3~982.5和6.2~22.7mg/L时,处理出水水质能达到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A段新型射流曝气内循环厌氧流化床通过生物气和废水共同循环,实现了废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在回流比为1.2、HRT为24h、容积负荷为2.06~3.96kg/(m^3·d)的条件下,可去除约80%的COD,最高产气量达到180.5m^3/d。0段新型卧流式好氧三相流化床在高长和高宽比为0.47和0.64时,较好地实现了流态化。此外,流化床内高效三相分离区的成功设计,维持了反应器内污泥的高浓度,为高效率、低能耗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硅藻土高效生物流化床A/O(Anoxic/Oxic)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与物化法的结合工艺。在A/O生物反应池内投加硅藻土之类的载体,使之悬浮在混合液中,依靠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的多菌群生物膜来提高生物反应池内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活性;同时池内载体呈流化状态,载体、污水和空气在反应池内翻滚流动,实现载体与气相、液相、气液相之间的充分混合;载体始终悬浮于液(气)体中并剧烈运动,具有类似液体的自由流动性,强化了物质的扩散过程,提高了生化反应速度和吸附过滤效果,从而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净化污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就惠南水厂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生物膜冲洗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惠南水厂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生物膜的冲洗应根据其出水NH3-N浓度、对NH3-N的去除率及运行时间共同控制;冲洗方式应以局部冲洗为宜,冲洗间隔为3~5d;冲洗参数可按冲洗历时为10-巧min、冲洗强度为0.7~1.0 m3/(min·m2)来控制.  相似文献   

10.
厌氧流化床处理低浓度污水动力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厌氧流化床(ATB)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导出了与Ecken-felder方程形式相似的生物膜表面面积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式,并应用上向流厌氧流化床(UAFB)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数据,求得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并对固定膜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CFRP条带加固对混凝土受扭构件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虹  张继文 《工业建筑》2003,33(10):72-74
试验研究表明 ,用CFRP条带加固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 ,对构件承载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显著的作用。针对试验中的现象 ,从条带和结构胶两方面研究了CFRP条带加固对开裂的影响。弹性阶段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 ,CFRP条带本身对开裂扭矩的影响不大。通过对试验中条带加固的施工过程的分析得知 ,结构胶在一定厚度混凝土内的渗透使其抗拉强度提高是影响开裂扭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碳化对混凝土渗透性及孔隙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铁军  李淑进 《工业建筑》2003,33(1):46-47,16
碳化不仅引起混凝土的碱度降低 ,还会使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在引起混凝土碱度降低方面 ,碳化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不利的。但在混凝土渗透性及孔隙率方面 ,碳化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中氯盐与钢筋腐蚀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洪乃丰 《工业建筑》2003,33(11):39-42,82
氯盐环境是最广泛的腐蚀环境 ,是引起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破坏的元凶。对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并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有关碱-骨料反应问题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德民  张敏强 《工业建筑》2001,31(7):45-47,57
-骨料反应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发现的越来越多 ,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结合国内外碱骨料反应的研究发展情况 ,对碱 -骨料反应的机理、危害、抑制及维修措施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截面刚度计算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在分析碳纤维布加固后混凝土梁截面刚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对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截面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 ,经试验资料验证 ,该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顶部龙门吊轨道基础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某地铁车站为一地下两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车站顶板横向净跨距 16 3m ,厚度 0 8m ,顶板下无梁无柱 ,其上覆盖一层 1 2m厚的人工填土。车站顶板上方地表沿车站纵轴方向平行布置了两台重型龙门吊 ,龙门吊的一条轨道基础铺设在车站顶板跨中上方的填土层上。通过分析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解决了龙门吊轮压扩散到顶板上的分布荷载小于顶板允许荷载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桩基承台的破坏机理及其承载力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平 《工业建筑》2000,30(6):63-67
通过对桩基承台的破坏机理的分析 ,提出了承台斜截面抗弯配筋的深梁设计方法以及承台抗剪切和抗冲切承载力的改进计算公式 ,分析了承台抗冲切和抗剪切的互补性 ,并用算例与现行规范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改善延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1,自引:10,他引:41  
对6 根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在压弯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不仅可提高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实现强剪弱弯的抗震要求,而且可使混凝土得到约束,提高柱的变形能力,使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碳纤维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首先对 4个十字形混凝土梁板柱节点进行破损加载 ,模拟中小地震中的损伤 ,然后进行灌缝修复和粘贴碳纤维加固。加固试件和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的加固修复方法非常有效 ,受损试件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要优于对比试件。  相似文献   

20.
许其昌 《特种结构》1998,15(4):56-58
经建设部审批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已于1997年颁布,本规范是在1956年《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第12篇“外部管道工程”基础上改编制订的,反映了目前国内管道工程的现况,总结了多年的经验、吸纳了国内多种规范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全面和重要的补充。本文对该规范的重点内容及编制过程作了简明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