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工程机械》2021,52(9)
针对多功能作业车正转六连杆工作装置在典型工况下的空间立体结构受力分析难点问题,运用ADAMS与ANS YS联合仿真的方式,分别建立工作装置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运用ADAMS对工作装置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各构件传动角、铲斗收斗角及运动过程中的铰点受力变化曲线,选取典型工况下较大的铰点受力值,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载荷数据;运用ANSYS对动臂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惯性释放法对边界条件进行设置,分析得到动臂在典型工况下的应力结果。该方法有效解决了正转六连杆工作装置空间立体结构在动态工作过程中的受力分析问题。经过分析,多功能作业车正转六连杆工作装置的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四履带车辆稳态滑移转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四履带车辆稳态滑移转向特性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利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对某一四履带车辆进行了虚拟样机转向仿真实验,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良好。分析了履带接地长度与轨距之比对驱动力的影响,为四履带车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
针对大型履带式液压凿岩台车原地转向能力展开研究。以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履带车多刚体建模理论为基础,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 Dyn中构建了整车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三种路面条件下履带式车辆的结构参数即履带接地长度与履带中心距比值L/B对转向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结构参数L/B对履带式车辆的转向能力有很大影响;履带车辆在软地能够转向必须满足L/B小于1.7,且当L/B越小,履带车转向能力更好;对于在硬地转向,L/B越小,履带车辆转向稳定性更好。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互为验证,研究工作对大型履带车辆行驶操控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三履带车辆稳态转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三履带车辆稳态转向特性的数学模型,考虑履带的滑转滑移以及驱动力与滑转滑移率之间的关系,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得到了驱动力矩、驱动功率、实际转向半径等结果;利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对三履带车辆进行了虚拟样机转向仿真实验,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良好。为三履带车辆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橡胶履带具有很多优点,但橡胶履带不同于金属履带,在使用中会出现钢丝绳断裂、表面龟裂或脱落、铁齿脱落和掉带等常见故障,导致工程车辆的可靠性下降,故障率上升,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对照工程车辆用橡胶履带实际故障现象,从橡胶履带的制造工艺、结构和使用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导致故障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降低橡胶履带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三履带车辆稳态转向特性的数学模型,考虑履带的滑转滑移以及驱动力与滑转滑移率之间的关系,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得到了驱动力矩、驱动功率、实际转向半径等结果;利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对三履带车辆进行了虚拟样机转向仿真实验,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良好.为三履带车辆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混凝土泵S管小轴的断裂故障,从最恶劣的工况出发,分析了S管及小轴在换向过程中的力学模型。以该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计算出S管的应力分布,并通过试验验证,证明力学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可靠,为利用静力学原理解决冲击性动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混凝土泵S管小轴的断裂故障,从最恶劣的工况出发,分析了s管及小轴在换向过程中的力学模型.以该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计算出S管的应力分布,并通过试验验证,证明力学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可靠,为利用静力学原理解决冲击性动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弹性地基上五块有限尺寸板组成的多板系统有限元模型,对单轴和多连轴车辆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极限荷载和应力进行了分析。多连轴车辆荷载作用下板底横向拉应力较大,这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纵向断裂,而不是设计时所假设的出现横向断裂。因此,横向拉应力大是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大量纵向开裂的原因之一。在目前公路交通运输车辆呈现多轴化,并且超载严重的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不同轴型车辆所占比例和最大拉应力方向的变化,使路面设计更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在设计时大多采用静强度设计理论,无法准确反映其在不同任务剖面下的动态特性,且由于传统测试手段及试验方法的限制,导致获得传动系统各零部件所承受的动载荷具有很大困难,使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实际使用寿命与设计寿命有很失差距,严重影响了履带车辆使用时的可靠性.建立了基于ATV的行驶仿真试验平台,并基于行驶仿真试验建立了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仿真分析流程图,建立了履带车辆传动系统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模型验证,以保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在行驶仿真试验基础上对履带车辆传动系统虚拟样机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了某任务剖面下履带车辆传动系统输出端所承受动载荷,并以履带车辆传动系统行星架为例对其进行动力学、有限元及寿命预测分析,为下一步对传动系统零部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及动态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0.95 ℃恒温状态下对青藏人工冻结粉土试样进行不同动应力幅值下的振动单轴压缩试验,获得2种频率下不同动应力幅值时冻土试样累积应变和振动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发现冻土的累积应变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呈增长的趋势,且表现出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3种形态;在振动次数相同时,动应力幅值越大,累积应变越大;加载初始阶段应变速率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且应变速率对数与时间对数间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随着振动时间的增加,破坏型曲线的应变速率达到一个最小值后开始增大,稳定型曲线的应变速率则在一定幅度的范围内波动;振动频率越高、动应力幅值越大,应变速率越大;振动频率越高,临界动应力越小。  相似文献   

12.
楼层上设备机脚减振垫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全光  郑建军 《工业建筑》1993,(8):16-18,25
本文应用有限元法、子空间迭代法和振型叠加法分析了实际厂房内楼层上带减振垫动力设备振动时结构和设备的动力反应,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提出针对不同的结构和动力设备,如何选择不同的减振垫来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考虑侧风引起的车轮相对于桥面的侧向相对滑动,在车轮与桥面之间引入了一个特殊阻尼器,这个阻尼器的阻尼系数依赖于车辆与桥梁的竖向耦合运动。在综合考虑路面粗糙度、车辆悬挂系统以及车轮相对于桥面侧向相对滑动的基础上,提出能够考虑桥梁的静风响应、抖振响应、汽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的时变特性以及结构几何非线性和气动荷载非线性影响的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该程序既可以预测不同路面粗糙度,车速以及干、湿、雪、冰路面状况下行驶于桥梁上车辆的行车安全性,也可以评价低风速下车辆驾驶舒适度以及侧风和车辆移动荷载对桥梁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振动钢轮、发动机以及路面激励等因素会造成振动压路机工作过程中振动较大,降低产品的舒适性,影响驾驶员的健康.通过实测压路机的固有频率,确定造成其振动的主要原因,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压路机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减振器进行优化设计,重新试验,检测减振情况.  相似文献   

15.
路桥过渡段车辆动荷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斌 《山西建筑》2010,36(1):300-302
分析了车辆动荷载对路桥过渡段的危害,采用路桥过渡段路面不平整时域模型,以五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为基础,从人车路相互作用角度计算了不同车速不同沉降区段长度下车辆的动荷载,分析发现随着车速的增加,前后轮最大附加动荷载都增加,从而完善路桥过渡段的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对航天工业厂房实验室管路系统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管道的隔振措施及减振器选型计算,着重对管道减振支架安装、固定支架减振器安装、安装风管及隔振吊架检查等管道隔振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刚 《中国市政工程》2012,(3):24-27,104
吴淞江大桥的附属人非桥通过悬吊杆悬挂在主线车行桥下,车辆通过所引起的振动效应会造成人非桥的振动,从而可能会影响行人舒适性。建立全桥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分离迭代法编制车—桥耦合振动空间分析程序,考虑设计车辆、随机车流以及不同车速和路面粗糙度,求解吴淞江大桥在车辆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以车致振动下结构所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来评估人非桥的行人舒适性。通过分析得出,吴淞江大桥在车辆激励下,人非桥的行人舒适性满足要求,且舒适度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王荣乾 《山西建筑》2007,33(2):344-345
建立了车载机柜系统的振动模型,得到频率比与传递率的关系,利用有限元NASTRAN软件对两种材料(铝合金和铁)车载机柜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机柜的动态特性,为车载机柜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TMD系统在单层柱壳振动控制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单层圆柱面网壳结构动力性能的特点 ,本文对于这种结构采用TMD系统减震是否合适进行了分析。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对两种形式的单层圆柱面网壳进行了控制效果的比较 ,并得出了一些工程设计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摘 要:以我国全新研发的某型电动机场消防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其动力耦合传动装置在重载高速工况下的动力学响应。构建的动力学模型考虑了齿轮传动的时变刚度、齿侧间隙等非线性特性,齿轮轴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考虑为柔性轴,轴承力则根据轴承的几何特性采用Lamina模型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齿轮啮合导致的44阶次对于动力耦合传动箱的振动总量贡献最为突出,且反转工况在2 568 r/min附近存在明显的共振峰值;通过工作变形分析可知,该共振峰值的出现与输出轴的柔性振动模态相关;适当增大截面尺寸可以有效提高输出轴的弯曲刚度,并改变其振动频率,避免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共振,提升系统阶次的线性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