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以提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骑行空间质量为主要目标,对综合交通枢纽空间主要骑行者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骑行空间的当前现状及需求,提出了设置原则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多源的开放数据,以Strava平台的路径骑行使用频率可视化数据、Google Maps平台的街景数据以及开源地图的空间矢量数据为基础,从骑行路径的外部要素以及内部要素两个方面,对高频骑行路径特征进行分析与挖掘。针对研究成果从骑行体系的规划设计策略、骑行路径的功能设计策略以及环境设计策略3个方面对我国的骑行路径建设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下骑行绿道建设主要依据现有绿地系统进行建设,缺乏与通勤骑行体系建设的整合研究;规划实施中也面临具体骑行线路优先级的排序和针对性策略如何选择的难题。以北京“将台-酒仙桥”就业地区为对象,通过基于通勤骑行需求强度(CCD)与吸引强度(CCA)的通勤绿道节点识别,利用GIS网络分析法对区域内的绿道进行最优路径分析;以最优路径重复次数结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路段安全性与适宜性评估以及实地调研情况,提出最佳通勤骑行线路网络。优化后的网络融合现有绿道,更具综合性,有助于提升通勤绿道使用率;提出通达性、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骑行系统优化策略,更具针对性,有助于完善北京城市就业地区通勤骑行网络和提升其骑行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适老化作为切入点,针对天津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所存在的适用人群局限性、功能定位单调和忽视骑行文化等问题,应用城市规划设计、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公正性、可交往性和文化性的规划原则,并从站点布局与设施优化、骑行交往空间规划及城市骑行文化塑造三方面探讨城市社区公共自行车系统适老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市民慢行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国家的大力倡 导下,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而现有关于城市慢行 系统的研究中,针对道路视觉特征与骑行流量的相关性研究较 少,骑行道路的建设预评价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以北京市海 淀区5类可供骑行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全景静态图数 据,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对道路的绿景指数、街道开敞度、建筑 比及界面围合度4项视觉特征进行量化,并利用开源运动数据 Heatmap获取道路对应的骑行流量,对视觉特征与骑行流量 之间的关系展开相关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各类道路中,绿景 指数与建筑比均与骑行流量呈正相关,而随市政道路级别升 高,街道开敞度则与骑行流量由正相关逐渐转为负相关。研究 结果可以为基于骑行使用的道路建设或改造及相关绿道规划设 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化交通不断壮大,骑行让人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在骑行大军中,幼儿的交通出行占比很大,但这一领域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对来自上海市中心七家幼儿园的400多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由于大部分受访者已在使用两轮交通工具,并只用于短途骑行,因此我们旨在研究如何提升骑行体验,鼓励骑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统计模型,该模型有助于识别在上海携带幼儿骑行的各种阻碍因素。结果表明,人们之所以认为骑行危险,是因为以下两个因素:车辆速度及车辆对自行车道的侵占。至于交通密度这一因素,无论其高低与否,都与这一判断无关。除此之外,该模型还对非骑行者和骑行者进行了明确区分:前者认为行车安全与建成环境中的微小因素有关,如树木或隔离护栏;后者则更偏重于交通信号灯或自行车道的质量。进一步了解父母和祖/外祖父母关于骑行上学的看法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难处,也能为上海市中心上学安全路线(SRTS)项目的实施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发现发生过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中,75%以上都发生在距学校250米范围内。若要提高从家到校的行程安全,这一发现大大缩小了焦点范围。我们相信研究结果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反之,该项目也能作为一个重要激励,鼓励并主张骑行这种环境友好且健康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冰  史帅  朱俊宇 《风景园林》2022,29(7):103-110
骑行网络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之一,其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对于骑行者的呼吸健康十分重要。近年来自行车出行得到倡导,骑行者的呼吸暴露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以上海市四平街区为例,探讨骑行活动的PM2.5暴露分布模式以及呼吸暴露对个体骑行路径选择的影响:1)利用移动监测设备对各路段骑行环境的PM2.5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结合共享单车骑行轨迹大数据,得到街区PM2.5累积暴露量分布状况;2)建立Logit模型,分析“感知暴露”和“告知暴露”2种情景下的路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PM2.5暴露量和骑行时耗2个因素存在权衡关系,在感知暴露情景下骑行者对低暴露、低时耗均有显著偏好,在告知暴露情景下骑行者则愿意绕行其他路径来换取较低的PM2.5暴露风险;3)从暴露干预的角度,提出面向呼吸健康的骑行网络优化建议及具体措施。研究发现了街区骑行网络微环境PM2.5暴露水平的空间差异性,揭示了呼吸暴露对骑行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为构建一个健康、便利的骑行友好网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城市旅游由观光型向自助休闲型的转变,骑行旅游会逐步普及。依据城市骑行旅游选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旅游骑行选线的五个关键影响因素:景观价值、线路关键点、街道空间环境、连接度和小气候环境,并提出通过整合城市旅游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评估现状自行车道路系统,优选串联城市节点的选线策略,最终确定自行车骑行网络的适宜路径。在这其中景观价值是衡量内外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骑行者在路途中需要对骑行线路做出决策,直接影响旅游路径以及最终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运用环境可供性理论探讨骑行风景道物理环境及其使用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昆明滇池骑行线路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获取环境可供性的实现和需求情况,对可供性的类目特征、时空分布及可供性实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骑行风景道环境可供性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消费、游憩、应急、运动4个大类;可供性空间分布与既有兴趣点高度邻近,时间分布基本与骑行者行为的时间特征相匹配;可供性实现的影响因素分为路内环境、路外环境、气候环境三方面,包括交通组织、路面材质、景观质量、天气类型等内容。根据分析结果,总结了骑行风景道规划设计策略,讨论了风景道骑行行为背景下可供性相互关系的多中心网络,提出通过网络中关键节点的识别来指导风景道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人们在城市中聚集生活的重要有机体,一个有活力的城市社区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区别于中国目前封闭小区的开发模式,文章从功能混合概念的历史出发,阐释混合功能与活力社区营造的关联,并且以杭州湾高新混合社区的设计为例,论述了城市活力社区营造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内城街区承载着居民的情感记忆,是展示城市人文底蕴的魅力空间.以西安回坊作为内城街区的典型代表,通过引入社区营造理论的多元视角,归纳西安回坊活力在“人、文、地、产、景”五方面的具象特征,探析了内城街区活力旁落的原因和社区营造激发活力再生的途径.研究发现: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的文化认同、场所的连续统一、业态的多元包容和生境的丰富体验,是西安回坊富有活力的重要原因.基于此,针对西安回坊面临因原住民流失、地域文化消解、场所空间凋敝、业态特色渐失、生境展示乏力所致的活力危机,提出以文化自信为指引,以居民需求为先导,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从场所、产业和生境入手的社区营造途径,促进活力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骑行路网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之一,是居民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以城市骑行路网规划设计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骑行路网规划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利用兴趣点和骑行大数据实现对城市道路空间特征和骑行使用特性的量化刻画。其次,综合考虑骑行路网使用现状、潜在需求、规划预算以及道路连通性等因素,对骑行路网规划问题进行多目标组合优化建模。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并以宁波市中心五区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有效地识别出在未来骑行路网规划中应着重考虑的城市道路与功能节点,展示了不同目标、不同情景下的差异化骑行路网规划方案。【结论】该方法可有效解决骑行路网规划问题,为构建便利、高效的绿色骑行网络提供基于数据驱动化的技术支持,得出的规划政策建议对提高城市存量道路空间利用效率、指导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十四五"新时期广州提出"魅力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大背景下,对广州市社区绿地设计与建设思路的探索.本文以广州社区绿地的现状为基础,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城市社区绿地设计的要点,对不同类型的社区绿地、社区绿地的不同组成要素提出设计建议,为广州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嘉兴市骑行交通与绿道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绿道骑行系统的连贯性、复合性、技术性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依托水网连通来建立绿道骑行系统的方法,以完善绿道的综合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绿色健康的 骑行方式正成为市民主要的短途交通出行 选择,但随之也带来诸多问题,合理规划设 计城市公共骑行空间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 途径。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区摩拜单车定位数 据4天的采集和整理,分析了市民的骑行时空 间特征,并结合城市路网对鼓楼区进行街区 层面骑行轨迹的分析研究。基于研究结果, 文章提出了分区分级设立骑行空间系统、城 市组团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和提升街巷骑行空 间舒适度的公共骑行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2)
骑行是日益受到大众认可的体验旅游方式,由于骑行者对乡村优良环境的偏好,乡村成为骑行路线的首选,骑行也对乡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以中江县富兴镇为例来探讨骑行对乡村经济的影响,并提出通过体验旅游开发乡村旅游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菜场是老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当前城市生活中最具“烟火气”的日常生活场所,菜场的更新对于提升老旧社区活力、推动老旧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无锡稻香菜场为例分析老旧社区菜场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及设计实践,研究城市转型背景下的菜场更新设计策略,力求增强菜场活力,提高社区吸引力,推动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剖析功能分区规划理念惯性带来的弊端以及“少子老龄化”与“恐育”心理造成的困扰,探讨混合社区(街区)开发、15 min社区生活圈建设及远程互联、共享办公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泗泾新凯社区为例,针对上海市近郊居住型社区普遍存在的职住分离现象,提出借势远程办公,激活城郊社区活力,促进社区混合多样。将远程办公置入社区中心并与社区内部其他功能混合互补,有利于实现居民就近就业,不仅可促进职住平衡,对解决当下“少子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也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社区活力及多样性,促使郊区“睡城”苏醒,实现“15 min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目标,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19.
赵雪蕊  刘亦凡  陈筝 《园林》2023,(4):34-40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增加,而城市中可以开展中高强度运动的空间却不足。滨江带状空间提供了半自然连续界面,为中高强度骑行运动提供了可能的场地,是城市绿地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组分。选取上海市浦江东岸绿道作为研究范围,从使用人群特征与周边设施布局两个维度,探索滨江空间中高强度骑行运动的空间行为和使用特征。结果表明,滨江空间有其特殊健康服务作用,一方面提供连续安全的骑行环境,弥补城市绿地体系中高强度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较公园绿地更能满足青年和儿童群体的差异化运动需求。在行为调查基础上,为滨江骑行空间提出优化建议,如滨江骑行道宜与科教文化、体育设施结合布置,在文化体育设施集中区域或公共交通衔接处等区域宜增设共享单车停放点与出入口。  相似文献   

20.
王帅  任杰 《城市住宅》2021,28(2):129-130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中大量存在的老旧社区活力缺失,成为阻碍社会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基于居住空间分异视角对西安市纺织城三棉社区进行空间分异研究,指出社区存在居民构成、建成空间与邻里关系3方面分异,并提出适老化改造、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云上社区打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