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往往离不开生动的建筑场所,然而文学语言的描述,往往无法满足读者对于建筑场所的空间感受,大部分借助于读者自身的想象。因此,本文试从场所精神的角度解读白鹿祠堂,包括:白鹿祠堂与白鹿原的环境关系、祠堂的格局、祠堂里发生过的故事以及祠堂的最终命运四个方面,阐释了祠堂与自然、人、社会的巧妙关联性。从而,较全面的再现白鹿祠堂的场所性与空间感,为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建筑场所提供一种可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知网都市圈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借助Cite 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揭示我国都市圈研究的总体状况。结合传统的文献梳理方法,对影响因子较高的城乡规划类、地理类、经济与管理类期刊论文从都市圈的概念及空间范围界定、空间演化及空间结构、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这四个方面进行重要内容的归纳及核心观点的提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既有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从研究的对象、视角、内容及方法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
从年代、作者、期刊、机构、被引和关键词的角度对我国20052014年发表的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泛在图书馆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学分析;利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高频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泛在图书馆研究热点集中在国外泛在图书馆研究介绍、泛在图书馆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泛在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泛在图书馆的模式设计与构建等4大主题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
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宗法制度,至今仍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祠堂作为宗法制度的特殊表现形式,无论是外部表现还是内部文化,都有着受宗法制影响的明显痕迹。本文从宗法制和祠堂的起源与发展、祠堂的功能以及文化表现这两个方面论述,得出观点:宗法制是祠堂文化的基础,祠堂文化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祠堂以她独特的文化魅力,表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族观念,对于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认同感,起到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祠堂是族人供奉祖先和祭祀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古代社会下特有的产物,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它的历史演变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祠堂吸收了传统文化,凝聚了血亲文化,糅和了建筑文化,其建筑形式与构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笔者将祠堂的建筑文化、人文精神同社会管理和社会教化相结合,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祠堂文化,探索祠堂建筑,以期寻找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古老的血缘宗亲、祠规家规等,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道德水平、文化水平添砖加瓦,提升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纪敏 《山西建筑》2009,35(25):38-39
从选址、空间结构、平面布局、典型特征等方面描述了祠堂建筑的特色,介绍了祠堂建筑的外观美,分析了徽州建筑的装饰特点,即砖雕、石雕、木雕,以帮助人们认识无锡李公祠的徽派建筑。  相似文献   

7.
祠堂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本文以古竹村的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古竹村文化背景,通过实地调研,对祠堂的背景、选址、平面以及空间特征进行研究,把握传统祠堂建筑的形制特征,为祠堂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涛 《四川建材》2019,(5):43-44
从地域技术特征出发,依次从地理适应性、气候适应性、材料适应性三个角度论述婺源宗族祠堂,旨在推进徽州传统村落的文化与技术研究,并希望为当地祠堂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江  阮思勤 《新建筑》2010,(5):6-11
塱头村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广府村落,其格局是非常典型的梳式布局。讨论了塱头的祠堂建设与重建的两次过程,阐述了祠堂建设与村落发展在空间形态、公共生活、历史书写和村民价值观念上的密切联系,通过对祖祠、房支祠和书室的区分与比较,对不同时期祠堂在形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祠堂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分别针对先祖、功名和财富的纪念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中山的祠堂建筑为考察对象,在对219座祠堂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现存祠堂的布局形制、头门立面样式的类型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了祠堂的地域性特征,以期从建筑及其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山地区的祠堂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