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国内机场航站楼空调系统设计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重点关注空调系统负荷组成及各部分的占比情况。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人员数量选取等指标是影响机场航站楼空调系统设计负荷的重要因素。实际航站楼供冷/热量的测试结果表明,冬季渗透风是影响热量消耗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机场航站楼内的人员活动规律、高大空间渗透风变化及空调系统末端方式等方面对航站楼空调系统的设计、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合理设计航站楼供暖空调系统、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国内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现状,重点关注了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负荷组成及占比情况,对负荷计算、空调系统设计中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实际运行的测试结果,表明车站环控系统存在新风量及实际新风耗冷量偏大等问题。从新风与渗透风变化规律、温湿度与新风分开处理、车站冷源及末端设备等方面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长沙市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办公室内及室外温湿度和空调末端能耗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室内热舒适性与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办公室室内热环境良好,室内温度日变化趋势相对稳定,湿度较大,室内热环境在突变环境和稳态环境下均能满足办公人员舒适度要求;在办公人员主观空调行为作用下,室内日平均温度约为25.1℃,受室外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空调制冷时长与室外日平均温度显著线性相关;门厅空调开启概率最大,大办公室室内空调平均开启概率小于小办公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为了了解绿色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的室内热湿环境,本文选取广州地区获得绿色建筑标识且不同星级的6个办公建筑,通过实地参数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到了调研建筑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的实际状况,在比较不同星级室内热湿环境情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绿色办公建筑热湿环境在用户满意度上较为理想,基本能够满足室内办公人员的环境需求,星级越高满意度越高,且热环境的满意度高于湿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空调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空调房间的热负荷和湿负荷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实际运行的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在设计工况下运行。实际工况下的热湿比线不仅偏离设计工况下的热湿比线,且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空调房间末端在非设计工况下能够保证人体舒适度并尽可能满足节能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基于湿空气焓湿图中等热舒适度线的舒适节能控制方法,对热湿比不同情况时空调房间人员舒适性和空调能耗的分析及具体实施过程的说明,并对该方法的舒适性和节能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超低能耗建筑的快速崛起,带来空调设计的新变化。冷热负荷大大降低特别是显热负荷大大降低,空调冷热源及末端设备选型出现新情况。以新风优先运行的超低能耗建筑,区别于传统的空调设计与运行方式,空调设计方式必然发生改变。本文从超低能耗的负荷与运行特点出发,结合若干工程实际,提出了新风+风机盘管系统设计理念,在超低能耗建筑中采用直膨新风机与VRF空调组合,一级或二级新风除湿+干风机盘管的干、湿工况,一级或二级新风除湿+风机盘管干工况能较好地匹配室内末端负荷。  相似文献   

7.
渗透风是影响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供暖能耗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高大空间建筑渗透风的实际影响及作用规律尚未得到系统阐释。对不同类型高大空间建筑冬季渗透风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综合分析了冬季渗透风量及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现状;理论分析了渗透风负荷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占比,结果表明渗透风负荷在高大空间建筑的占比可高达66%~85%,显著高于普通办公和住宅等建筑。在此基础上,对高大空间渗透风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研究需求进行了展望,以期从设计、运行和管理等角度为降低高大空间建筑冬季渗透风影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于2008年夏季对长沙市10栋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冷热源、节能技术应用、运行管理方法、建筑热湿环境参数以及室内人员热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详细调查与实测。得出被调查建筑空调冷热源主要包括直燃型溴化锂机组、水冷螺杆式机组和风冷热泵,冷热源能源方式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各建筑内热湿环境良好,大部分人对所处环境总体满意率较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该地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措施的应用和热湿环境的改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安市24幢大型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现状进行了调研,得出空调系统装机负荷和内环热环境情况,以及空调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特征,指出西安市大型办公建筑空调系统存在装机负荷过大、室内热环境不佳、系统设置运行不合理等特点,提出从构成上优化办公建筑空调负荷,根据建筑负荷特性合理设计空调系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寒冷气候区与夏热冬冷气候区高铁客站,分析了812位旅客对室内物理环境因子的主观评价,基于KANO模型理论对问卷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处理,从基本因素、绩效因素、激励因素角度,对影响旅客舒适感知的各向环境因子进行属性分类和评价。研究表明,室内温度与噪声的改善将大幅提高旅客的环境整体满意度,而在夏季,空气品质的优化改善将有利于寒冷气候区客站室内环境舒适度的提高。研究结论将为高铁客站室内环境设计与运行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风管空调系统是用一根风管送热风,另一根风管送冷风,冷热风在房间送风口前的末端装置(包括混合调节器和定风量调节器)内根据室内温度的要求进行混合,冷热风量的比例由自动控制装置来调节。该系统能较好的保证每个房间要求的室内温度,适用于室内温度不固定(每个房间需随时调节温度),各个房间温度要求不同的(科研楼、试验室和高级宾馆等)以消除余热为主且余湿量变化较小的多房间空调建筑,特别适用于热负荷变化较大的多房间空调对象。因需两根送风管道占空间较大,一次投资增加,而且当采用高速系统时需要末端装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空调末端设备的运行调控方法与用户实际热感觉脱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体热感觉穿戴传感的室内温度优化调控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用户生理参数并预测实时热感觉,然后将热感觉添加到室内环境控制回路中优化室内温度设定值。为研究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夏季工况下采用基于人体热感觉穿戴传感的控制方法和基于温度设定值的控制方法时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从控制效果、用户满意度及空调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基于人体热感觉穿戴传感的控制方法时,室内热环境控制稳定性好,用户对室内热环境的满意度高,采用该方法比采用基于设定值的控制方法可减少约13.8%的空调系统日耗电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及我国热湿地区若干地下公共建筑的现状。介绍常见的空调设计方案、系统与空气热湿处理方法;对室内热湿负荷与系统能耗进行了剖析;对调温降湿机、全空气诱导器、地道风与间歇运行的采用进行了述评,对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炜  毛轶  王俊杰  张银安 《暖通空调》2023,(4):48-53+83
介绍了某银行大楼的空调冷热源及末端机组设计。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舒适性要求,分析了室内热湿负荷分布与构成,结合双冷源(集中式)温湿度分控技术,实现了高温冷源承担新风预冷负荷及室内显热负荷,低温冷源承担新风除湿负荷及室内潜热负荷的冷热源方案。探索了双冷源(集中式)新风机组+干式风机盘管+主动式冷梁末端的应用。从空调系统的选择、温湿分控运行策略、技术经济比较等方面分析了该系统的适用性、节能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侯书新  郝学军  李锐 《山西建筑》2012,38(27):140-142
分析了美术馆美术作品与室内热湿环境的关系,针对美术馆类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与室内热湿环境的特殊性,提出美术馆空调设计标准应参照舒适工艺性空调进行设计,既要考虑人体的舒适性,又要满足美术作品的要求,使空调系统具备室内温湿度同时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开源和节流是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以滨州市某综合办公楼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为例,在确定当地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及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及其他参数后,计算各空调房间冷、热负荷、湿负荷;根据当地现有能源状况,选择可行的冷热源形式和空调系统进行比较并确定方案。确定空气处理方案,划分空调系统并确定各系统送风状态及送风量;进行气流组织及水力计算,对风系统及水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7.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策略:采用新风去除室内的余湿、承担室内空气质量的任务,采用高温冷源去除室内的余热。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方式对室内末端装置、新风处理、制备高温冷源的要求与影响,结合我国各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特点,详细分析了上述关键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室内游泳馆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感最直接的因素,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对热湿环境分布影响较大。文中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4种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对中小型游泳馆热湿环境的影响,发现在夏季和冬季工况下,使用喷口上送风方式时,游泳馆室内热湿环境最为舒适,分层空调和散流器顶送方式次之,采用条缝风口下送风方式时,池区热湿分布效果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无组织通风是指通过门窗以及开口侵入建筑物内、未经控制的室外空气,以及由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渗透风。无组织通风在空调及采暖季造成的能耗所占比例不容忽视。此外,空气渗透对室内环境品质有较大影响,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气流分布规律等都与无组织通风有关。然而在客站这类作为人员集散场所的特殊建筑中,通过门窗等开口侵入的无组织通风总是无法避免。如何准确预测无组织通风量及其对空调系统负荷的影响,是保证此类建筑室内环境的重要基础。故首先总结了现有无组织通风计算方法;然后,以苏州火车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无组织通风量计算的具体模型,根据表面风压系数,利用多区域网络软件CONTAMW确定空调季、采暖季客站无组织通风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室外风速、室外温度及外门开口情况对无组织通风量以及客站空调及采暖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取寒冷地区大型高铁客站,采用环境测试与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开展室内物理环境质量与旅客满意度的测试与调研,包括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等,对高铁客站室内环境质量与旅客满意度进行对比,并结合主客观测试结果展开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旅客满意度平均水平为"满意",客站候车厅空气质量方面均达标,但在热环境、光环境与声环境方面存在一些不同;并且,影响旅客整体环境满意度的单项指标中,候车厅的声环境相关性最强,对旅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