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媛 《华中建筑》2006,24(7):78-81
访文通过总结常规建筑面对变化的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分析被忽视的建筑“可运动“、“可变化”现象.将这一性能系统化一提出建筑的“运动”理论:在技术上,它受到仿生学的启示.作为建筑仿生学的分支;在理念上,它以共生哲学为基础,运用其中关于人的建筑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最后探索将系统化的“运动”理论和设计方法作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万式适当运用于变化着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界热烈探讨关于人类如何和自然长远地和谐共生的背景下,“生态建筑”作为以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种建筑设计规划方法,被业界广泛接受。有灿烂建筑文化的中国民居,早已开始与自然相生相处,福建土楼——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种建筑形式,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生态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3.
林绍平 《四川建筑》2010,30(2):50-51
在“四川新华生产科研基地”科研办公楼的方案设计过程中,以城市为背号,融入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从整体布局、流线布置、功能设计及形象塑造上,竭力设计出与城市环境相和谐又独树一帜的建筑,力求达到建筑与城市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江佩  陈圆 《城乡建设》2013,(11):49-51
“天与人’是一种哲学的存在关系,天与人相互交融、相互转化、和谐共生。也即,“人’一定是在“天”这个大自然环境中造物,造物活动这个主体与“天”和谐共生,从而获得主体的自由,并成为真实的存在。墙绘艺术这种造物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三方面的原则,一是以城市品牌建设规划为核心,在敬畏自然下改造自然,在尊崇历史中寻找创新,要做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坚持以人为本,对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公共心理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苏绍全 《江西建材》2012,(3):290-291
生态园林规划设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通过自然与文化相作用和协调的方式,是对自然与建筑的有效适应与结合,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构筑人文、健康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建筑就是人们建立环境和谐共生场所的过程。建筑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建筑的"在地"适应性,本文通过阐释建筑的"在地"概念,指出建筑的"在地"适应性,并通过自然、人文、时间、生态、建构五个维度,结合相关经典案例,探讨"在地"建筑的适应性途径。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化是建筑个性和生命力的源泉,建筑创作要体现地方与人文的传承,实现建筑与人文、环境、科技的和谐共生。着重从规划、造型、功能节能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以上设计理念在金华市体育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王伟 《住宅科技》2006,(3):22-26
综合分析了大连中华名城居住小区的功能结构布局及道路系统、绿化系统、景观系统特点,总结了以人为本的“经典规划”“诗意栖居”“彰显特色”规划设计三原则,全面介绍了建筑与人、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生态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文明必须建立“人、建筑、环境”共生、再生、共存、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建筑的道路。建筑规划与设计应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适应当地地理、气候、人文、生态、节能、节地、减排、防止各种污染,保护环境和自然条件,创造出一个优雅、舒适、安全、卫生、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传统民居则是借鉴之师。  相似文献   

10.
和谐观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建筑的和谐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科技与人文的同步发展.和谐建筑团队应树立正确的建筑创作观念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敢于竞争和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谐建筑应坚持“两观三性”的创作理念,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黎国祥 《山西建筑》2007,33(16):46-47
对中学校园设计在人文景观、艺术氛围、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创造能结合自然、人文及生态环境的校园场所和空间,体现“人、建筑、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可供中小学校园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建造好的人居环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结合古代风水学和当代环境设计的有关方法,阐释“有形”和“无形”因素对人居环境设计的双重影响,以及两者间的辨证关系,旨在与同行探讨一种人居环境设计的新方法,以达到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和有机共生。  相似文献   

13.
建筑形态的弱化,能减少建筑实体对周围环境的压迫感,让建筑以低调内敛的姿态与环境和谐共生.它们可以改善如今混沌不堪的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和谐空间.本文正是基于弱化形态的理念,探讨了一些常用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4.
程肖琼 《四川建材》2009,35(4):99-100,103
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指导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推进节能与绿色建筑。通过节源节能,缓和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的矛盾,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5.
浅析“弱建筑”设计理念在日本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环境、人与建筑之间以人的活动导向为主、协调于自然从而弱化建筑的“弱建筑”设计理念,以“弱建筑”发展最为深入的日本建筑设计作品分析了“弱建筑”的主要特点:临时性、轻盈性、消隐性以及空间嗳昧性。  相似文献   

16.
走向自然的建筑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这里所提的“自然”,其涵意是广泛的,不仅是自然的物质因素,也有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筑空间的自然品质、自然美的艺术观点。在建筑创作中,考虑了多方面的“自然”,才能给使用的人以舒适、健康、自然的感受,作到花钱少创造实用、美观的优秀建筑作品,适合新世纪建筑发展的需要,特别适合中国地少人多、资源缺乏的实际情况。这就是本文阐述“走向自然”观点的中心目的。下面从环境、文化、人三个方面,谈谈在建筑创作中考虑“自然”的内容。一、自然·环境·建筑为了大环境的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建筑创作中一定要重视“自然…  相似文献   

17.
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对生态建筑概念的诠释,道明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并通过典型案例(苏州博物馆新馆)进一步诠释生态建筑设计在适应地域文化,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既不失地域特色、又独具个性的应用体现,充分实现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旨在加深人们对生态建筑的全面认识,提高设计师对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方向把控和设计能力,推动生态建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设计理念,创造出与山水共生的独特建筑形态.在当下众多标志性建筑为国外建筑师设计的风潮下,该项目作为北京新地标完全由本土建筑师设计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与技术工艺环节,进行了多种生态化建筑设计的尝试和实践,力求从场地设计、建筑布局、建筑形态、建筑细节、建造工艺、环境营造、能源利用等全方位多角度,创造一个可呼吸的绿色生态建筑,体现最初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从人文视角深化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建筑理念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节能省地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当今,“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综合了自然、文化与经济等多层面问题的复合概念。绿色建筑的人文理念是绿色建筑的灵魂。“以人为本,诗意安居”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人文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绿色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和归结点,“诗意安居”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理想化的审美境界,自然是绿色建筑所要追寻和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高振芬 《山西建筑》2008,34(18):65-66
对室内设计师如何充分利用材料的质地来显现材质的美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仿生设计的基本思路,并介绍了生态设计的理念,指出建筑工程设计师应以“人与自然共生”为基本出发点,从而达到人一建筑空间一自然环境共生互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