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大遗址保护中的破坏因素——汉长安城案例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遗址破坏与遗址保护是一个互动的整体,可以从时空跨度下分析汉长安城遗址保存至今的破坏因素与机理。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汉长安城大遗址破坏的原因。分析后认为:(1)汉长安城大遗址保存至今经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破坏,尤其要注重人为因素破坏;(2)应在考古学上做好大遗址保护的前期调查、发掘,为后期保护做基础工作;(3)必须动态保护汉长安城大遗址的真实性和整体性;(4)面对城市化压力,新旧分制是新世纪西安城市更新与汉长安城保护的基本战略;(5)要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汉长安城为例,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分布概况、遗址构成要素、遗址特征与评价的分析,提出了汉长安城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对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村镇景观建设、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探讨了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和当地村镇发展出现了明显矛盾。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一直以来汉长安城遗址都深陷"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尴尬局面。在此背景下,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的北徐寨为例,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北徐寨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对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之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稳亮  冀剑雄  宋孟霖 《城市规划》2021,45(4):48-56,105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地处城市边缘区的大遗址的治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空间治理的一大难题.面对汉长安城遗址管理的尺度失配问题,在对国外多尺度研究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前后的两个不同时段,分别以遗址区和典型村落作为焦点对遗址区系统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基于遗址区系统的结构特征、驱动要素和演化趋势,对汉长安城遗址适应性治理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速的城市化和城市更新使得处于城市边缘的大遗址在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通过揭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居民经济生活与遗址保护相互制约的现状,对保护区PRED不协调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了其协调发展的五项对策,即土地适宜性开发、动态保护、发展观光农业、建设遗址公园、进行有序移民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PRED协调的理想模式,以期为其他大遗址之协调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遗址保护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视角,以汉长安城未央官遗址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大遗址保护中的环境整治环节作出了理论总结,同时结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现状,论述指出了当前环境的片段性、滞后性等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环境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形态学理论视角,探讨了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历史形态演变,及其对遗址区村落的保护与再利用启示。随着2013年未央宫遗址公园的建设,遗址区原址的10个村落进行了整体搬迁。从城市历史保护的连续性、真实性与完整性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具有不少挑战。从汉长安城形态演变中最为突出的4个历史阶段,梳理了西汉以来汉长安城的城市建设、水系格局、道路系统以及村落布局等形态要素的演变过程,并通过信息叠加分析,探讨了遗址区村落与原址地形和水系格局等形态要素间的共生关系。最后从历史形态保护视角,指出了村落形态在汉长安城历史形态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汉长安城长乐宫遗址考古发掘中所取得的成果,对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F1大殿进行重点研究,并结合考古资料、汉画像砖石等形象资料对其进行了复原设计探寻,力图真实再现汉时期长乐宫遗址的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9.
陈稳亮  励娜 《规划师》2011,(1):62-66
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地处城市近郊的大遗址区内的一些村庄建设活动与遗址保护产生了难以协调的矛盾.针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长年来相互掣肘的窘况,遗址区内的周家河湾村新农村规划提出以遗址保护与历史展示为基本前提,以整村近地搬迁为技术路线,以遗址保护与村庄发展的协同为终极目标,通过土地功能置换与空间整合,在遗址保护与展...  相似文献   

10.
田玥  韩炜 《城市建筑》2013,(8):260-260
本文选取高庙村这一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对村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与遗址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探寻遗址与村庄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樊海强  袁寒 《规划师》2008,24(2):19-22
传统模式下的大遗址保护存在保护资金短缺、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保护与利用的不可互动性.为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采取以"遗址保护区 建设控制区 文化产业园区"为特征的保护与利用新模式.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对这一模式的空间组织、发展策略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遗址的环境保护问题 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好环境保护 措施才能保证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基于 此,通过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环境植 物修复案例的实践分析,对大遗址进行的 绿化养护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做 了简要的总结概述,并结合遗址的历史风 貌、生态环境恢复策略及国内一些大遗址 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似问题进行了有 效的探讨,使大遗址在被有效地保护利用 的同时,能够保证相应经济效益的提高,使 其在“丝绸之路”遗产建设上发挥重要的历 史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引介国内外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遗址的复杂特性,从历史、生态、社会3个向度对其环境进行解构与释义.针对当前我国大遗址环境所面临的历史环境消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紊乱等严峻挑战,通过对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现实要求与目标指向这两个核心课题的理论阐释,将环境营造视作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抓手,将遗址环境与其本体间的和谐及历史、生态、社会各环境要素间的和谐确立为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终极目标.在此理论前提下,通过杜陵与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的环境营造案例,对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着文物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之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而遗址保护要体现遗产的原真性和可读性.针对上述问题,可基于可还原性原则,使遗址公园中一切与遗址相关的设施具有可还原性,同时还应发掘遗址自身文化,还原历史信息,满足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一、项目背景未央区地处西安市北郊,是西安市西大门、北大门所在地,全区共有212个行政村。未央区的历史沿革悠久,辖区内有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多处遗址。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现存有大量发展严重滞后的村落,受区位限制无法照搬一般城中村改造的模式。本文在对遗址区内村落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村落类型分不同模式进行村落整治改造的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住宅空间改造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记载中,以及陕西歧山周代建筑遗址的发掘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型建筑群已采用对称的布局。春秋战国的一些城址中,大型建筑基址的土台也按一定的轴线布置。汉长安城总体布局虽然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局也很严整。曹魏邺城的总体布局就已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形式。隋唐长安城在总体中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更加完善,城门的数目与位置、道路的格局、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陈稳亮  杨新军  赵荣 《规划师》2007,23(2):84-8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区外存在明显差距,就业、收入、设施、环境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专业协调、部门沟通、利益平衡等诸多社会价值因素是制约大遗址规划实施与居民生活状况改良的根本原因.应从保障大遗址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公正性等方面着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硅丙乳液加固土遗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型建筑材料-硅丙乳液加固榆林明长城和汉长安城两处遗址的试样,对加固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丙乳液加固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适当提高,耐水性能和耐盐腐蚀性能明显改善,可直接用于土遗址加固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镇馆之宝天人合一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天人合一"瓦当,由"金乌神鸟""玉兔蟾蜍"和"益延寿"三枚瓦当组成,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汉武帝延寿宫遗址,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多福长寿益延年"。该遗址所出三枚瓦当,当面直径22cm,为汉瓦中罕见巨制,边轮有纹,当面外围饰连珠纹,为汉武帝御用的祈福长寿的延寿宫建筑用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