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之间,是历史上文明碰撞及文化交融之地,其大山大川大漠的自然地理景象,形成了先民独特的自然景观认知和工程营建活动,从自然形胜、城邑、宫苑、陵墓、寺观到各类军事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呈现出"因山而成"的空间分布层次、"笼山水为苑"的地景空间艺术形式和"雄浑"的风景审美张力。在3000多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依托西北地区七大山脉体系,逐步形成了15个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由此构成鲜明的区域性国土风景营建体系。这种风景营建模式和体系随周秦汉唐朝代的更迭而逐渐成就辉煌,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和东方美学意义的世界性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婧雅  张玉钧 《风景园林》2022,29(1):135-139
研究古代山岳风景营建治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可明确中国典型区域风景的内在特征。以明清泰山地区为研究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细读方法,解析其山城空间格局和与之配套的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认为:明清泰山地区通过核心点统领、重要节点控制、线性种植串联以及意境营造等手法,构建了"山城一体"的空间格局;通过国家地方结合管理、多方参与共治、香税反哺等策略,形成了"山城互促"的治理机制。最后在国土空间视角下,从营建目标、治理理念、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多方参与等方面探讨传统与现代区域风景营建的演变特点,并从区域风景识别与范围界定、多解预景规划、共治模式和适应性管理3方面提出规划管理建议,以期为半自然区域的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段诗乐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1):38-43
古代银川具有城郊一体的区域风景系统.通过文献考证与空间复原,解析银川传统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特征.以山水格局与灌溉水网为基底,历西夏、明、清的经营,银川形成了包含山水风景、灌区风景及城内风景3个层次在内的区域风景系统.远郊集宫、陵、寺、塔、渡为一体,近郊汇聚了湖塘、园林、桥梁和渠庙之景,城内侧重防御、楼塔与园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4.
吴会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4,40(2):37-42
作为在道教名山风景范式成熟下发展鼎盛的道教名山,如何融合区域及山岳特色达到范式的在地化转换?为探究这一问题,选取鼎盛于明中期且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特征、山岳自然特征的安徽齐云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古今图文资料进行特定背景下的名山在地化风景营建分析。结果表明:1)齐云山的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道教名山成熟风景范式下的“天路历程”时代特征,但也存在“九里十三亭”这类特殊地段,同时还因山岳较武当山、泰山等海拔较低而更倾向于通过横向逶迤布置不同空间序列及山体断裂抬升等来达到“天路”意境;2)在地域习俗及山岳特色地质地貌的影响下,齐云山将范式内的具体景观空间进行了较为明显的在地化,世俗空间以依山势连续有规律构建的名山建设孤例“九里十三亭”和居高临崖、民商融合的中国道教第一村“月华天街”为主,承担世俗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山岳的神圣性;神圣空间除道教名山一般具有的从“无”到“有”营建的宫观祠庵外,主要包括自然地景神圣化后形成的3类廊道式丹霞洞穴圣所和各类峰石神物,着重利用从“自然场所”到“自然圣所”的空间转换来实现宗教功能。  相似文献   

5.
囿于我国气候及地形地貌因素,对水资 源进行时空调配及管理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 条件,由此发展出以灌溉和调蓄为主的水利工 程,形成了以人工控制流量和水位的水文流域 单元——灌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灌区已成为 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基本模式。 首先简述我国灌区的形成及发展、确定陂塘灌 区、堰坝灌区和泉(井)灌区这3 种基本类型、 分布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风景审美及 风景营建的影响。然后以北京三山五园为例,剖 析其农业生产、聚落布局、园林营建皆与水利系 统密切相关,是具有陂塘灌区和泉(井)灌区特 征的国土空间开发的案例。最后,横向对比英 国与伊斯兰造园体系,论述不同地区迥异的地 理和水文条件塑造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土空间 开发方式,并进一步影响了传统的风景营建。文 章为理解我国传统的风景营建方式提供了新视 角,有助于其进一步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城市空间中人景关系异化、人对空间的感知与体验呈现出越来越粗糙的态势,设计师应回归人与空间之间的内在精神关联,营造诗意的栖居场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唐诗及中国美学传统核心概念意境理论,从物象生成、意象转换、意境升华3个层面解读城市空间唐诗意境感知体验形成机制,并以此出发探讨意境确立、诗景建造、诗意形成、诗境呈现四步走的营建途径,以资为城市特色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天津是典型的北方沿运城市,其传统风景体系营建受区域水运环境影响颇深。本文在梳理城 - 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天津传统风景进行分类梳理与现代地理空间落位,进而从向水而生的城景骨架、以水为脉的城景主体、因运而生风景化点缀、城水融合的城景意象 4 个层面探讨天津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范式,以期为北方平原运河城市的现代风景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8.
桂林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独有的风景营建手段,加上古往今来无数赞誉的诗词歌赋,使得桂林风景享誉海内。该文从桂林城市风景营建历史演变入手,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考察补充,从风景园林视角,收集整理桂林城市历史风景营建直接建设要素以及间接影响要素共12个,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利用GIS手段进行可视化的空间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桂林城市风景营建的空间形态及历史演变进行解读,从而总结桂林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发展特征及演变机制。意在完善补充桂林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城市风景营建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流域作为富有文化和生物价值的集水 区域,沿水系聚集多样文化资源并分布着密集的 河流生态系统。流域风景区别于城市、乡村等相 对独立空间而具有典型的网络特征,探究流域 历史变迁遗存的文化资源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空 间层积关系,可应对当前流域保护现状中生物与 文化分离的困境。基于此,本研究在辨析流域 国土风景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生物文化遗 产协同角度出发,构建了“流域属性认知—生物 文化遗产识别—流域国土风景保护机制”的流 域国土风景保护理论及实践框架。以齐鲁文化 区的汶水流域为例展开实证研究,探究流域文 化遗产和生境质量的层积关系,最后将生物文化遗产空间层积结果与城乡三生空间规划进行衔接,提出了层积信息、分级格局、集群空间共同 整合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风景”释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风""景"和"风景"在词义上的起源和演变,探讨了"风景"的现代引申含义。自然和人是风景不可或缺的2个要素。"风景"是人对自然环境感知、认知和实践的显现,存在于艺术形式、知识形态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人对自然的感知所形成的"风景",以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显现;人对自然的认知所形成的"风景",以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景观生态学、景观历史学、景观考古学等知识形态显现;人对自然的实践所形成的"风景"以遗产地、园林、公共开放空间、修复了的棕地等空间形态显现。"风景"的"教化"含义具有现实意义"。风景"词义上虚和软的公众印象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应予以平衡。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仅用盆栽植物和景石小品等最简单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一个五星酒店室内环境的案例,本文通过对福州温泉大饭店室内植物造景实例分析,对当今五星级酒店室内的植物景观的设计与布置进行了论述,可为同类酒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景观连接度的方法对福州市绿地景观绿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针对福州市绿地景观连接性较弱的现状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贵红  吴巍 《工业建筑》2004,34(4):92-93
针对现代居住区规划 ,探讨一种对“景观概念”全新的理解、渗透和追求 ,结合实际案例 ,从道路流线空间、中心绿地景观以及室内外视觉关联三方面 ,进行了景观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景观细部控制通常在空间景观控制中处于次要地位,并不被设计工作者重视。本文旨在从厦门中山路公共空间中的街道景观以及广场空间两方面的实例说明,通过一些弹性的方法及措施,规划设计与实施可以更有机的结合,同时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的实施可以更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15.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3,39(11):6-14
高层建筑群的兴起为人类景观感知带来了新问题——高层景观,主要是指城市高空的聚居者由建筑或场所之内向外部周围观看引发的景观空间感知。高层景观为人类身心健康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聚居者“一览众山晓”的积极作用与远离绿化、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的负面影响并存。然而,迄今关于这种高层景观的人类身心影响研究尚未开展。作为起步性研究,尝试从揭示基本规律着手,选取上海地区相对120m高度上的高层景观,研究面对城市空间、绿地和水景的景观时,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影响:基于阶段性视觉刺激,借助脑电图、心率变异性和皮肤电导测量了20名被试者的压力水平,并使用改进的语义差异问卷评估了其心理反应。结果显示,面对绿色空间和水景的高层景观,会引起α相对波活动增加,使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增加,相比面对城市建筑的高层景观,被试者的放松程度更高。此外,相比于面对城市建筑景观,被试者在高层观看绿色景观和水景图像时表现出了更大的舒适感和放松感。这些发现初步揭示了居聚于城市高层建筑中的人类个体关于高层景观感受的基本规律,凸显了为高层聚居个体提供自然景观视觉刺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晶  袁犁 《山西建筑》2011,37(10):4-6
以小城镇失落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提出景观空间的景观、特色和功能是影响小城镇景观空间的三个方面,并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其失落原因,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炜 《山西建筑》2007,33(32):63-65
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目前的发展趋势,根据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探讨了景观各要素的特点,介绍了景观构成的手法,以期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者有所帮助,同时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田海生  赵文秀 《山西建筑》2014,(23):240-241
对线形园林景观建筑进行了分析,并以典型线形园林景观建筑——廊为例,详细讲解了其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在园林空间中应用的方法,为园林行业从业人员在此方面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晖  夏鸿玲 《山西建筑》2007,33(10):59-60
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营造出多样化、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的城市地下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方面已经从物质追求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追求上来,而景观的设计运用在室内设计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室内空间中的每一个景物刺激着我们最敏锐的神经,令重生的空间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在室内设计中,景观的运用首先要考虑到其功能、表现形式及审美价值,根据不同的室内空间以及人的视觉特性创造出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更好的观赏效果,体现出其功能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