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分类进行简要论述,就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如何满足和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内人类活动需求将成为其评价人性化设计优劣的首要指标。针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各项人类活动行为,提出以交通行为、社交行为、休憩娱乐行为、运动健身行为等为对象的人性化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浥尘 《重庆建筑》2014,(11):27-29
综合体建筑在各种功能空间中建立了相互依存和补助的关系,以实现高效丰富的城市生活。通常意义上的过渡性空间,其作用在于连接城市公共室外空间与室内功能空间,引导人群的即时性活动,为城市提供有效的开放空间等等。该文研究了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过渡空间,初步探讨适应城市整体环境观和建筑审美的过渡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外观及舒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城市综合体即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而出现的一种规划手法,这种规划手法可与已建成的综合体和城市功能联系,实现城市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城市商务区综合体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例对城市商务区综合体建筑相关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凸显城市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拟通过三坊七巷光禄坊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重点从建筑布局手法的深入研究,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来展示三坊七巷传统精神。从建筑布局和功能需求的设计入手来领略三坊七巷的坊巷特色、建筑语言、空间形态、装饰元素、滨水景观等。同时还要满足城市开放绿地的场所要求,并承载一定的非物质文化的活动需求。  相似文献   

5.
王萱 《四川建筑》2013,(6):17-18
以公共活动需求为出发点,分析城市绿道的景观规划策略.通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对城市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的建议和思考,以此来创建更具有功能品质、更加人性化、更加舒适便捷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张笛 《建筑科学》2023,(3):200-201
<正>壁画是指借助绘画、雕刻或者其他工艺手法将画呈现在墙壁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兼具艺术性与审美性,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艺术形态。近年来,壁画逐渐在建筑公共空间中得以创新呈现,丰富了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设计风格,满足现代社会中民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与城市发展的生活需求,然而,许多城市在利用壁画创新建筑公共空间时存在弊端,风格不统一、设计结构不合理等。对此,在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合理、科学地融入壁画形式,并充分发挥其审美优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广场是指架构在公共环境空间中,集合公共艺术、文化艺术、景观艺术等多种艺术为一身的环境媒介载体,传递着环境与人、空间之间的对话关系,代表了地域社会的环境、文化、经济前进发展的景观符号.凤泉广场的环境艺术设计,探究了公共艺术和城市广场的关联,其依托于地域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基于广场空间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需求,对城市广场的视觉界面与文化内涵进行了科学化与艺术化设计.开放式的空间格局、植物景观与水体景观的融合交汇,再加上各种人性化的配套设置细节,使得城市广场融合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丰富了城市广场艺术的多元性格,在构建园林景观效果的同时,凸显出城市开放、绿色、文明的城市形象,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使用者在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连续性原则,提出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以空间公共性和步行行为为切入点,明确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在分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耦合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提供一种获得城市公共空间动态增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骆赓 《华中建筑》2022,40(1):85-89
老旧小区改造目前主要是政策、配套、设计、技术和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以心理学分析为观察视角,老旧小区存在的"门户、场所、交通、建筑"等共性症结,不仅是功能性、安全性的弊病,更深层在于归属需求、交流需求、审美需求、自我认知和被他人尊重等精神层面造成老旧小区居民的困扰.由此,以小区居民的出入通行体验和户外生活体验构建两条设计主线,充分考量各年龄段居民的人性化诉求,提出"归家体验"、"人性驻留"两大目标策略,并通过建筑更新、交通优化、空间环境提升等技术手段,改善小区痛点症结的同时,着眼于满足和丰富居民的精神需求,以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宗旨是让老旧小区的居民更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体育建筑的户外环境具有公共空间的特殊性,既是建筑形体的附属环境,也是城市活动的公共场所.本文通过设计实践探索体育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提出通过景观化途径提升空间品质,塑造场所感,通过丰富空间功能,满足日常性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并探讨了三种公共空间再生模式,以期对体育建筑创作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1.
程涛 《城市建筑》2014,(23):218-218
城市园林的规划建设需要采取科学的设计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本文对当前城市园林规划中植物群落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何兴华 《城市规划》2007,31(6):16-20
分析了科学哲学思潮对于城市规划理论的一般性影响,重点讨论了科学实在论对于认清城市规划学科认知对象的作用。文章指出,现实的城市已经是人们根据对于“自在实在”的认识采取行动的结果,是一种“对象性实在”的体现。城市规划学科仅仅停留在对于已有“城市”和“规划”的认识是不够的。由于人特别其个体活动的空间需求具有客观性,城市规划学科存在着建构“科学实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和信息化双重冲击给中国城市地域文化和历史特征延续造成巨大危机。对地方文化基因的重新认知、提炼、抽象和组织重构,并对新城市文化进行储存、流传和创造性表达将是重建地方独特价值的关键。天河路商圈整体城市设计从复兴广州“千年商都”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六大文化特色片区”架构,结合开放空间设计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引导城市发展,并通过在核心节点创造“城市事件”场所和景观凸显新商都文化精神和城市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在其物质表象下是活动人群社会关系特征的反映,呈现出如类聚、排斥甚至冲突等特征,其形成和重塑过程也是空间生产的社会过程。基于社会属性的视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应从公平原则出发来完善其规划布局,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的多样化以服务不同的社会人群,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认知性来提升场所的特色和记忆,以增强社区归属感,并且应发挥法定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制度作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保障是促进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健康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健康生活导向视角追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基于各自不同历史背景、医学模式、公共空间类别及健康生活实现方式,将其归纳为3个重要阶段:神圣敬畏的“公共园林”启蒙期、改善公共健康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期、开启多元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熟期;由此揭示健康生活导向下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呈现从“单一维度”到“多维融合”、从“消极被动补给”到“积极主动引导”、从“公共”到“共享”的3个发展转变趋势。旨在推动我国以人民健康幸福生活为导向的公园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皇家广场作为巴黎城市重要的历史性空间保存至今,经过了多次甚至不断的“再设计”改造。以景观设计学专业视角,通过观察与实地调查就皇家广场“再设计”选径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城市历史性空间作为城市时空坐标与公共生活载体的特征。社会文化、设计学、人类需求层次、心理学、行为学等研究的“再设计”途径,主要包括把握地域文化延续城市格局、强化可迭性、引入新设计元素、营造适合当今使用的环境、设计复合型的使用活动等,它们可为我国城市历史性空间的延续高效利用提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瑞萍  孙弘  高静 《城市建筑》2014,(15):378-378
在现阶段我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区”蜕变为“社区”呢?我认为关键是在于提供一个能吸引人,聚集人的公共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dea that all public urban places should be planned and designed keeping children in mind. Children from urban places are expos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and social problems. While many Western cities address the needs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Egyptian cities overlook children’s needs and behaviours, especially in architectural term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lace Egyptian children at the centre of the urban agenda based on universal laws that secure children. The contribution provides procedures and design principles. A survey in Cairo was conduct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hild-friendly community can be created for positive so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ildren, famili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result also suggests that a third place will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area where a child-friendly community can be created. Such places are crucial for learning how children interact as they grow up because they are places where informal activities take place.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for an improved built environment, it is important to focus on children’s lives in third places and what designers provide or hinder with normative design principl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child-friendly cities.  相似文献   

19.
探究城市视觉景观的公众审美偏好特征是提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以福建省13个县市区为例,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2686名受访者对34张城市景观照片的审美偏好,量化分析了影响公众审美偏好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及整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公众审美偏好产生积极影响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有水体、道路和桥梁,而山体和现代建筑则会对公众审美产生消极影响;2)对公众审美偏好具有影响的城市视觉景观整体特征为视野开阔度、景观护理强度,以及建筑高度与山脊线的关系。获取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城市视觉景观偏好表达信息,以期为相关专家和决策者了解公众需求、优化城市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空间是公众购物、集会、步行与交流最主要的空间,更是一个城市区域的精神与文化窗口,最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当属商业步行街。情境化设计是一个通过对物理环境进行改造,最终使人们确认所处的空间环境并与之产生共鸣的过程。对典型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情景化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吸引人流,促进经济发展,并满足大众的公共生活需要,打造城市中心的窗口形象,重庆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五个比较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其中观音桥步行街年轻而充满活力,情境的设计与安排也较成功。本文将以此为案例,阐述比较成功的公共空间如何采用大众化的设计视角并表达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