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悦来新城对有条件的道路进行低影响开发(LID)建设,设计采用阶梯状生物滞留设施,可实现对80%的年径流总量的控制,并起到一定的雨水缓排作用。设计需根据道路范围内的设计雨量计算滞留带的容量大小,综合道路纵坡、人行道宽度及两侧地块用地性质确定生物滞留带的平面位置及尺寸。提出了阶梯状生物滞留带的设计方法,以期为类似山地城市道路LID建设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万州区渝巴路东二段工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设计中采用了生物滞留带及人行道透水铺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实现道路范围内年径流总量率控制的要求。根据设计降雨量目标,计算确定了生物滞留带规模。结合山地市政道路特点,对相关设计细节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类似新建道路的低影响设施建设累积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道路净、渗、蓄、缓排的系统建设模式,介绍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透水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并对改造设计条件下的城市道路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渗透设施设计与排水防涝能力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改造设计方案可满足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另外,提出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相应措施,以期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物滞留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一项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居民小区、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雨水径流的收集与处理。过滤层填料是生物滞留设施水文水质效应的主要控制变量。以填料渗透系数、有机质含量作为过滤层配比筛选的控制指标,旨在找出一种适于昆山地区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配比方式,为昆山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庆悦来新城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在其城市主干道设计中采用了生物滞留带及人行道透水铺装,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路线构建,使道路范围内年径流控总量制率达到规划区要求。结合山地城市道路纵坡大、人行道较窄等特征将低影响开发措施嵌入市政道路中,并采取了阶梯型生物滞留带、增设导流口、优化雨水管位及生物滞留带溢流口等措施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完工一年多以来,运行效果良好,可为后续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京、重庆、贵阳、嘉兴、南宁、遂宁等六座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道路生物滞留带实例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了现有生物滞留带在土建设计、景观设计及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生物滞留带下沉过深、进水口缺少消能以及沉砂设施、进水口缺少导流措施、路缘石倾倒、景观效果欠佳、标高有误、垃圾混入、植物维护及泥沙处理不及时、溢流口被枯枝枯叶遮挡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生物滞留带下沉深度、进水豁口和沉砂设施、路缘石和溢流口以及景观的优化设计方法和建议,并提供了详细的图示,以提升道路生物滞留带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海绵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在设计时也要考虑调节、吸收、缓释雨水的能力,使城市建筑和道路设计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和思路,介绍了城市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化带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提高城市道路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内涝,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栾楠  常乐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20,38(2):62-67
低影响开发设施作为能够有效消减、利用和延缓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以及控制径流污染的分散性单元,正逐渐应用于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该文以海绵城市试点——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拟不同重现期(一年一遇、三年一遇、五年一遇以及十年一遇)3小时降雨下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单一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及低影响开发组合模式对于道路雨水径流削减效果。结果表明,采用LID雨水系统的城市道路在不同重现期下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34.5%、28.2%、26.1%、24.3%,径流峰值削减率分别为37.4%、27.3%、23.5%、19.5%。同时,对于单项LID设施而言,生物滞留设施在径流总量以及峰值削减上均优于渗透铺装,具有良好的雨洪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工程质量》2021,39(2)
生物滞留池作为一种常见的海绵设施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考核其建成后的运行绩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现有监测条件不足以对生物滞留池在实际降雨过程中产生的绩效进行定量评估的前提下,引入了以生物滞留池的关键参数实测值与 MUSIC 计算模型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得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总悬浮物去除率评估结果,为判断生物滞留池能否达到建设要求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提出了生物滞留池在建设过程中应进行检测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SWMM模型模拟研究了道路长度、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中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等因素对海绵型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以期为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会影响海绵型道路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海绵设施设计参数和设置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宽度和车行道宽度。制定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时,应根据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面积与车行道面积的比值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1.
以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洛阳市古城快速路排水设计,介绍了生物滞留带积水深度、挡水坎间距、卵石过滤带体积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地平式快速路、高架桥、地下隧道海绵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及生物滞留带、收水侧石、溢流雨水口、挡水坎等海绵城市设施设计成果,旨在为城市快速路海绵城市排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树池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设施,是城市道路、广场树木生长所需的人工构筑物,已有较多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各种城市树池的建池原则、处理方式、植物灌溉、雨水回用等特点,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设计并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净化初期径流并储存回用雨水的海绵型改进优化树池,并相应地提出了该新型树池的构造要求、设计方法与参数,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要求,对其应用特点与要求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设施具有径流控制与节水效果高、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生物滞留槽径流污染物运移规律,包含污染物削减系数计算公式,之后对生物滞留槽减控径流污染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结果 表明,生物滞留槽可削减径流15%~85%,污染物排放量可削减35%~95%,同时具有较好的生态景观效果.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生物滞留槽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并为后续城市雨水径流综合管控平台的构建,水质水量综合措施的布局优化提供基本技术方法和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控制效果,基于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原理,探究海绵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控制技术。首先,分析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的汇流与转输过程,确立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其次,厘清分流制与合流制径流污染物总量计算参数,阐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污染物控制机理;最后,分别阐明透水人行道铺装、下沉式绿化带、生物滞留、雨水弃流等道路径流控制的工程技术,为制定海绵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雨水生态处置技术及其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道路雨水处置技术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案例介绍了道路生物滞留带的设计,并对其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城市道路雨水处置技术能够有效削减径流体积和峰流量,控制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作为典型的海绵城市设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全国各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当中,在城市雨水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城市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的不同,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和维护等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城市的地区条件和气候合理地进行设计及管理。论文以济南鲁能领秀城海绵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冬季寒冷气候下的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在设计和维护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为鲁能领秀城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设计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市政技术》2017,(1):107-109
结合梁平县海绵城市工程实际,介绍了梁平县双桂湖片区城市道路下海绵城市设施的设计要点。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在不改变原设计雨水管道规模的情况下,可将暴雨重现期由3年提高至5年。并对生物滞留沟的后期运行维护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海绵城市的发展,生态型的道路排水系统正在逐步推广。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生物滞留设施日益得到广泛应用,而通过路缘石开口将路面雨水排入生物滞留设施是最为常见的做法。以厦门市海沧区某道路工程的排水设计为例,介绍路缘石开口形式,以及通过计算确定路缘石开口的设计间距、设计尺寸,并总结设计流速、汇水面积、集流时间等参数在路缘石开口设计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从雨水利用、道路安全、海绵设施与道路的衔接关系等方面对市政道路设计思路、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总结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方案的优化设计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建设中对资源利用量逐渐增大,特别是对水资源的利用。而海绵城市是以蓄水、渗水、净水为功能的新型城市理论。在以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道路具有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小洪峰流量减轻排水系统压力、降低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微气候等功能。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道路设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