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凝土》2016,(8)
采用混凝土含气量仪与气泡参数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比例消泡剂和引气剂复掺对混凝土气泡参数的影响,结合气泡参数与混凝土外观形貌的关系,提出了优化混凝土气泡参数及提升外观质量的消泡剂和引气剂复合使用方案。结果表明:适量的消泡剂和引气剂复合使用,可提升混凝土的含气量稳定性,降低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有效改善混凝土外观形貌。消泡剂掺量0.003,引气剂掺量0.01时,混凝土含气量稳定性最佳。消泡剂掺量0.001,引气剂掺量0.03时,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2.
自主研发了一种复合黏度改性剂(CVMA),研究了掺量为0~15%的CVMA对C60桥塔清水混凝土新拌性能、硬化性能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10%的CVMA可降低清水混凝土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56.9%,并提高了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掺入CVMA可以改善清水混凝土的气泡稳定性、优化气泡结构,从而减少清水混凝土的外观气泡缺陷,同时可抑制色差缺陷,达到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石灰石粉的细度(18、38、75μm)和掺量(10%、20%、30%)对清水混凝土性能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清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基本呈降低趋势,提高石灰石粉的细度可以减轻石灰石粉对抗压强度的不利影响;与细度为18μm、75μm的石灰石粉相比,细度为38μm的石灰石粉可以改善新拌清水混凝土的初始气泡结构,推动新拌清水混凝土中的微细气泡向大气泡转变;石灰石粉不利于硬化清水混凝土表面气孔结构的优化,但适量(10%)石灰石粉能够有效降低硬化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气孔含量;石灰石粉可以改善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色差,改善程度与石灰石粉的细度和掺量呈正相关;石灰石粉有助于降低清水混凝土的表面粗糙度,但当石灰石粉的细度超过38μm或者掺量大于20%时,表面粗糙度几乎不再降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选用细度为38μm或18μm的石灰石粉并控制其掺量为10%,可以制备出性能和外观质量满足要求的清水混凝土构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密实清水混凝土在制备过程中因受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出现的表面气泡、色差及蜂窝麻面等表面缺陷问题,将聚羧酸减水剂与不同比例的消泡剂和引气剂进行复配,制备了12组自密实清水混凝土,并开展聚羧酸减水剂引气方式对比试验和表观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先消后引”的引气方式能先将混凝土中劣质气泡消除,再引入直径较小、均匀分布的气泡,使混凝土的气泡质量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表观质量;当消泡剂掺量为0.05%、引气剂掺量为0.01%时,混凝土表面的孔径分布和大小均为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四川建材》2017,(6):14-15
根据中冶·铁山坪项目C40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研究了清水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及胶凝材料种类、消泡剂掺量及外加剂掺量对其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引气剂种类及掺量对C35墩身清水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类松香类引气剂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改善效果最好,在满足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前提下,掺量最低,产生气泡数量最少,大气泡比例最低,硬化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外观质量最优。现场试验表明,采用A类松香类引气剂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效果良好,墩身回弹强度合格,外观质量达清水混凝土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了密度小于250kg/m3的发泡混凝土,系统研究了增稠剂和速凝剂对发泡混凝土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增稠剂和速凝剂可显著提高料浆稳定性。随增稠剂掺量的逐渐增加,发泡混凝土气孔孔径逐渐减小,抗压强度先提高后有所降低,增稠剂适宜掺量为1.2%。随速凝剂掺量的增加,发泡混凝土孔径无明显变化,抗压强度未降低,速凝剂适宜掺量为0.1%。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2014,(1)
引气剂与消泡剂对清水混凝土的性能与表观形貌有重要的影响。论述了不同引气和消泡比例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清水混凝土流动性、含气量、强度与硬化后表观形貌的影响。为使清水混凝土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和美观的表面形貌,两者存在一个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当引气剂掺量为2%、消泡剂掺量为1%时,清水混凝土的表观形貌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黏度改性材料或石灰石粉与矿粉复掺对清水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8%的黏度改性材料或15%的石灰石粉与矿粉复掺对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其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效果相对较好;复掺黏度改性材料或石灰石粉制备的清水混凝土外观颜色偏亮,表面平整光滑,气泡较少.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3种不同消泡剂XP-1、XP-2、XP-3对聚羧酸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内部气泡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消泡剂消泡能力有较大不同,且相同消泡剂在不同掺量下,混凝土含气量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添加消泡剂混凝土,随成型时间的推迟,混凝土气泡参数均有一定增加,即气泡结构均有劣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先加消泡剂、再加引气剂的"先消后引"工艺将消泡剂、引气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研究了该复配减水剂在水溶液中的起泡性能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性能。结果显示,与未复配减水剂相比,"先消后引"工艺可以明显细化减水剂水溶液的气泡尺寸,并使气泡更加均匀,掺该复配聚羧酸减水剂的混凝土流动性和后期强度略有提高,而外观性能大幅度改善,孔径为1~2 mm的大孔数量明显减少,并基本消除了孔径大于2 mm的超大气孔。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2015,(11)
研究了消泡剂和引气剂复配对掺聚羧酸系减水剂新拌混凝土含气量、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消泡剂含量恰当时,能够有效减少聚羧酸系减水剂带来的大气泡,并使气泡稳定。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含气量增大,经时损失减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初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当引气剂掺量超过一定剂量后,则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弱。引气剂最佳掺量为0.03‰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P.II42.5R海螺水泥,P.O42.5R中材水泥、S95级矿粉、二级粉煤灰、硅灰,普通的泵送混凝土砂石材料和特配的混凝土外加剂试配C40清水混凝土。实验表明,通过控制合适减水剂母液种类及比例、引气剂、消泡剂和增稠剂的种类和用量、混凝土配比的配合,可以配制出2小时后混凝土含气量无明显变化及表明无明显气孔的泵送清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以P·O42.5水泥、超细矿渣粉、粉煤灰为胶凝材料,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密度等级为160 kg/m~3的超轻泡沫混凝土。通过对促凝剂的复配优化、粉煤灰掺量、增稠剂用量的实验研究,对超轻泡沫混凝土性能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复合促凝剂SAA用量为1.5%、粉煤灰掺量10%、增稠剂掺量0.05%时,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为158.8 kg/m~3,28 d抗压强度为0.46 MPa,气孔均匀细小,直径在1 mm以下的气孔占总气孔数的98%以上,导热系数为0.05 W/(m·K)。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泡沫混凝土外墙保温系统进行模拟热分析,表明优化后的超轻泡沫混凝土的保温性能能很好地满足外墙保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士伟  安普斌  李超 《混凝土》2012,(4):89-91,96
通过原材料控制、聚羧酸减水剂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模板体系选择及施工工艺控制等措施,解决近海环境下清水防腐混凝土遇到的表观气泡问题。控制粉煤灰烧失量、优化水胶比及矿粉掺量、采用消泡剂与引气剂复掺技术、掺入超细石灰石粉、使用聚氨酯改性模板漆,以及采取分层浇筑、充分振捣等工艺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表面气泡的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膜天平研究了两种引气剂GYQ和改性松香R在空气-水界面的液膜单分子层强度,采用光学显微镜测孔法分析了硬化引气混凝土的气孔结构,并考察了高频振捣对掺2种引气剂的混凝土气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气剂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单分子膜强度是影响引气剂稳泡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掺加稳泡性能优异的高性能引气剂,可以在混凝土中引入更加细小、稳定、分布合理的气泡,硬化混凝土具有更优化的气孔结构。高频振捣破坏了混凝土中的大直径气泡,合理的振捣时间优化了混凝土的气孔结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6)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水胶比、胶粉掺量、硅粉掺量以及消泡剂掺量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胶比、胶粉掺量、硅粉掺量以及消泡剂掺量4个因素对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是胶粉掺量最大,消泡剂掺量次之,水胶比第三,硅粉掺量最小;胶粉掺量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存在两个拐点,4%时混凝土的抗碳化性最差,8%时抗碳化性最好;随着消泡剂掺量的增加,碳化深度逐渐减小。最后,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查阅文献取值建立复合助剂改性混凝土的碳化模型,经游程检验,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其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何小宇  周孝军 《山西建筑》2014,(23):155-157
根据成都市二环路高架桥与广巴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工程清水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要求,采用密实骨架堆积理论进行了清水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了外加剂组成与掺量、浇筑与振捣工艺等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得到了消泡剂与引气剂的合理掺量,确定了各施工过程的最佳工艺,并在依托工程中成功应用,制备出具有色泽均匀、美观的镜面效果的清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配方的复合外加剂——掺加萘系Ⅰ、掺加萘系+氨基磺酸盐Ⅱ和掺加氨基磺酸盐Ⅲ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分析了混凝土试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加萘系+氨基磺酸盐Ⅱ复合外加荆的混凝土试件有较高的抗折、抗压强度。试件结构致密且气孔分布均匀,是符合道路工程要求的一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将自密实混凝土和清水混凝土有机结合,通过密实配合比法设计新型清水混凝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降低了总胶材用量,增加了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及密实性。然后改变外加剂的掺量来优化清水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损失,得出最佳的外加剂掺量。同时针对清水混凝土浇筑后外观颜色不一致的难题,通过试验论证后得出适宜的微珠替代粉煤灰对清水混凝土的配色稳定性有显著作用,并且有助于清水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强度的提高。最后通过自主研发的自密实效果检测方法等检验了高性能清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施工六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