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的4级结构和3种发展途径,并从政府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和挖掘社区"领袖"等不同层面给出社区营造的建议,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让社区营造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2.
当城市进入存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更加注重公众参与的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社区营造强调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过程性,是社区微更新的设计和实施途径;而多元共治则强调公共空间的多元性和可持续性,是社区微更新的实施和维护手段。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途径非常多样化,分别体现在社区历史、文化和邻里关系原真性的保护和挖掘、参与式营造设计和共建、社群协调与社区自组织培育和参与式建立后期运营和维护机制等方面。基于以上思考,以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的典型类型微花园的研究和实践为例,从微花园的观察记录到参与式设计,再到参与式共建和后期维护,探讨北京老城区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方法、策略和机制,论证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面临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问题.社区更新也成为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具有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双重属性,因此老旧社区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升级、环境优化,还需要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美国纽约的"东纽约邻里计划"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从土地使用、住房保障、经济发展、公共空间营造四个方面对社区进行更新.如何保证老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借鉴其更新策略.文章在分析"东纽约邻里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北京老城区微花园参与式设计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即以社区为单位的有机更新阶段,街区和社区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内容。作为最基本的更新单元,社区微更新需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进行可持续探索,强调在全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以北京老城区微花园景观微更新为例,探讨基于社区营造的参与式设计营造过程、方法和途径。在建立社区营造多元平台的基础上,首先从观察记录自发微花园开始,逐步采用展览和踏访的方式融入居民并向居民互动展示;然后,在持续的论坛和工作坊过程中,与居民全程进行参与式设计和参与式方案修正;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并完善参与式共建和后期维护机制。微花园的实践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微更新过程,针灸式地进行参与式设计营造,原汁原味地在地可持续提升北京老城区特有的绿色景观。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养老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的主要养老模式,单位社区老龄化问题较其他新兴社区更为典型,是社区养老建设的重要阵地。因其制度转型导致原有功能和结构破碎,使得该类社区普遍存在适老性缺失问题,突显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研究的迫切性。以重庆土湾重棉厂社区为例,通过社会调查量表和半开放式访谈等方式,调查老年人日常行为路径、社会网络特征和文化记忆感知,发现了社区服务体系分离、社会网络分化和集体记忆缺失三大既存问题,由此构建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加多元交往空间、延续单位集体记忆的适老性景观干预途径,从而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探寻和实践样本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不同学科对比研究法和社区居民深度访谈法,以厦门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为例,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更新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并提出问题。借鉴台湾地区经验,从社区营造的视角归纳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更新的"启动—发掘—憧憬—计划—执行—反馈"六个步骤,提出针对老年人身心需求的设计策略、灵活多样的沟通途径和发挥长者优势的社区参与三个要点,并以作者参与的新北市正德友善巷弄的营造设计与实践为例,阐述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的社区营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在增加儿童接触自然机会的同时实现社区花园的可持续营造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儿童参与理论及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将儿童参与运用到社区花园营造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在长沙市八字墙社区和丰泉古井社区开展的社区花园实践,提出"校社共建"的社区花园营造模式,并从社区花园设计、参与主体意识和多方合作3个层面提出建议,总结儿童参与视角下社区花园营造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为后续儿童参与社区花园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的乡村建设面临重大的转型。本文以乡村微更新在晋江市英林镇的实践为基础,从"政-校-村"的合作、地域性文化场所的塑造、碎片化空间的串联三个方面分析了社区营造在乡村微更新中的成果;并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文化内涵的表达比较浅显、社区运营理念难以落实、社区营造动力持续性不足等。通过对实践案例的认识和剖析,从挖掘乡土景观潜在价值、创建乡村利益共同体、拓展构建广泛的社区营造机制三个方面思考社区营造理念应用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实际意义,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0.
林航 《中外建筑》2014,(12):89-92
基于福建省开展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的契机,本文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入手,通过总结与分析福州示范社区——军门社区在公共空间塑造、公共景观改造、公共事务管理、公众互动参与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寻求宜居建设与社区营造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寻通过营造外在环境促进内在社区感唤回与提高的途径,以期为其它社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空间,社区内的景观承载着居民日常休闲和社会交往的功能。在传染性疾病暴发和防控期间,人们出行范围与时间受到限制,社区成为人们可活动的最大区域,社区景观则成为人们唯一可接触到的绿地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食景观倡导在景观设计中利用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不仅可以加深绿地与民众生活的深度融合,还可以提供新鲜优质安全的食品,实现景观与自然、城市与乡郊、美观与食用的融合。通过对社区外、社区内、家庭半户外3个层次的公共空间进行可食景观的营造探索,构建社区传染性疾病防疫圈和蔬菜供应缓冲链,以期成为"战时"生命花园和"平时"社区花园,使有限的社区公共空间承担更多的健康韧性功能,为未来可食景观在城市社区中的应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试图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可参考的社区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老旧社区微更新已成为城市更新关注的重点,社区步行空间作为步行需求的空间载体,其交通功能、景观风貌和文化氛围对社区居民的步行行为均产生影响。因此,文章基于老旧社区步行空间微更新,从空间维度出发,对老旧社区步行空间的微空间构成、微空间属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社区现有的问题,识别老旧社区步行"负"空间,并通过在微范围内进行微更新的策略,构建了3大层级、6大需求、11类负空间、10大更新策略的老旧社区步行空间微更新体系,转负空间为正空间,以此达到提升社区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复兴背景下,城市文化价值日 益彰显。社区作为城市文化的基本载体,也必 然成为实现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要场域。为实 现社区层面的文化复兴,充分利用社区资产、 统筹考虑发展路径以及关注社区居民精神 培育的社区更新策略必不可少。因此,根据当 前“文化复兴”背景下强调保护利用文化资产 和重视人的发展要求,本文从社区文化资产 角度切入,在对既有城市社区更新方法进行 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修复,社区修补” 的更新策略,并选取合川草花街社区更新作 为实施案例,进一步探讨文化与社区的作用 机制,分析如何利用社区现有的物质文化、制 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来促进社区修补,以及如 何通过社区空间网络修补、治理网络修补和 社会网络修补来实现社区文化修复,以期形 成较为完善的基于文化资产的城市社区更新 策略,实现社区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4.
侯晓蕾  苏春婷 《园林》2021,(5):17-22
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老旧社区更新强调居民在空间更新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美好生活"为目标,关注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度与空间治理关系,关注居民切实需求,鼓励打造自我造血的健康社区。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基于居民需求导向和参与式设计理念,研究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中居民的5大需求,记录和分析空间中居民的行为活动,提出社区文化与生活原真性的挖掘、碎片空间的整合利用、社区触媒介入激活和参与式设计营造等老旧社区景观微更新途径,并以北京市常营小微绿地参与式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旨在为老旧社区更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蒋鑫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6):18-22
北京旧城胡同具有悠久的绿色空间营造传统,而社区居民作为绿色空间更新的主体,拥有极大的自发性和能动性。随着北京"留白增绿"等政策的推进,基于居民自发更新的"自下而上"的绿色空间微更新越来越得到重视,充分发挥居民自发性对于社区生活原真性留存、景观管理和维护、社区力量凝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大栅栏片区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分析现存胡同绿色空间的类型与组织模式,阐明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之后结合实地调研成果重点分析居民自发更新下胡同种植空间、搭建材料与植物选择的特征。最后,结合具体实例从组织形式、绿化模式和思路创新3个方面探讨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胡同绿色微更新的实现途径,总结绿色空间微更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向存量阶段,社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其可持续发展方式是城市规划领域积极探讨的热点,关于生活圈的研究也逐步成为城市社区更新的重要方面。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首先总结出大型居住社区生活圈在建设规模、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及人口构成4个方面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其次基于"城市人"理论提出生活圈优化的三大途径,即基于社区空间环境整合的绿色空间更新途径、基于多维活力的功能布局营建途径以及基于资源共享的城市路网激活途径;最后针对龙泽园街道的空间环境进行详细研究总结,从绿色开放空间体系、就业与服务设施布局、街区尺度与路网密度3个角度提出生活圈优化策略,进而为同类社区生活圈更新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城乡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如何系统、精准、人本地处理好城市社区建成空间环境、人的行为以及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复杂联系,始终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文章尝试以市井文化传承载体-农贸市场为切入点,结合设施空间分布与微观时空行为序列分析,探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科学配置和基层社区生活圈的健康组织模式,提出面向未来健康城市的社区建成空间环境治理途径和组织机制,旨在为营造健康完整的社区提供科学合理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已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大 量城市老旧社区亟待更新。但以往的城市老 旧社区更新多以物质环境改造为单一目标, 对公众参与、社区归属感营造等问题缺乏整 体性、综合性的深入思考。论文分析了目前 城市老旧社区改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全 生命周期社区等理念指导下,构建了涵盖社 区物质环境、社区服务、社区韧性、社区邻里 以及社区认同等层面的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 多目标体系。并基于多目标协同,遵循城市老 旧社区更新改造步骤,从需求探知、方案形 成、实施运作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城市老 旧社区更新改造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老旧 社区更新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刘艳红 《山西建筑》2014,(23):12-13
通过对参与的新型农村社区改造项目进行思考,阐释了农村特色景观元素的保护与应用的意义以及农村景观历史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保护农村特色文化及景观元素并赋予时代内涵,以营造出具有家园氛围的农村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20.
侯晓蕾  郭巍 《风景园林》2018,25(4):41-47
在北京逐渐从大规模的快速城市建设转向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文章以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首先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日常性,认为它是由居民的主动行为和非正规活动而创造,并成为城市活力的源泉。接着,文章指出社区营造是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的主要方式,而基于社区营造的设计介入则成为了设计师、城市管理者和居民沟通的平台,并提出了基于社区文化的引导参与、平衡利益和诉求的协作改造和共同参与下的功能嫁接设计介入途径,然后讨论了设计介入的过程性特征和相关平台的构建设想,从而可能对类似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