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4,(8)
城市公共绿地对于居民生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政府对于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跟城市绿地实际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本文从概念开始,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讨论与分析,对于城市公共绿地又找出了新的开发经营模式,争取社会上的力量,以公私联合的形式来建设与管理公共绿地,尽可能把建设和受益联系起来相互影响,减缓政府的财政压力,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开发经营制度,讨论了新模式中的政府职能和义务,找出合理、科学的开发程序,对几个成功了的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葳 《福建建筑》2023,(11):19-22
新经济形式下,投建营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被各级政府所尝试,特别是在城市公共绿地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提升改造中,逐渐被采用和推广,通过运营前置、客群导向、体验创新,实现利益共享,实现城市公园绿地的高质量生态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此,福州江心公园实践案例尝试这一新的公共项目建设模式,将公园的提升改造与运营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果,可以成为类似项目建设运营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影子收费--城市路桥建设的新融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融资问题.目前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除政府作为唯一的主体进行直接投资经营外,也开始大量运用BOT模式吸引民营资本和外资进行投资.在对BOT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影子价格原理提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4.
徐凤英 《山西建筑》2010,36(18):228-229
结合城市公共绿地的定义,分析了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对公共绿地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最后指出了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城市公共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GIS系统中“服务区”与“位置分配”算法及四种优化模型,结合绿地的面积与居住人口规模,对案例地区规划方案中公共绿地的分布、服务范围、面积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性调整,以探讨城市公共绿地可能的均等性优化的应对途径。希望能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绿地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简要对比当下城市建设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开发模式的前提下,提出建筑城市的概念,并且按照点状综合开发模式、线性缝合模式和网络状综合开发模式三种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自下而上地建筑城市的模式,以期能为过度依赖自上而下静态规划的城市开发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性补充。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保、园林景观和游憩休闲是城市公共绿地的基本功能。然而,全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对公共绿地有了更多新的要求,强调在城市概念下重新审视和深入挖掘公共绿地的功能。公共绿地要充分运用其所独有的柔性、流动和渗透的特质,将其自身有机地融入城市结构,成为织补和整合被现代城市建设无序开发所肢解的城市肌理和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融资问题。目前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除政府作为唯一的主体进行直接投资经营外,也开始大量运用BOT模式吸引民营资本和外资进行投资。在对BOT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影子价格原理提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浙江玉环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污水处理厂、一道两路、玉环公园扩建、玉坎河两侧绿化、石榴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开发,掀起了城市建设新的高潮。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总长4.2万米,总面积达77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已达50余万平方米,投资环境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居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双修"作为今天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方向,对城市公共绿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着重探讨"城市双修"视角下公共绿地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以期为今后的相关项目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慢性疾病频发,绿地作为公众运动 健身重要场所在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寒地 冬季漫长,严寒气候极大程度限制了居民的户外运动,特别是 工业属性较强的老城区,绿地格局先天劣势,加剧了运动不公 平现象。基于运动公平视角,构建寒地城市绿地格局供需指标 体系,评估绿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利用基尼系数与人均绿 地面积区位熵探寻季节分异下的绿地格局公平性。结果表明: 1)寒地城市绿地运动供需空间严重失衡,绿地格局耦合协调度 较差,运动公平性差距悬殊,总体呈现西北好,东南差的分异 特征;2)西北部为原发展核心,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随 着城市扩张,东南部成为新发展核心,但依旧以工业为导向, 绿地建设不足,导致绿地分布极端,空间分异明显;3)季节 分异对运动公平产生不同结果,严寒气候增加了绿地可达的阻 力,不平等性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增加;由于缺少公共绿地,东 南部在冬季面临更加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基于对关键指标的优 化测算,优化更新寒地城市绿地格局,为落地环境干预健康的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既有社区的公共空间在更新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估,可能产生更新改造主观性较强,更新停留在表面及当前,缺乏对绿色可持续的思考等问题。针对这一状况,结合文献对比分析和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立三个层级的指标构成,通过专家及居民综合评分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既有社区公共空间的绿色评价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广州市四个典型的既有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实例分析,以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经验证,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可行性,可为既有社区更新提供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贺宝平 《山西建筑》2009,35(8):42-43
通过对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及绿化功能的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公众参与机制,得出促进我国公众参与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建议和适合公众参与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公共健康风险特征,结合风景园林“三元 论”界定公共健康视角下城乡绿地的概念、尺度和规划职责, 借鉴国际城乡绿地促进公共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从 “园林”“风景”和“地景”3个尺度提炼理论方法与规划技 术,为充分发挥城乡绿地系统干预效用提供支撑。为应对公共 健康风险,构建包含“辨识模块-响应模块-规划模块”的城乡 绿地系统规划响应框架,并从健康规划应对和健康规划保障两 方面提出其规划响应途径,推进城乡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完善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从而推动以健康为导向的风景 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毅  李伟 《规划师》2020,(5):42-44
建设人民城市、健康城市,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城市发展问题和短板,文章提出"厘清两对关系、构建两个体系、提质四类空间"的规划思考,具体为厘清平时与疫时、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构建适应性强的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通过规划这一公共政策补齐"医护空间"短板、重视"社区空间"建设、发挥"蓝绿空间"功能及再现"乡村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市井生活与公共形象的重要组成与场所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设,在展现城市环境发展理念、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精神享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绿地更新要满足当下城市发展与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成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共享场所空间。意图通过城市绿地更新中场所精神的思考,通过构建空间场所的“可达性、自然性、文化性、艺术性、融界性”五性所组成的设计网络体系,赋予城市绿地基于场所出发的内涵与精神,以营造“花园式”场所精神的带入,带动城市绿地效应的多样拓展。结合上海北外滩滨江绿地更新实际案例分析,从人、自然、花园、场地、生活、文化、行为、艺术等场景要素方面探索,在知行合一中进行实践总结,为当前城市绿地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鑫  黄智鹏  马健  李莎  傅凡 《中国园林》2022,38(7):109-114
绿地空间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减轻噪声、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等诸多优点。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依靠“自上而下”的上层规划来进行,同时应关注社会公平性、经济效益、市民意愿等因素,从精细化尺度贯彻公众参与制度,真正实现市民共建的“人民城市”。对公众参与政策的起源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同阶段的公众参与方式。以柏林、伦敦的“植树计划”政策为例,从资金来源、公众参与方式、参与形式、参与层次、计划成效几方面,比较分析2个城市植树计划的公众参与模式与深度及优点与不足,以对中国绿地建设提供借鉴。最后,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构建制度法规保障体系、精细化资金来源途径,以及搭建精细化参与渠道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邢忠  朱嘉伊 《城市规划》2017,(11):89-96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公平绩效评价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内容。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构建城市绿地公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各片区生态效益、路径效率和生态需求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三者各向不同分值片区集聚;(2)尽管考虑了各片区生态需求的不同,但整体绩效最佳的片区仍集中于城市中心;(3)大多数片区更容易因为生态效益的降低造成绿地服务水平的失衡,继而导致整体绩效的降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城市绿地服务易与社会经济要素捆绑,形成空间上公共服务的马太效应,认为应从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合理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指数,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出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19.
黄菊清  萧蕾 《风景园林》2022,29(6):76-83
城市高密度发展与绿色空间需求的矛盾促使城市公共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延展,为绿色屋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为人们提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生态系统服务的通用国际分类(CICES)体系和深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选取评估指标和决策方案,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估法,首次构建了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和维持服务在准则层中最为重要,气候调节在指标层中最为重要;2)在5种绿色屋顶类型中,生物多样性屋顶最为重要;3)专家对绿色屋顶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实际项目中决策者对绿色屋顶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位。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辅助城市绿色屋顶规划布局的选址和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近十几年的国内绿色空间实施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我国都市区域绿色空间实施的发展趋势和问题症结。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都市区域绿色空间建设的几条策略建议:政府机制的完善和区域协调;促进广泛的合作关系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建立持续、明确、全面的的城市绿色空间政策体系;以及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