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已海绵化调整改造的共康绿地在降雨条件下的雨水径流水质进行检测,分析了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含量情况以及削减率。结果表明综合型的海绵设施技术组合,其径流过程越长,越能有效削减径流污染物和净化水质;具备一定量的海绵设施的绿地,其径流污染物控制率可达到上海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对改建绿地年径流污染控制率≥20%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发展已经经历了2015-2016年两批试点和2021-2023年两批示范,目前海绵城市的效果评估已成为当下的重要难点,SWMM模型作为城市雨水过程和水质监测的动态水文模型,应用广泛。本文通过合理的海绵设施布置,对小区四个地块单独设置排水分区和蓄水模块,将SWMM软件与FME、GIS相结合运用,快速实现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模拟,最终小区各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满足新建小区85%的标准。本研究为新建海绵社区类项目的径流控制效果分析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悦来新城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吸取国外先进雨水管理经验,对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深入理解,提出了包含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不外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0%)、年降雨场次控制率相结合的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中原地区河南省为例,选取7个典型城市,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典型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然后考虑典型城市所在区特点,分析了不同区影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河南省II、III、I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选取85%、80%、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应控制在26~28 mm。该研究成果为中原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该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昌某住宅项目的场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设计进行实例展示,对场地雨水实施径流总量控制,场地设计连同景观设计,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实现住宅项目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的目标,满足绿色建筑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临沂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在临沂国际商贸城临西十二路的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低影响开发理念。工程中对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绿化带采用下凹式,使雨水径流进入生物滞留设施后缓慢下渗至碎石结构层,再经底部盲管收集,汇流至市政雨水管道,从而达到收集雨水、渗透、净化、错峰、缓排的效果。经计算,道路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年经流污染控制率达到60%,满足了地区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指标之一,《指南》以1983—2012年的降雨资料作为基础,推求了包括天津在内的超过30个城市60%~8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文章利用1986—2015年的日降雨资料,建立了天津市3个基本站15%~9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更具针对性,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塘沽区和宝坻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降雨产生的影响会干扰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控制设施的效果。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识别我国雨水控制设施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在统计分析全国186个气象站1980年—2012年日降雨序列的基础上,对比各气象站在不同时段0~200 mm设计降雨量所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变化;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标准差作为评价依据,讨论我国各区域气候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造成的标准差大致在0~0.06之间,气候变化敏感性的峰值出现在设计降雨量为25~40 mm范围;敏感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其中京津冀地区、山东省和海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敏感性较高。对于气候变化敏感的区域,雨水源头控制设施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或因气候变化而无法达到预期值,因此应尽量增加设施规模;而对于气候变化不敏感的区域,气候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影响不大,因此根据时长较短的降雨序列即可准确确定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相似文献   

9.
固原市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其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17.5 mm。笔者从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绿化工程等方面介绍了固原市北京路与九龙路的海绵化改造方案。经过改造后的道路达到了城市排水设计标准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指标要求;并提出了海绵化改造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要求,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为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东北部某小区为例,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已知的地块设计参数和降雨,地形,水文等估算替代参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雨水模型对海绵小区进行单场、多年连续降雨的模拟,找到最适合居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并指出年径流污染控制的效果目标,年径流总量的控制是实现这一效果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宝鸡市是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城市之一,其水资源极度匮乏,雨水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中的首要指标,利用宝鸡市1983年~2013年的日降雨资料,推求出15%~9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更具有针对性,为宝鸡市中心城区、蟠龙新区和高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城市树池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设施,是城市道路、广场树木生长所需的人工构筑物,已有较多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各种城市树池的建池原则、处理方式、植物灌溉、雨水回用等特点,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设计并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净化初期径流并储存回用雨水的海绵型改进优化树池,并相应地提出了该新型树池的构造要求、设计方法与参数,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要求,对其应用特点与要求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设施具有径流控制与节水效果高、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市不同行政区、功能区、道路等级和特征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与试验,采用径流污染物出流过程采样与降雨量同步观测、MV曲线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厦门市典型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水质参数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和初期雨水径流冲刷效应,提出厦门市市政道路污染物设计浓度参考值和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两个基础参数,以及重点防控的道路类型、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对应关系,可为厦门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设施通过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的作用,可减少雨水外排量,缓解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城市次干道利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进行了阐述,经复核证明该措施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是第一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校园将是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通过对低影响开发在建设海绵校园中的应用研究,强化雨水径流水质、流量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意识,推进我国海绵高校的建设发展。在厦门某学校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中规定厦门市新、改、扩建项目应满足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的要求,并根据厦门当地水文资料,与其对应的日降雨量为26.8 mm。即降雨量低于26.8 mm时,雨水能通过下渗进入土壤,或是积蓄于雨水调蓄设施中;降雨量超过26.8 mm时,多出来的雨水进入市政管道。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区某现状居住小区为例,阐述为达到相应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该居住小区可采用的改造途径。同时,针对改造后的涝水控制等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石洞口污水处理厂存在雨水系统重现期标准低、初雨径流污染关注度高的问题。经比选,推荐采用海绵化改造方案,综合运用新建湿塘、雨水花园、植草沟、建筑雨水管断接、透水路面改造等措施,实现全厂雨水系统的提标控污。尾水区为改造重点,采用就地滞蓄和转输调蓄相结合的方式改造,并建设以湿塘等绿色调蓄设施为核心的海绵集成设施,通过雨天和旱天运行模式的切换,实现雨水调蓄和尾水展示的功能。通过海绵化改造,全厂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及污染物去除率55%的目标,雨水系统重现期提高至3年一遇。  相似文献   

18.
以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道路净、渗、蓄、缓排的系统建设模式,介绍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透水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并对改造设计条件下的城市道路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渗透设施设计与排水防涝能力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改造设计方案可满足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另外,提出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相应措施,以期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SWMM模型模拟研究了道路长度、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中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等因素对海绵型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以期为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会影响海绵型道路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海绵设施设计参数和设置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宽度和车行道宽度。制定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时,应根据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面积与车行道面积的比值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西安市是我国西部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极度匮乏,雨水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西铜路为西安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在前期相关试验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笔者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作为控制目标,根据建设条件,采用了初期雨水截流、生态滤沟、植草沟+雨水花园、雨水回用和计量监测等措施,对道路建成后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对类似区域海绵城市道路设计及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