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回顾地域性建筑创作历程和本刊工作。论述地域性建筑创作源泉是乡土建筑.途径是“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创作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方法分5类:复原;摹仿;提炼符号、变形重构:形式抽象、融合创新;基因转换、全新创造。  相似文献   

2.
魏秦 《华中建筑》2008,26(4):204-206
为了避免《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理论教学中单纯博物馆式的讲授,探索运用类型对比的方法,以纵向历时性为线索引导学生去发现乡土建筑的发展演变规律,并以横向共时性对乡土建筑与当代建筑创作在空间形态、环境、材料、结构、技术与审美观等方面进行一一类比,以互动式教学激发教师与学生对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本质及当代建筑创作的意义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周方中 《新建筑》1998,(2):6-10
中国乡土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建筑师进行创作取之不尽的文化遗产和沃土,是中国建筑师的民族魂。建筑创作领域很宽广,建筑创作的模式也应多样化。建筑师可以以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去完成向现代化的转换;也可以以现代建筑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去寻求乡土建筑的神韵;甚至还可以运用传统建筑所隐涵的哲学思想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创构之中,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寻求共同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4.
浅析乡土建筑环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建筑环境之美,已成为建筑界的共识,未经建筑师之手的乡土建筑环境美在哪里?对我们现在建筑创作家镜有何益处?本文仅从格式塔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找出乡土建筑环境美的根源和实质,以便在现代建筑环境创作中做到新与旧的兼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地域建筑创作人手,分析了建筑师与地域文化、地域环境与地域建筑创作的关系。并结合西南地域近年的地域性建筑作品,讨论并分析总结了地域建筑的创作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乡土建筑传承和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矛盾问题作为出发点,进一步阐述由传统和当代的重塑而成的"新乡土建筑",强调不同地域所特有的乡土文化、物质环境、建筑空间和场所精神于现代建筑的重要意义。又浅析了国内新乡土建筑的发展及代表性人物的建筑创作思想及其作品中体现出来关于传统植入现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篇首语     
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从学术理论研究到建筑创作,从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到投资开发商的热情关注,成为当今地域建筑创作的热门话题。反映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作品层出不穷。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领域,已从古建筑保护拓展到对乡土建筑的全面认识。其研究的方法,从早期资料调查总结走向地域建筑创作,涉及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城镇规划、区域规划的方方面面。而且,传统建筑保护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观念不断更新,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历史建筑的保护,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越来越多对现代建筑的批评声中,人们再一次认识到尊重自然和发扬传统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由此引发重新思索如何在建筑创作中正确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由于地区差异和居住理念的不同,乡土建筑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本文以胶东半岛地区传统民居为例探索传统建筑的当代置换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百浩  杨洁 《华中建筑》2007,25(1):176-179
乡土建筑所涉及到的地域环境既包括该地域的自然环境,又包括它四周的人工环境,尤其在人工环境中,文化是它生存的土壤,文化与历史的信息积淀使建筑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得以延续.该文通过分析湖北乡土建筑的功能、形式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能够体现乡土建筑本质的应是它的内涵,是一种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0.
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繁荣建筑创作,这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由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出路也应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本文作者从建筑文化研究,加强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问题谈起,对如何发展地区建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陆泓  王筱春  朱彤 《建筑师》2005,(3):56-61
笔者经过数年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中国傣族古城聚落地理,归纳傣族古城的指标体系,有如下结论:娜允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傣族历史文化古城。孟连宣抚司署是中国仅存的傣族古典礼制建筑。娜允是为世界提供历史悠久、已经消亡的华夏傣族土司文化最真实的特殊见证。娜允傣族建筑文化品类完整,文化脉络清晰,是傣族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其特殊的地理特征向世界展示了娜允傣族社会近七百年的历史文化。所以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资质。应该积极保护娜允古城,使其成为世界了解傣族历史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金磊  杨永生 《建筑创作》2009,(5):158-165
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一样,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已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根基。本文认为:“五四”精神与建筑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在让历史碎片化、历史再度编码的工作中,伴随着“五四”新文化、我们可找寻到与新文化相匹配的中西合璧的新建筑与新"建筑青年"。本文的任务,不仅希望按“五四”精神去理解建筑文化,更在于要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服务于中国现代城市建设的文化重建事业。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14.
从21世纪中国建筑发展来看,各民族文化是我们挖掘与吸收的源泉,羌族建筑与空间设计在民族建筑文化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对羌族庄房空间设计的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羌族建筑的三种形式;以庄房建筑形式为主,分析它的建筑结构,以及影响建筑空间分布的文化信仰与环境艺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
The influence of the Han culture on the Bai culture in Dali is the greatest and the most profoun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blending of the Han culture and the Bai culture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the Bai culture, which is obviously seen in the location and layout as well as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ettlemen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the Erhai area of Dali. Additionally, the Bai nationality in Erhai area conformed to nature and adopted nature to create the unique culture and settlement landscape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of the cultural thoughts such as the golden mean, respect for seniority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s well as the advanced skill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This paper further emphas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Bai cul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an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space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Bai settlement in the Erhai area of Dali.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i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16.
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精神"的耀江大酒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斌 《华中建筑》2007,25(1):43-47
在"浙江耀江大酒店"的设计过程中,作者试图探索体现"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及手段.该文通过对地区环境、地方文化、时代精神三方面构思的分析,认为新时代的"地域文化"不是简单的"怀旧"与"回归",而是对传统的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文化透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锐波  阎小培 《规划师》2004,20(5):22-24
“城中村”的城市化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转变,而是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等多元的转变。应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引进市场机制、重视公众参与、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等方法,推动“城中村”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福建长乐“九头马”民居作为人居的物质实体,既体现了一般的建筑文化特征,又反映了清末文化独特的审美风格,蕴涵着当时闽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本文通过研究长乐地方传统建筑“九头马”民居在选址布局、建筑形象及建筑内部装饰等各方面的特征和设计手法,分析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古民罟的审美文化特征的影响,构建长乐“九头马”古民居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分析大唐不夜城文化艺术休闲区的规划设计,指出方案构思应尝试创造不同形式的空间带给人新鲜的空间感受,吸引人们在建筑空间内“碰撞”、聚合,驻足、交流与活动;新建筑设计并不应抛弃文化传统,应尽力挖掘传统空间潜力,让“商业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这里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初,日本建筑界对装饰的、或历史样式的建筑已无兴趣,很少触及纯粹的仿造风格,但对民族趣味的偏爱却广泛存在,这是受日本民族性的直接影响。民族根生性是使建筑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总能回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能的、非意识行为。日本的现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内涵,而形成日本现代建筑内涵的核心因素是日本民族的根生性。他们表现在建筑形态的物哀式表达、建筑环境的共生式表达、建筑审美的神格式表达和建筑技术的精准式表达。通过建筑实例与民族理论的结合分析,得出现代日本建筑创作思维是具有深厚的传统文脉和坚固的民族根生性、多变的非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