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针对当前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通过系统构建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特点的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了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框架,分析了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要点,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提升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
实训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训模式改革,有效整合实训资源,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实训培养模式,提升了整个教学体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研究型大学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现有研究生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文章从导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对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3)
实践教学对于整个教学体系来讲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和吸收为自身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过程,同时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及思考能力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则建立在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的充分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今院校现实的研究生实践教学特点,从多方面对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这其中包括条件体系,即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提前;内容体系,即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任务;保障体系,即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教学保障;评价体系,即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评价机制这四个不同的方面。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则需要以上四个方面的相互平衡和有机配合,并使其充分地融入到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为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9)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也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关键。从实践教学的内涵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促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链。该实践教学体系链包括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专业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即"两台一创"体系。为构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提供有效参考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在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项目组探索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实验技能大赛整合及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引领,从高等实验教学项目开发、工程设计课程建设及实验技能大赛设计出发,构建了适合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势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协同化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对于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背景下,培养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内涵,更是评估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维度。对于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培养其创新及实践能力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文章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将国际化的理论教学模式与产、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相融合,探索构建国际化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并由此形成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提升建筑环境与能源类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工科研究生工程素质普遍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的现状,基于"大工程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产学研培养模式。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企业实践和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育人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平台,以提高其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
文章介绍了高校工程实训教学现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为切入点,针对目前学校工程实训课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趣味性差的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工程训练中心做了一些尝试:提出了基于CDIO创新理念培养目标,构建CDIO的实训教学项目和教学模式,搭建高校大学生的现代工程实训平台。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CDIO模式,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层进式实验教学体系结构,阐述了学生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同时指出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新工科"建设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热力学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强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该课程教学始终贯穿"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理念。通过探讨前沿教学拓展、工程案例设计、专题项目探究、综合能力考核等"四位一体"的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形成师生交流融合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构建教学相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作为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之一,由于开设时间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仍存在,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调查城市地下空间新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基础上,广东工业大学利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地下空间工程师”为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实施“协同育人”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了“四年不断线”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工程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验,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工科背景深入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以思政铸魂育人为初心,通过组建多学科融合导师团队,以研究生双创双实一体化教学为主要载体,以生教协同平台、医企合作平台、科企共双创平台、教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律、查、讲、谈、评、督"六位一体督查教学监察体系为保证,对工科研究生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的全覆盖和全融入,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工科研究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土木工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需要调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土木工程学科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研究生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生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举措,包括实践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等,并以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为辅,协同促进研究生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全日制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新兴学科,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与企业需求脱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通过校企联合设立研究所、实验室、实践基地和网络平台等措施,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和企业工程项目建立人才孵化池,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从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需求出发,提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可进入实践基地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员工可通过网络平台补充理论知识,实现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双赢的目的。文章分别从高校和企业角度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高校教学改革和企业长期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新方向和新要求。针对传统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以交通土建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背景,革新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从"全过程、多主体、多维度"三方面出发,凸显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多维度优化创新实践活动,兼顾师生共同发展,固守培养质量标准,构建了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全过程的多主体多维度效能评价机制。通过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例,探讨了应用型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提出了对导师的要求,指出研究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可以培养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研究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和创新,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内容有搭建多级结构创新大赛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建设"卓越工程师"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以"设计院模式"为蓝本,构建"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岩土工程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型、科研型、学术型需求。与现有教学模式不同,文章提出的科研支架式教学模式首次在"能力域"下进行思考,面向能力素质而非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其提出研究生整体培养过程是能力体系的构建过程,即"科研能力支架"的建设过程。研究生培养方案前端的课程教学作为科研能力体系建设的起始部分和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鲜明的科研属性。课程教学注重学科内容的跨界交叉,以专题形式展开,形成学一个专题即开展一项研究的教学新格局,将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提至培养起点,并贯通培养始终。文章讨论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该模式的设计思想,研究了该模式的基本流程和能力架构,探索了该模式的实施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打开了"学""研"并轨的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职业能力掌握的基础上,土建施工类专业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开展"轮岗—试岗—定岗"三个阶段的"123"工程,强化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资料员和安全员等岗位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学生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资料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得到提升,能很快胜任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