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章面对城市中人与自然的矛盾,针对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生态考量的不足,总结有关生态规划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及实践,充分融合规划学与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剖析城市规划方法与城市生态服务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生态专项规划,并理清其规划思路、目标、方法与内容,构建城市生态专项规划的总体技术框架。首先,理清用规划来调节、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思路框架,提出优化格局、调节过程和提升功能三大调节机制;其次,确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总目标;再次,构建"SAPPE"生态规划"五步法";最后,确定生态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战略与目标、适宜的城市规模、合理的用地比例、协调的城市结构与布局、充分的生态空间和创新的规划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陆佳  邹兵  樊行 《城市规划》2011,35(8):83-87
系统、综合的指标体系是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性的标志之一,城市总体规划的量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规划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以深圳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为基础,构筑了引导深圳城市转型的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与我国传统城市总体规划指标相比,在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以及内容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生态空间在下一步建设中,重点关注实施传导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规划传导路径:以指标约束为主线纵向传导生态空间保护要求;通过单元规划、详细规划构建横向衔接机制;建立动态行动规划机制有序实施保护建设任务。依托空间信息平台、信息化技术、法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规划传导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总体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强化,城市发展目标作为承载政府意图、公众共识和技术纲领的综合载体,在总体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再认识入手,归纳城市发展目标的基本内涵,解读上海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未来发展语境,构建了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愿景+性质”的目标体系,提出“全球城市”为核心、“三个之城”为内涵的目标愿景,从历史延续和时代拓展两个层面阐释新的城市性质,并从目标出发在总规指标、策略、机制等方面进行应对,构建了目标引领的总体规划技术框架逻辑.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索低碳园区总体规划的实践路径,以无锡太科园规划实践为例,创新总体规划技术方法,建立碳排放清单框架体系,实现规划要素与碳排放的量化关系。优化总体规划模式策略,针对社会、经济、交通、环境、资源五大领域,确定了六大建设战略,实现策略联动作用下碳排放的可行。制定便于实施管理的行动纲领,提出低碳生态指标,布局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机制,进而保证碳减排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地”。  相似文献   

6.
陈晓明  岑慧 《规划师》2012,28(7):32-35,40
以单一规划编制区和地块控制为主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技术已不能适应广州发展要求,主要存在4个问题:现状调研不深入,与相关规划协调不足,区域与城乡统筹不力,指标体系研究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广州市花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对编制技术进行了思考和创新:构建"全区—组团—管理单元与地块"相衔接的控制体系,强化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协调,构建各方认同的现状信息甄别与处理标准,强化对生态用地等非建设要素的管控,突出规划成果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引导,注重地块控制指标差异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保障总体规划的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目标(指标)-策略-机制”的逻辑框架中,提出要构建面向目标与实施导向的指标体系.在总结国内不足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上海新一轮总规的导向要求,建立包含“核心指标-监测指标-系统指标”的指标体系,遴选出30项核心指标,并通过与规划策略的关联耦合,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衔接作用,对城市总体规划创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城市总体规划与生态规划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本文以宁城县为研究案例,运用生态学理论和GIS技术,从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进行生态区划,并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划方法应用于县域层面,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方法进行探索,为城镇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5)
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程",城市在带来人口集聚、生活便利、经济高效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建设大量侵占生态用地、吞噬生态空间、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城市人居环境恶化、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各种"城市生态病"频发等现实问题,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作为全面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着从城市规划角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严峻挑战。文章在梳理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与生态有关的内容及当前新近城市总体规划有关生态考量新探索的基础上,指出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生态功能考量的缺失或不足,主要包括规划思想上的增长优先、生态置后,规划制度上的定位不清、融合不够,规划内容模糊宽泛且忽视生态服务功能内涵,规划指标庞杂、核心指标不突出,规划实施与管理务虚不务实、可操作性不够、执行不力等。针对这些缺失与不足,提出应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开展城市生态评估与生态专项规划的编制,引入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在生态维度的考量和应对措施,以期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此外,还提出树立城市生态系统观和整体性研究思维、建立城市生态评估、规划与监管体系等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于对当代城市快速化发展的背景,面对城市中日益增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对近代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进行整合梳理。研究城市规划学与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构成,并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城市规划不同层次下生态规划的任务、目标,构建城市生态规划的整体技术框架,同时总结生态规划在不同规划层次中的反映与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五大类别15项智能技术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热度与变化趋势两个方面分析这些技术在六大生态系统规划中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土地、大气与水系统规划中的智能技术应用占比更高,其中卫星遥感、GIS、环境影响模拟等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在各个生态系统规划中均占据主导地位,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存在要素描述不明晰、目标政策缺乏量化的考察标准、行动计划缺失、各专项措施缺乏有机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规划成果的政策表达能力及其内在有效性。借鉴美国的有关经验,我国可采用以基础事实、愿景陈述、目标政策、实施工具四项基本要素有机构成为特征的成果模式,增强规划成果的政策表达能力,构建总体规划内在有效性评估技术框架,提高规划成果的内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7,(7)
我国对于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视逐渐加强,开展了禁建区、限建区、非建设用地和结构性绿地等的规划实践,但能够落地实施、起到良好管控效果的实践甚微,而城市建成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出现正填补了这一空白。与环境保护领域侧重于污染防治、环境治理不同,城市建成区规划需要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手段,并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与既有的城市规划技术框架对接。文章在"多规合一"的框架下,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提出划定中心城区生态保护红线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与管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汪洋  赵万民 《中国园林》2007,23(10):54-56
生态空间控制是城市总体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以重庆长寿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探讨城市总体规划中生态敏感空间信息图谱的建构方法。以城市生态敏感空间识别与评价为前提,探讨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评价指标的选择、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等内容,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敏感空间信息图谱的构建方法并叙述了详细过程。结果表明可以借助GIS和RS进行城市生态空间结构识别并构造其信息图谱,借助该图谱我们可以辅助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方向性拓展决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州海珠生态城规划为例,探索了生态城市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从总体规划走向控制规划的实施路径,提出了融入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的概念.融入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针对现行城乡规划层次体系分类构建;按城市管控、建设、运营的阶段特点区分指标控制的阶段性;按规划审批流程确定指标的审批阶段和审批主体.融入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层次、控制形式、实施路径等方面体现与现行规划编制、管理、审批程序的关联性,切实提高指标体系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华中建筑》2021,39(4)
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应该在生态优先的目标下,建立起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的技术方法与管控体系。该文分析了生态文明导向、数字化技术发展对城市新区规划方法创新带来的推动作用,采用Cite Space对城市新区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检索分析,系统梳理了城市新区绿色发展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新区规划设计应以核心生态要素为切入点,加强生态系统性和空间关联性的关注,多学科技术的跨尺度融合将是构建新方法的关键。最后,提出了基于核心生态要素优化下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以核心生态要素识别、生态要素与空间规划指标的关联性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形成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多规合一"试点兴起之际,辨析当前的"多规合一"工作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关系,进而对总体规划本身的定位、内容设定,以及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程序等加以审视"。多规合一"的题中之义应是将"多规整合在一个框架内",从而协调运作。在统一框架内,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走向战略性——在"城市—区域"层面处理好与其他规划的全域空间发展关系,在城市和镇区层面与其他规划处理好空间界定和横向的管控分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夏琪 《建筑与文化》2021,(9):140-142
低碳发展作为未来的共识,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落实总体规划目标的同时引导具体开发建设,低碳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北京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梳理总结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以及现有部分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项,在此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易于管控"的原则对指标进行筛选简化,最终提出增补指标建议,以期对低碳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及管理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韧性城市理念逐步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将其与现今城乡规划体系和技术路线相结合,使其由理念转化为策略并落地实施成为规划学界关注的热点。笔者结合近年来规划实践案例,从城镇体系规划、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四个层面论述了安徽省在落实韧性城市理念方面的探索,认为应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变被动为主动,在规划目标和愿景中体现广义韧性和狭义韧性,将韧性城市研究框架与传统规划的技术路线融合,具体规划策略应包括合理空间布局避让风险、防灾设施建设减轻风险、通过优化管理组织降低风险等。最后笔者提出要进一步落实韧性城市理念,首先应实现风险管理和城乡规划两个学科核心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应用GIS技术对城市的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进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并将二者叠加进行城市空间管制分析,为城市总体规划"四区划定"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指引,并为城市进一步的生态规划提供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