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阳  黄明华 《规划师》2013,29(1):11-14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安全。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安全,要求既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又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各国解决城市安全的重点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即要求城市的"生态美"。一方面,生态美学介入生态城市构建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生态安全下的生态服务功能设施的构建往往与"生态美"相矛盾。因此,需要从微观层面—古代城市协调经验、宏观层面—从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协调来解决生态安全与生态美学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2.
遵循"生态为核、创新为魂,科技为根"的规划理念,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规划设计通过生态循环结构、功能空间体系、生态安全格局、低碳交通模式以及支撑配套体系的构建,形成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示范区,并成为高效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技术支持基地.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规划设计,在强调规划遵循自然的生态观念的同时,探索了新时期背景下的多元生态规划策略,并为产业新城的生态规划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鸿琳  王跃 《规划师》2011,27(11):92-9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绿地,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用生态理念指导的城市公园逐渐成为公园建设和发展的主导方向.宜昌市六泉湖公园规划运用生态设计理念,从公园选址、公园分区模式、交通组织、竖向处理、绿化植被配置和生态技术引入六个方面着手,构建了高品...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生态规划技术方法的探讨,鲜有反思生态城市的理念起源及其实践效果。文章综述近年来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生态城市理念和实践的核心争论点进行剖析。文章首先回顾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的变迁,将生态实践划分为 3 个阶段,第 1 个阶段是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自下而上的社区实践,第 2 个阶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发的热潮,第 3 个阶段是全球化大规模生态城市运动。然后分析生态理论在概念上的学术分歧,认为生态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为实践提供了灵活性 ;并理清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这几个概念的联系。最后作者分析了生态城市实践近年来在学术上和实践中的核心争论点 :认为在组织模式上,由政府、企业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逐渐取代了早期自下而上的社区模式 ;在适用范围方面,典范性项目存在局限性难以在全球复制,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生态理论的内在矛盾方面,经济发展是许多生态城市项目的出发点,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难以平衡。  相似文献   

5.
办公建筑的生态设计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从建筑设计角度界定整体生态设计观的概念,提出在办公楼生态设计中应本着“共生、平衡、循环”三原则;进而从建筑技术角度提出三大策略——应变策略、权衡策略和整合策略;最后强调指出生态设计中的系统观和矛盾分析法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环境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温家宝总理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循环农业跳出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为例,阐述山区农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8.
邯郸市城市生态水网工程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水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城市水资源循环模式,以邯郸市城市生态水网工程为例,分析了目前生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北方城市水环境的规划、修复和生态利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市发展背景下,空间扩张、人口和产业聚集等带来的城市生态问题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以资源枯竭型山地城市的发展转型为契机,立足生态智慧的实践,在构建生态智慧引导的城市"生态病"治理逻辑与城市山地修复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山地生态修复实践,建立从山地安全性修复、山地功能修复和山地生态系统修复的综合修复框架,并提出分期分类创面稳固、分类提升,群落优化、浅山区多元化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策略,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综合考察现有的实践和有关论述,以青岛市崂山生态片区为例,对城市重点生态空间保护性规划进行探索.基于崂山生态区域的发展现状,对崂山生态片区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3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其中生态方面重点考虑崂山地区沿海的固滩防护,保护乡土景观风貌,营造和谐的田园景观;生产方面总结区域的优势特色资源,确定其发展定位,根据优势特色资源,拓展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引导各类产业合理布局;而生活方面从水体、农田、林草地、村落4个方面进行引导,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提升策略.最后提出在崂山生态片区通过修建多功能调蓄公园、借助海岸线区域修建人工湿地、污染源头构建"过滤海绵"、收集利用雨水资源的措施来进行生态修复,以期为更多城市的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外向扩张速度加快,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用地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城市功能与变电站的矛盾亟待统筹化解。本文基于GIS数据处理平台,分析杭州市变电站规划布局规律,摒弃复杂算法模型,提出关于变电站的可视化、一次性到位的网格化规划布局模式。网格化规划模式控制变电站服务半径,可以有效避免“站群”矛盾,并利用网格划分模式对杭州市主城区密集地区变电站规划布局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杭州市变电站规划布局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出变电站网格单元的规划控制指标参考体系,以达到变电站周边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并对将来城市其他基础设施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控规引导市场化的土地出让存在空间矛盾和时间矛盾.空间矛盾表现为土地出让的随机分布与控规编制单元整体性矛盾,以及空间对象的多元性与控规编制模式化的矛盾.时间矛盾是控规编制与土地出让决策过程存在的时间差.对缓解这些矛盾的若干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了厦门在控规与土地出让有机衔接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是空间层面的整合:根据空间发展成熟度,制定差别化的控制模式;大纲控规+土地招拍挂规划咨询分层编制模式;大纲控规和土地招拍挂规划咨询作为相关规划整合的平台.其次规划咨询解决了控规编制与土地出让时间差的矛盾.实现时间层面的整合.提出建立经营性土地出让年度计划的预规划咨询制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明  孙江宏 《华中建筑》2013,(12):83-86
在全球对公共安全高度关注之下,城市生态安全公园规划逐渐成为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一个新趋势。相对于生态安全公园规划的实践层出不穷,其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生态安全公园规划中的矛盾问题具有普遍性,需要处理好各类生态问题,如公园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公园生态性与景观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需要重点解决。可拓学是解决矛盾问题的一门原创性学科,可以弥补解决矛盾问题的不足.因此.基于可拓方法进行城市生态安全公园规划策略研究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论文首先对城市生态安全公园概念进行界定与探讨,指出常规设计理论用于解决生态安全公园规划矛盾问题的不足,然后基于可拓学方法,从大量的生态安全公园规划问题入手,采取可拓分析与变换等手段,得出较好的规划策略,为生态安全公园规划方案制定与编制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与规划受到了各级行政单元日趋关注和重视。区域规划理论研究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突出地表现为区域规划理论从建国后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到20世纪末的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变迁。旨在从区域规划的角度,探讨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和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直击规划实践和理论脱节的矛盾,通过比较研究厘清两种理论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区域规划实践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用地紧张,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影响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城市病",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提到日程.交通矛盾的核心是行车密度过大和行车速度过低,以及人流与车流的混杂.这些问题单靠拓宽道路和设置立体交叉是不能完全解决的,采取分流措施才是有效的途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从根本上分流交通运行状况,改善城市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笔者在参考国外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青岛市地下交通系统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地下交通系统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申志慧 《山西建筑》2007,33(13):50-51
在论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规划信息资源,提高了规划管理水平,解决了城镇发展速度加快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手段落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董亚萍  施烨锋 《山西建筑》2014,(20):163-164
分析了我国大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对城市水系统规划存在的需水量增长与水资源有限的矛盾,气候变化引起雨洪与排水能力有限的矛盾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挖掘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生态化理念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城市规划法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汤黎明  庞晓媚 《规划师》2005,21(9):9-11
我国地方城市规划法规建设存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冲突、国家法规与地方法规的断裂、“人治”优势和“法治”缺陷的矛盾、又化背景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等问题,应争取市级规划立法权,加强地万规划法规的可操作性,适当分散权利。  相似文献   

19.
严华 《中国园林》2007,23(3):39-44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单纯强调保护与片面进行开发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主持编制的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的4个风景地的规划实例,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行动规划等各个规划层面积极探索,希望在风景规划中寻求一种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之间高度平衡的规划方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20.
试论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山西建筑》2011,37(2):253-255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结合科学发展观,探讨了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指出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房地产开发应按城市规划的指导而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