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观点集萃     
《中国消防》2011,(22):1-1
我国面积广大,人口又多,现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发展这么快,消防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欠账较多。我国消防人员比例在全世界是较低的。现在我们各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中国的高层建筑数量现在已经超过美国。现在全世界高层建筑的灭火能力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高楼住着很担心。城市建设要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把城市建得又美、又实用、又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牟新生  相似文献   

2.
在能源日趋紧张、土地供给不足、水资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下,如何突破城市快速发展的瓶颈?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制定节约型城市发展的战略?作为各种资源的协调者和环境的保护者,城乡规划工作者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科学规划节约型城市,促进城市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将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于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同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又在不断改变城市的环境。它们相互促进,同时又存在矛盾,而城市环境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和难点所在。本文就目前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的负面影响及处理得比较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并相应提出一些对策与意见。  相似文献   

4.
黄衍尧 《城市照明》2009,13(3):14-14
近几年来,邵武市城市照明建设根据城市建设整体布局,创一个优雅舒适的夜景形象。本文主要介绍积极探索如何塑造城市夜间形象,增加城市魅力,丰富市民夜生活,真正做到城市照明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又美化城市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紧缩型城市首要是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这就必须树立起理性消费的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住房的消费标准。并要形成对土地资源公平使用的机制。同时.要以TOD的模式,建构城市的空间结构.使城市既紧凑又有节奏,既节能、节地又生动、活泼。并从对生态的全面理解,认为紧凑城市也应能建成生态型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王龑 《中州建设》2013,(8):66-67
街道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它衔接着城市与人,使城市、街道、人三者形成有机整体,我们可以在街道中看到城市的变化,也可以看到人的变化。当城市文明不断发展时,这三者又在发生着什么样的改变呢?  相似文献   

7.
市政基础设施是既为社会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按照当前城市管理分工,市政基础设施涵盖的内容包括城市水资源和供水、城市防洪和排水、城市能源、城市邮电通信、城市环卫等一系列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构成城市的主要支撑体系,是确保城市经济和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增加了桥梁建设的难度,同时城市桥梁建设又要满足城市整体规划以及城市景观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山地桥梁的建设特点。  相似文献   

9.
周善东 《城乡建设》2013,(12):42-43
城市管理既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又是汇聚了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敏感地带”。城市管理的领域宽泛、职能众多,具体工作点多面广很多问题是职能交叉,或者是“三不管”的原因所致,工作难度很大。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又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劳蕴璟 《浙江建筑》2006,23(11):13-16
建筑作为城市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受到城市的影响,需要反映城市的状态并配合城市,为城市创造适合的建成环境。在当代城市中,城市建筑尤其是城市公共建筑需要以开放的管理和形态融汇于城市空间之中;同时需要支持经过建筑物的各种移动,以建筑物为联络节点延伸网络,形成动态、共享又高效的城市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岭南建筑与城市风貌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核心表征。近现代以来,岭南建筑与城市在历史发展、阶段特征、设计方法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但在省域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如何对此类特征进行弘扬、如何让城市设计进一步彰显,尚未有明确的指引或研究。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广东省地域建筑保护、活化、创作以及城市设计实践案例的基础上,以加强广东省地域建筑与城市风貌特色为目标,探寻弘扬岭南建筑特色与彰显岭南城市风貌的实现路径,明确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升岭南特色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广东省及各地市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指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涌现理论是当今活跃在多领域前沿的一门跨学科新兴理论,为当代学术界开创出全新的研究视角,并不断冲击着空间环境设计者对事物的既定认知,从而对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引发各种新的设计思潮与革命性试验。它还为城市和建筑的研究思路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对于域市系统而言,基于涌现理论的系统思维有利于探索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各子系统协调共生;对于建筑个体而言,树立整体创作观有利于使建筑设计的环境背景涵括整个城市乃至更加宏观的范畴,从而促进建筑与城市之间保持和谐有序的互融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7,23(4):69-74
通过对日本代表性园林作品的分析,从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生态建设3个角度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进行探讨。从传统园林中的现代设计、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设计、现代设计的传统回归3种园林实例中,指出强调设计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是其设计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析园林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指出园林在形式和功能上与城市发展同步是其设计风格的第2个特征。最后通过分析重视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提出立足生态设计,重视园林对环境的贡献是其设计风格的第3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白宁  段德罡 《城市规划》2011,35(12):70-74,90
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提出了全新认识与实践方法,将规划设计条件、建筑计划等概念引入建筑设计教学,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理解建筑设计的本质。在教学中强调建筑设计不是简单的形式创作与空间组合,而是应从城市要求及建筑本质入手,客观分析设计背景与社会环境,强调建筑的社会属性,认识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设计的实质和根源,自主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进而展开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结合杭州市中心区武林广场中西湖文化广场建筑设计,指出: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超大体量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将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须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本身。运用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也是大城市旧城综合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薛彦波  仇宁 《中国园林》2012,28(6):43-47
基于对城市空间动态性和复杂性的深刻理解,IaN +事务所将城市景观视为动态的平衡系统,而景观与建筑是该系统中互为表里、相互依托的组成部分。在设计中,他们特别重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视为景观元素,将空间的边界作为不同空间之间的连接系统来处理,这使得其作品中建筑与环境浑然一体。此外,他们非常重视设计中的环境补偿策略,力图为基地及周边环境赋予新的价值与意义。这些理念与方法为我们的景观及建筑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臧鑫宇  王峤 《风景园林》2017,24(4):21-2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理论和实践研究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性和实效性需求,探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思路,以生态城市设计和绿色街区的既有研究为基础,构建绿色街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从绿色开放空间、绿色街道、绿色建筑等方面提出景观生态导向下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建筑教育中城市设计教学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广君 《华中建筑》2001,19(2):18-20
90年代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院校在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培养计划中加设了城市设计课,但是由于对城市设计认识的不同,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都有很大差异,对本科生建筑教育的主干课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该文拟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对城市设计教学在建筑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理论思辨人手,首次提出“城市视域”的概念,认为城市重要节点与主要街区的建筑设计应基于城市视域,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并以太仓商圈概念设计为例,阐释了建筑设计向城市设计演变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Advancing the art of urban design invites scrutiny of ‘the kind of art urban design is’. Accordingly,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urban design as art, then uses Fokt’s framework for defining art and Lalo’s classification of arts to suggest fresh interpretations of urban design as an art. The paper then relates urban design to other arts, drawing attention to urban design’s affinity with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ior and garden desig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urban design can be richer for being an art, without neglecting the possibility for it to be functional or participatory. Advancing urban design as an art implies attention towards suitable means of distilling and instilling collective urban mea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