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6,(15)
著名风景园林大师约翰·O.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提出:规划不是形式、空间与形象,不是场所和物体,而是规划体验。文章通过进一步阐述笔者对体验设计的理解和体验设计在景观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体验设计对文化景观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约翰.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之作。书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结合西蒙兹的理论和方法,阐述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诠释——由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谈起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刘玉杰 《中国园林》2002,18(1):19-22
约翰@O@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之作.书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结合西蒙兹的理论和方法,阐述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四版)本书作为指导景观设计学理论实践的独树一帜的思想和信息源,已经影响了几代人。本书主要涵盖:1)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准则;2)场地选择和场地分析的导则;3)场地设计和场地开发的步骤;4)自然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地域性研究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建筑有机性与地域性的比较思考,提出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核心为场地体验与场所塑造,终极目标是走向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6.
王时原  孔宇航 《新建筑》2010,(5):104-105
近现代科学与机器时代使人类远离其生存场所。通过对场所的思考,从人类、建筑、环境系统三者统一的角度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所存在的漠视与控制自然的问题,提倡运用现象学方法探讨如何使建筑与大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从场所塑造、场地体验和基地考古三个层面阐述场所精神。通过对场地的考察与体验,提高建筑师对场所的认知,运用基地考古的方法丰富建筑与场地的内涵,力图为建筑师提供某种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出发,探寻了场地特征和场所精神对于场地设计的重要意义,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即以人的场所体验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大感官反应出发,通过对典型场地设计作品的解读,重新审视场地场所精神的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知觉体验触发体验者领会场所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场地设计的新角度,即将人类知觉体验的五要素纳入场地设计,使场地设计更具有人文性与地域性,进而完善和塑造场地的场所精神,提高场地设计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介绍了主体性设计思维的三种逻辑类型,接着主要阐述其中的场所理论和现象学的设计理念,来展现主体性设计思维。在场所设计理论中,首先强调了场所精神,然后以场所叙事描述了主体与场所对话的布局方法;在建筑现象学设计理念中,介绍了"知觉的呈现与表现"理念在建筑创新中的重要性。最后从场地应答、场所叙事、知觉呈现等角度介绍了基于主体性设计思维的两个实验案例,通过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认为基于场所和建筑现象学的主体性设计思维,是设计保持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239-244
目前,户外活动场地的景观设计缺乏系统性的安全分析与评估环节,其安全性常被人忽略,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基于综合安全评价体系(FSA),将其内容与流程,进行适合景观设计学学科特点的适应性改造,形成一套综合安全调查、识别、预测、分析、评估的方法体系,试图针对景观场地的安全风险,探索出一套适合景观设计学学科特点的景观安全分析与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当中,通过实践,对它进行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西蒙兹在他的《景观设计学》中提到一个故事:他曾被日本设计师对场地优势特征的保留与强化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和谐统一所打动,于是他问及一个建筑师,“非常简单”,建筑师回答,“我到场地上去并且呆下来.直到开始逐渐认识它,我了解到它的欠缺之处……,我了解到它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首钢群明湖公园展开设计研究。群明湖景观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几经变迁,充满异质性的信息以共时的方式拼贴于项目场地上,呈现出当代特有的后工业图景。在辨析并适度借鉴后工业转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中探寻设计途径,以回应项目自身的机遇和挑战。试图借助4个后现代性的关键话语(水平无限性、去总体化、氛围和多重体验)作为设计的基础理论支撑,结合风景园林理论和手段,为梳理、整合场地拼贴化环境提供观念和操作可能性,激发观者对于场地的主体建构,进而从审美、经验、公平性的角度完成对于场地意义和价值的重新建立。借此论述风景园林在后工业空间营造过程中兼容并转化后现代性理论的专业潜力,发掘风景园林为当代复杂多元的后工业复兴议题注入全局性思辨的专业价值,探索风景园林作为主动性力量从更大维度上介入都市更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三种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思维特征,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总结提出其科学、艺术、工程的三位一体属性;从风景园林的自然、人文、营造的时间进程,分析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从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特征,把诸多问题事件、甚至是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事件,置入同一空间予以“同时”思考,总结提出风景园林学科立体交叉式的空间思维;指出与大多数理工学科自成一体、回路闭合的逻辑思维的不同点,提出并分析了风景园林的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维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邓翔 《华中建筑》2007,25(5):130-133
该文通过对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方案设计创作过程的深入细致阐述,指出了城市设计思想在现代物流园区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规划、建筑、景观方案的论述探寻了物流园区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吕志华 《风景园林》2020,27(8):109-113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的新型手段与表现方式,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模型表述客观、真实的园林世界,激发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创新方法。以BIM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案例为基础,探讨了BIM技术叠加倾斜摄影、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平台的策略和关键技术,解决了园林项目现状环境、地形与设计的BIM模型结合的问题。BIM+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用研究,可以真实反映现状情况及设计意图,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提供一种思考构架和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礼乐相迎山水相映——铁岭新城核心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洁  韩毅  吴宜夏 《中国园林》2007,23(3):3-10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世界范围而言,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居环境理论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专业领域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扩展,为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专业带来新的气象。通过铁岭新城核心区规划设计这一案例,探讨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如何将传统的园林艺术、轴线布局与现代的规划理念、功能结构共冶一炉,营造新时代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走廊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兴 《山西建筑》2009,35(14):6-8
以广义建筑学的视角并综合借鉴规划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等领域的知识及相关理论,建立合理的规划设计构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给予了规划控制和设计引导,以期共同探究出有关“旅游走廊”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何伟  冯越强 《风景园林》2007,(2):102-104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舒适、愉悦、宜人的人居环境。通过对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要考虑的功能因素、风景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关系、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创新的方法、中国与外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差异等问题的论述,探讨了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在地产开发中提倡在早期规划阶段介入的重要性,回顾一个国际性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团队用“国际化的经验、地域化的实践”探索植根于基地特质的风景园林(景观)实践的相关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周强  张立琼 《重庆建筑》2011,10(12):1-5
本文首先针对当前国内商业中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体验式商业中心的概念及特点,与传统购物中心区别分析了体验式商业中心这一新的建筑形式.其次,通过实际案例解析、归纳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理论,对体验式商业的体验主题设计、空间格局与人流组织、街道尺度与景观环境设计、建筑风格与立面设计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了体验式商...  相似文献   

19.
沈洁 《风景园林》2018,25(6):124-129
作为一门以落地性为特征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规划设计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规划设计思维与能力也成为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设计思维的特性出发,针对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一套控制方式和流程,并以同济大学本科三年级上学期的公园设计课程为例,对景观设计思维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展开了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