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砂岩拉伸过程中的能量耗散与损伤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岩石作为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地质材料,其力学响应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特点。借助先进的试验测试系统,可以对岩石进行直接拉伸试验,从而在现有大量压缩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岩石基本力学行为的研究。通过砂岩的循环拉伸试验研究发现,拉伸过程中外载所做的总功除了引起岩石弹性变形能的增大外,还有一部分被耗散掉从而导致岩石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在对能量耗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岩石的损伤演化方程,并通过试验测定相应的参数指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基于能量耗散分析建立的岩石损伤演化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岩石破坏的能量分析初探   总被引:29,自引:19,他引:29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揭示了这一过程的能量耗散及能量释放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表明,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起着根本的作用。岩石的失稳破坏就是岩石中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这种释放是能量耗散在一定条件下的突变。从力学角度而言,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局部耗散到局部破坏最终到整体灾变的过程;从热力学上看,这一变形、破坏、灾变过程是一种能量耗散的不可逆过程,包含能量耗散和能量释放。现有的力学理论体系主要是强调能量耗散结构和局部破坏过程,而岩石的灾变是以能量释放为其主要特征,所以有必要综合考虑能量耗散及能量释放对岩石变形破坏的影响。试验研究也揭示了应力–应变强度不能很好地描述岩石的破坏这一特性,在大体相同的应力–应变曲线下,试件的破坏形式不同,能量释放量完全不同,因此,从能量的观点可以更好地描述岩石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   总被引:44,自引:25,他引:44  
讨论了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耗散、能量释放与岩石强度和整体破坏的内在联系。指出岩石变形破坏是能量耗散与能量释放的综合结果。能量耗散使岩石产生损伤,并导致岩性劣化和强度丧失;能量释放则是引发岩石整体突然破坏的内在原因。定义了单元耗散能、可释放应变能、强度丧失和整体破坏的概念。给出了基于能量耗散的强度丧失准则和基于可释放应变能的整体破坏准则,分析了各种应力状态下岩石单元整体破坏的临界应力。并应用上述准则讨论了隧洞围岩发生整体破坏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4.
将岩石视为系统,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能量在岩石系统形成有序耗散结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揭示能量演化与强度变化、缺陷系统演化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以耗散能为参量建立描述缺陷系统演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推导耗散能演化方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多种岩石的耗散能演化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耗散能演化方程的正确性。基于能量耗散和耗散能演化方程定义损伤变量表达式,从而得到能够反映岩石内部能量和力学作用机制的损伤演化方程。依据连续损伤理论建立考虑残余强度的岩石三维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多种岩石不同围压下的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所建损伤本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复杂应力环境下岩石材料的变形与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5.
能量演化贯穿于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基于能量角度的岩石强度与变形特性的研究,深入揭示其物理力学本质,并合理搭建理论分析至实际工程应用的桥梁。本文系统总结数十年来国内外对于不同应力状态、不同应力路径和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的静动态能量演化规律和分配关系及尺寸、含水率、孔隙率等因素对其的影响;归纳了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强度准则、损伤演化及本构关系、疲劳寿命预测及岩爆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并建议把岩石变形破坏能量演化中的微细观机制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联性、能量演化本构理论、工程岩体稳定性、多能量场耦合作为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岩石是一种含有初始微缺陷的天然工程材料,其力学性质非常复杂,因此,目前尚无成熟的岩石损伤演化模型。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基于各向同性损伤的基本假设,采用最小耗能原理,以应变等效原理为前提,提出一种从能量角度进行描述的岩石损伤演变模型。最后,通过分析花岗岩从细观损伤到宏观破坏的整个试验过程,得到基于能量原理的花岗岩损伤演变方程,并将其与经典的Marzars损伤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基于能量原理的损伤演变方程能更合理地描述岩石的损伤发展过程,且与试验得到的岩石破坏过程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7.
从能量角度出发,研究岩石的逐步损伤以至于破坏的过程,并基于能量耗散原理建立岩石单元的损伤破坏模型,利用FLAC中的fish语言开发计算程序,模拟了岩石的巴西劈裂实验,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北山深部花岗岩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力学特性试验和三维声发射监测技术,研究北山花岗岩在压应力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特征和损伤演化机制,并构建岩石的力学损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围压条件下岩石主要发生的是脆性破坏;随围压增大,岩石力学行为逐渐向延性转化,表现出剪胀、塑性变形等非线性行为。结合微裂隙产生和扩展规律,对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和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北山花岗岩的破坏及非线性行为是损伤和塑性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这一认识,在热动力学框架下提出北山花岗岩准唯象弹塑性损伤模型。模型引入非关联的塑性流动方程,以反映岩石在压应力作用下体积变形从压缩到膨胀的转化过程。基于已有的损伤理论建立损伤演化方程,并通过在塑性屈服面中引入独立损伤变量,建立塑性和损伤发展的耦合关系。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北山花岗岩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和力学行为,特别是随围压增大岩石力学行为从脆性到延性的转化过程以及岩石峰前塑性硬化和峰后应力软化等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叙述岩体单元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耗散与强度、能量释放与整体破坏等概念。在循环压缩载荷下,实测岩石的能量耗散及损伤,数据拟合表明,基于能量耗散分析建立的岩石损伤演化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在循环压缩载荷下同时实测不同加载速度及不同载荷水平下岩体内可释放应变能、耗散能、卸荷弹性模量及卸荷泊松比的变化规律,给出复杂应力条件下卸荷弹性模量的变化公式。基于可释放应变能建立岩体单元的整体破坏准则,该准则与大理岩的双压试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对工程中常见的层状岩体,提出基于畸变能与广义体积膨胀势能而建立的层状岩体破坏准则,该准则与层状岩的双压试验也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物理细胞演化力学模型(ECA)。该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搜索试验所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所对应的最佳能量耗散率,并且可以模拟岩石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等特性;根据该模型得出的能量耗散率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得到了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1.
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的能量耗散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利用一级轻气炮进行平面撞击实验,测量砂岩试件组成的靶板中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基于RaIlkinc-Hugoniot守恒方程,计算得到不同冲击荷载下岩石试件中的损伤能量耗散密度,为建立新的岩石动态损伤模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结构性土体具有明显的损伤破损效应,结构性土体可看作是重塑土附含有一定的结构性。在荷载作用下,结构性土体的结构性逐渐消失,即土体的结构性发生损伤,直至结构性土体转化为重塑土。基于此认识,可将结构性土体的损伤变量与经典连续介质损伤力学中关于损伤变量的定义一致,同时也是经典损伤力学的扩展。将损伤而耗散的能量定义为损伤耗散能,并引入到土体的能量平衡方程中。通过对结构体元的能量分析,推导了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将试验结果和本文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反映土体损伤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土体的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损伤破损效应。根据岩土材料复合体损伤理论,结构性土体可看作是由结构相和损伤相各占一定比例的复合材料。结构性土体的损伤过程本质上是土体中结构相的变形能向相变损伤耗散能转化,相变损伤耗散能促使结构相退变为损伤相的损伤发展过程。从任意方向截面上看,结构相表面损伤后即变为损伤相的表面。基于此认识,把结构性土体的损伤变量与结构相、损伤相所占的截面面积联系起来,从而与经典连续介质损伤力学中关于损伤变量的定义一致。将土体结构的损伤引起的外力多做的那部分功定义为相变损伤耗散能,并将此引入到土体的能量平衡方程中。通过对结构性土代表体元的能量分析,推导了基于结构损伤耗能条件下的损伤演化方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将试验结果和本文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反映土体损伤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Rocks in underground works usually experience rather complex stress disturbance. For this, their fracture mechanism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rocks subjected to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stress disturbances on rock geomechanical behaviors under fatigue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riaxial unloading condi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ependence of the unloading rate on fatigue loading and confining stress unloading (FL-CSU) conditions that influence rock failure. In this paper, we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fracture behaviors of marble under FL-CSU conditions using the post-test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ning technique and the GCTS RTR 2000 rock mechanics system. Results show that damage accumulation at the fatigue stage can influence the final fracture behaviors of marble. The stored elastic energy for rock samples under FL-CSU tests is relatively larger compared to those under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s, and the dissipated energy used to drive damage evolution and crack propagation is larger for FL-CSU tests. In FL-CSU tests, as the unloading rate increases, the dissipated energy grows and elastic energy reduces. CT scanning after the test reveals the impacts of the unloading rate on the crack pattern and a fracture degree index is therein defined in this context to represent the crack dimension. It shows that the crack pattern after FL-CSU tests depends on the unloading rate, and the fracture degre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sis of both the energy dissipation and the amount of energy released. The effect of unloading rate on fractur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rble is revealed by a series of FL-CSU tests.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及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损伤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混凝土材料的塑性Helmholtz自由能与弹性Helmholtz自由能间存在某种内变量函数关系,以此重新定义损伤能量释放率的表达式,并给出内变量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参考Weibull分布曲线的形状,建立了损伤能量释放率与损伤变量的关系,推导单轴受压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方程。根据混凝土材料单轴受压下的塑性特征,给出材料塑性变形关系的经验公式,从而建立完整的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混凝土的单轴受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和损伤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结构性土在受荷变形过程中,随着结构的破损,土体的力学性质逐渐由天然状态向完全破损状态(重塑状态)转变,而损伤变量及其演化规律是反映这种转变的核心所在。从损伤耗能的角度,定义了适应结构性土损伤机制的损伤变量表达式。从体应变与剪应变引起的土体损伤耗能不同机制,按照相容概率事件的叠加原理,建立了一般应变状态下土体损伤演化规律的基本表达式。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性土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该土体的损伤演化方程,揭示了体应变与剪应变引起的损伤遵守不同的演化规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表明按此方法得到的损伤演化方程能够较好的反映结构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断裂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了岩石破坏类型和受压裂缝的扩展,并对微裂缝演化进行了探讨,提出利用断裂力学中的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变场的分布情况,可以预测和制止岩体的失稳。基于能量平衡建立岩石裂纹的扩展条件,进而导出断裂稳定性准则。指出岩石断裂力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研究要点进行了总结,为岩石断裂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Energy analysis and criteria for structural failure of rock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ergy dissipation,energy release,strength and abrupt structural failure ar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al processes in rocks.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confirm that ener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ock deformation and failure.Dissipated energy from external forces produces damage and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within rock and decreases rock strength over time.Structural failure of rocks is caused by an abrupt release of strain energy that manifests as a catastrophic breakdown of the rock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The strain energy released in the rock volum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generating this abrupt structural failure in the rock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criteria governing(1) the deterioration of rock strength based on energy dissipation and(2) the abrupt structural failure of rocks based on energy release.The critical stresses at the time of abrupt structural failure under various stress states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se criteria.As an example,the criteria have been used to analyze the failure conditions of surrounding rock of a circular tunnel.  相似文献   

19.
盐岩具有低渗透性、良好的蠕变特性和损伤恢复功能等,是油气储存的重要介质,但是盐穴储气库注采运行中,盐岩变形存在大变形的力学行为,影响储气库的安全性。利用MTS815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对不同类型盐岩进行单轴压缩实验,配合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声发射监测,展开了盐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征研究,并对其损伤演化特征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在盐岩样品中存在夹层可以明显提高其抗压强度,通过3组实验岩心平均抗压强度对比发现盐岩中存在夹层强度可提高20%,3类岩心实验过程中声发射事件在抗压强度的40%以下较为平静,超过40%时声发射事件激增;(2)通过对声发射事件空间位置研究可以得到其对应岩心的破坏演化过程:含泥盐岩最初在样品各处均发生微小裂隙,随着应力的增加微小裂隙扩展连通主要发生在泥质含量较高区域,并在该区域形成宏观裂隙;含夹层盐岩破坏首先发生在硬夹层,然后向盐岩层扩展,最终穿透盐岩层丧失承载能力;纯盐岩首先在样品中部发生损伤,然后向两端传递,但是破坏主要在样品中部聚集,最终形成宏观断裂面;(3)利用能量累计值建立损伤变量,将损伤变量的演化曲线分为四部分,并提出工程的安全预警阈值。  相似文献   

20.
雁型断裂的分形模型和能量耗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场和实验室观察表明,在断裂区内的雁型裂纹具有一个Riedel几何结构。本文应用剪切裂纹位错堆积(Pile-up)模型,描述了雁型裂纹形成的拉破坏机理,建立了雁型裂纹的分形模型来模拟Riedel几何结构。根据这个模型,可以直接量测出现场和实验中出现的雁型裂纹的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形损伤演化模型,推导出了雁型裂纹的能量耗散,进而解释了雁型裂纹形成过程的分形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