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调控的关键因素之一,关系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以梁平区1999、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为源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ESV评估模型、热点分析等方法研究景观格局和ESV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景观格局演变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18年,耕地和水域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而其他景观类型面积则呈增加趋势;研究区整体景观连通性降低、景观破碎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2)19年间研究区ESV增加6.47亿元;各景观类型中,林地ESV最高;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水文调节ESV贡献率最大。ESV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差异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梁平区东部和西部高海拔林区及低海拔水域集中区;低海拔耕地和建设用地区为低值区。(3)ESV与景观格局密切相关,梁平区总ESV与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蔓延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揭示了景观格局与总ESV变化的关系,可为梁平区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1990、2000和2010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RS、GIS技术,揭示南京市20年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通过生态源点信息提取、最小累计距离耗费模型,构建南京市廊道生态网络。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南京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在斑块类型尺度水平上表现为农田面积大量减少、破碎程度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趋向集聚化发展,林地面积增加、斑块形状复杂化,水体景观比例先减后增、形状趋于规则化。在景观尺度水平上表现为景观整体多样性、破碎程度增加,自然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强,各景观类型斑块形状相似化发展;②在累计耗费距离大的源地间构建垫脚石,可以有效增强景观的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结构、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小城市是今后吸纳城市化人口的重要组分,理解其格局与过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是探索城市化驱动力、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影响的基础。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长三角小城市——乐清市2005年—2009年连续五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矢量数据,分析各年份土地利用变化,并运用Arc GIS内嵌Patch Analysis软件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斑块类型水平上,五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其他用地类型破碎化程度加剧,?本连通度较高的林地越来越分散。在景观水平上,景观结构趋于破碎化,斑块形状更加复杂,将此结果与全球多个中小城市进行比较,这为研究城市化驱动下生态系统功能变化提供基础信息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魏雯  林军  李瑞敏 《园林》2022,(2):100-106
流域是人口与城市集中分布的区域,与人类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昆明盘龙江流域2000年、2007年、2013年和2020年4期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流域近2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一直是盘龙江流域的主要用地类型,研究期内建设用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林地面积前期持续减少,2013年之后由于...  相似文献   

5.
在Erdas和Arcgis的支持下,绘制成1990、2000和2010年的锦葫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图作为基础数据,将景观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8种类型,采用转移矩阵及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锦葫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如下重要结论:锦葫沿海地区在过去的20年里,主要的景观变化是以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与耕地以及林地、水域面积缩小为特点;景观斑块数呈增加趋势,除建设用地外,各景观平均斑块面积均呈减小态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姜鹏  周盛君  徐坚 《华中建筑》2011,29(8):86-88
以香格里拉中心区为例,结合中巴卫星2000年和2009年数据,借助GIS、RS和Fragstat软件,对香格里拉中心区在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两方面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大。斑块类型水平方面,农牧地面积显著减小,但仍占主导地位;城镇、绿地斑块数目增加,面积增大;景观水平方面,斑块总数、密度和面积-周长分维数在增加,蔓延度下降,斑块形状总体上变得更加复杂;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加,异质性程度在加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景观特征评价可以为城市景观科学建设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研究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定量聚类分析,对景观特征类型进行了识别,并对景观特征分类图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晋安区景观具有良好的多样性,地区分离度较高,优势较为明显。晋安区6类景观类型的斑块共为2 647个,其中以平原林地景观的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和景观形状指数等均为最高。晋安区作为平原林地景观和休闲景观等重要斑块,其中山地林地景观优势明显,存在一定的景观异质性与丰富度。城乡景观、休闲景观、园地景观以及休闲景观形成了一个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域,是该地区重要的景观类型,可以作为该地区旅游发展的首选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8.
基塘系统作为一种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是珠三角地区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基塘系统的景观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其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以佛山顺德区为例,基于1979—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ENVI解译,在此基础上利用9个景观指数研究区域基塘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9—2020年,顺德区基塘、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明显,整体景观呈现非均衡化趋势分布;基塘景观的破碎度不断增加,优势度和团聚程度下降,部分基塘逐渐萎缩。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文因素是影响顺德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具有负向效应的空间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星雨  种培芳 《园林》2021,(4):89-97
以西北地区重点城市兰州为研究对象,借助ENVI和GIS软件对兰州市1990、2000、2010年及2018年遥感影像图进行解译处理,得到兰州市4期土地利用型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Fragstats及SPSS软件,进行类型变化、动态度、转移情况、相关性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探寻其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1990—2018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草地等自然景观利用类型面积逐年减少,建筑用地等人工景观利用类型面积则逐年增加;(2)驱动因素分析表明人为驱动因素GDP与城镇化率等是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总体变化与城市化的加快密切相关;(3)景观指数分析表明,人工景观的无限制扩张,导致整体景观向破碎化发展,景观复杂程度增加,斑块逐渐趋于分散。综上分析认为,兰州市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状况在28年间趋于复杂,城市化发展是造成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向人工发生演变的重要因素。兰州市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绿色生态农业及水域建设。  相似文献   

10.
麻菁  谷康 《园林》2022,(7):82-89
城市景观格局反映城市不同要素、资源分布与组成方式,影响城市健康发展,探究城市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能为城市未来规划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利用福建龙岩市多时段遥感影像,运用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通过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提取动态变化信息,借助灰色关联度系数,对研究区域中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年间,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田和林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优势景观林地依然呈现明显优势度,但呈下降趋势;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增强且趋于均匀分布;人口数量和结构、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情况是主要驱动力,共同作用影响景观格局变化。针对现状提出策略:(1)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农田;(2)增加城镇区域绿色环境;(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11.
Landscape planning adjusts spatial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by altering the types of land use / land cover and the patterns of landscapes, and thus further impacts ecosystem servic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landscape planning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ntrol over the types of land use / land cover, the altering of landscape patterns, and the adjustment of landscap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uld change the typ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respectively. Through an overall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evaluation, spatial mapping,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this paper further concludes their roles in landscape planning: ecosystem service evaluation provides means to ensure scientific landscape planning; spatial mapping serves as a basis to the decision making;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visualizes all kinds of possibilities for an optimal choice. At the same time, such applications in landscape planning practices, ranging from green space planning,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to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planning, are exemplified.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and limitations and proposes that future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system services, to build a dynamic composite planning framework that can improve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o propel the research on the tradeoff-and-synergy amo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landscape planning.  相似文献   

12.
县域景观游憩服务评价——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憩发展潜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系统评价区域游憩服务并将其用于土地利用决策是引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以四川省贫困县武胜县为例,尝试从县域尺度对游憩服务进行建模与制图评价,从游憩吸引力和游憩使用度两个维度对县域游憩资 源进行系统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高吸引力 - 高使用度的游憩服务主要集中于人口密度较高、具有特色景观的城 镇中心及其周边;河流沿线属于高吸引力的游憩服务区,具有开发潜力;县域景观中近四成面积不具有游憩开发的价值。县域游憩 服务的评估与制图既是描绘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重要性的有效手段,又为规划设计决策提供依据,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前瞻评价。  相似文献   

13.
乡村景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的提升对于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利用POI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在分析北京市乡村景观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各个乡村邻域缓冲区内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北京市乡村景观资源分为11类不同组合主导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明确各空间的服务功能,以此制定乡村景观提升策略,为指导后续具体实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policy directions can be held back by various constraints. These limitations may include: an absence of reliable integrated landscape character predictions, unproductive tensions arising from poorly informed public and institutional debate, low levels of political resolve due to uncertainty, and limitations on program and project design due to either inadequate availability, or ineffective use of ecological and social data. The need for new methodologies to speed the attainment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s pressing when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ld's ecosystems remains in decline. This decline is measurable by the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Taking an ecosystem services view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address some of the limitations noted earlier. The ecosystem services concept links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more clearly to the broader functionality of natural systems. Ecosystem services like clean water, productive soils and distinct flora and fauna are generated or maintained by healthy functioning ecosystems. Dwelling on these services and the practices that alter them defines the reason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lling these ecosystems and their services is the key way to understanding these relationships. The utilisation of land use modelling methods to inform, and be informed by community and stakeholder landscape preferences, represents a potential step forward in the evolution of approaches to deliver sustainable landscape policy objectiv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mmary of examples of a multi-criteria land use optimisation technique that has been used to envision land use combinations most likel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landscapes in Germany. A number of the sustainable landscape principles arising from Victoria's rural land stewardship project, such as use of an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to better inform long-term land use planning along with calls to better connect community input to landscape function and land use decision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健康的区域生态系统能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城市土地利用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因此如何在健康视角下合理规划与协调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成为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以北京市为例,基于2007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采用CA-Markov模型对2027年自然发展、快速发展、多目标保护和森林建设4种土地利用情景进行预测,统筹生态系统的物理健康与功能健康评价,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探讨4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更健康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新方法。结果表明,与2017年健康状态相比,北京市快速发展情景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结果呈现负值,其他情景下均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森林建设情景下增长最为明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约化发展建设用地和加强森林建设,可大幅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构建高品质、多样化 的魅力国土空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游憩需求。景 观特征评估及景观空间格局构建是提升国土游憩空间供给品质 的重要基础。以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例,基于游 憩导向,运用LCA-MSPA-MCR综合模型评估喀斯特景观资 源并构建景观游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漓江分为23个景观特 征类型、211个特征区域,共识别13个景观源地,5个一级景 观点、3个二级景观点、5个三级景观点,22条景观游廊道, 划分喀斯特山水景观区、城市风光景观区、山地森林探险区、 水库休闲与森林康养区四大游憩区域并提出空间管控与发展策 略。研究结果将为喀斯特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游憩的协调共 存、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识别闽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以闽江流域1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相似度理论,依据其民居景观特征将闽江流域划分为客家合院区、邵将合院区、闽中合院区、闽中围楼区、闽东合院区、闽东围楼区、闽东混合区、闽南合院区、闽北合院区9大景观区系,以期为整合区域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凸显区域景观特色,提升区域旅游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在城区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大小依次为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绿地分布特征指数;在场地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程度依次为绿地分布特征指数>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通过量化研究得到了不同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滞蓄能力的影响规律,可在未来的海绵城市规划中,为不同层次绿地系统布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