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章守玉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园艺学家、造园学家。20世纪20—40年代,章守玉先生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了早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通过梳理其"园艺"理念及总理陵园的园艺和造园实践,剖析他将"造园"内涵纳入"园艺"范畴的时代背景与成因,及其对风景营造及造园的理解和贡献,以期深化对我国传统风景园林近代转型历程及学科形成初始脉络的认识,同时为"中西交流""现代与传统"等风景园林学界持续关注的重要话题,提供前辈经验的回顾与参照。  相似文献   

2.
"美院模式"和"工学院模式"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中的两条主要脉络。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建立一个分析建筑教育模式的研究模型,从师资、教学、实践、研究4个方面,对两个模式在中国的典型代表—东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教育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比较,试图以此为例,阐明两种模式的差异之处,并进一步折射出20世纪中国建筑教育先多线发展后逐渐趋同的沿革历程。  相似文献   

3.
学术转型视角下传统佛寺园林国内 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寺园林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以来传统佛寺园林研究适逢当时学术转型及其史学流变思潮,相关态势与其时学科分化及研究方法之转变并行不悖,值得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发展脉络。从20世纪初至今的时间分期入手梳理佛寺园林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发现:70年代末以前寺园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尚有佛教园林研究专门化倾向,主要领域集中于建筑史学和造园学;70年代末至今的佛寺园林研究主要呈现佛道一体的园林叙述语境,但仍有学者以佛教为叙述逻辑进行园林研究且数量逐渐增多,该阶段研究内容与方法更为多元,为未来宗教主导下的寺园专门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意欲从学术与史学流变角度寻找佛寺园林的研究脉络、发展路径与热点方向,对寺园研究成果、经验进行一定的评析与体认,以期理清研究思路,不足之处请诸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仿生学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城市规划领域,为探究仿生学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演变历史,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分析城市规划与仿生学发展的时间脉络关系和两学科的耦合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形态模仿建城期、近代仿生命体美化期、现代仿“双生”(生物体结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期。对每个阶段城市规划、仿生学学科发展背景及两学科交织产生的理论、成果进行介绍,发现仿生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从最早对模本形态的模仿转变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模仿。根据当前研究热点,对未来的应用方向做了简要预测,以厘清城市规划与仿生学的学科发展关系,为促进两学科交叉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多方关联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博弈出发,以"利益博弈关系—城中村改造模式—核心经济平衡—城中村改造难易度—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为理论脉络,凝练出经济平衡为核心的城中村改造方向和策略选择的理论模型,以引导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并结合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实际要求,将理论脉络发展为以经济平衡为核心驱动机制的"一核心、两主线"的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框架,以期对涉及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规划决策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18—19世纪是西方城市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出现的前夜,这一时期风景园林在城市层面的探索和实践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首先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2条思想脉络为线索,回顾了这一时期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在理论上的思想渊源;随后,从重塑空间结构和探索城乡关系2个方面,论述了风景园林在实践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最后,从研究和实践对象、方法和思想来源、专业和知识体系、制度和实施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两学科逐渐分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10所院校1996—2006年来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类,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分析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数量变化、研究领域与方向、研究特征、存在问题等多方面内容,以期分析总结近10余年来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探寻未来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城市设计古已有之,城市设计的技术发展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代变革不断演进.通过梳理城市设计时间线、城市设计技术方法演化中的大事件、城市设计技术相关著作及期刊文献,自下而上地总结出120余个不同时期的城市设计技术方法,并通过知识图谱将城市设计技术知识域矢量化,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演替关系,提出城市设计技术的基本分类.将八类城市设计技术的演化按照时间和技术迭代进行"纵切"解析,发现存在"八脉并行"的特征,每条脉络都经历多种技术方法的层层迭代,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集成、改良、分化、创新,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脉络特征,并得到"三阶迭代"的演进特征,即古典美学阶段、空间计量阶段、数字智能阶段.最后,在"三阶迭代"与"八脉并行"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城市设计技术演进趋势展望.  相似文献   

9.
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问题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结构施工过程的力学分析属于施工力学的范畴,是力学理论与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而交汇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主要特征在于研究对象的几何参数、物理参数、边界参数,是时间的函数,是耦合时间与空间的四维力学问题。施工过程"路径"和"时间"效应直接影响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结构的受力性能。现代大型项目的建设要求设计人员须对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同时施工人员须预测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发展和变化,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竣工状态结构的内力和位形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诸多亟待解决的施工力学问题及其求解思路与分析方法的探讨,为施工力学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建筑学科内部,建筑技术史研究长期未获足够重视,这应与该学科初创阶段之"布扎"渊源有密切关联。基于作者开设技术史与技术观课程的契机,文章从学科自主的立场出发,梳理与检讨了建筑技术史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一、明确的技术史观是开展技术史研究的前提;二、建筑技术史研究应该也必须面向建筑学基本问题;三、技术史研究与学科史研究之协同是学科自主立场的支点。  相似文献   

11.
"三线城市"是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史上非常特殊的一种类型,考察"三线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与演进,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学科史具有积极意义。以典型三线建设城市——湖北省十堰市为例,考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显性脉络和计划与市场角色变动的隐性脉络交织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完整历史过程。划分为3个历史时段——计划经济时期、改革过渡时期与全面转轨时期,重点解析各个阶段中总体规划角色定位的改变、规划主导思想的转向,以及相应空间实践手段与建设安排的演化,解析"三线城市"总体规划的整体发展演进特征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6):69-70
教师的教材使用决定了教材价值的实现。课程改革中有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持久论争及由此带来的实践困惑有待消解。教材使用的两种研究视角——"课程视角—层级说"与"教学视角—互动说"虽有内涵差异,但共同致力于通过教材使用将学科专家建构的学科转化为儿童的学科。在整合上述两种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教材使用的基本逻辑超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争,指向多重转化中的互动过程。最终,教材使用通过教材的再开发走向教材的持续优化,教材意义的实现因而离不开其使用逻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景观空间逐渐成为中国空间规划冲突与协调的焦点,学界也逐渐开始关注景观空间的资本运营。首先介绍了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思想理论缘起与脉络;其次,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政治经济逻辑、空间生产的机制、注重差异性和社会公平的创造性实践3个层面梳理了"空间生产"思想的基本内容,界定"景观空间生产"概念并归纳6个主要研究议题;最后运用宏观经济数据初步分析了我国景观空间生产实践,表明其受政策驱动的特征及其经济周期性的特点。旨在呼吁景观学界加强对资本全球化扩张过程中负面效应的关注,倡导通过"生态—政治"辩证思维方法提升景观规划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9)
文章分析了当前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两个方面,对基于学科竞赛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将学科竞赛合理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支撑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构建"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5):340-347
通过解剖和组织切片观察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道再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变化过程。再生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原基形成阶段,食道和胃伸长,出现去分化现象,肠系膜游离端边缘增厚;肠腔形成阶段,食道和胃仍处于去分化状态,胃和泄殖腔两端沿增厚的肠系膜相向形成肠腔,组织分为肠腔上皮层、结缔组织层和体腔上皮层;分化阶段,消化道逐渐具备功能,食道和胃的组织结构开始重建,消化道黏膜上皮由多层立方细胞逐渐分化为单层柱状细胞,肌肉层逐渐形成;生长阶段,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变化仅表现在生长上。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0):61-6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教学论学科发展,在学科定位上存在学科群化与非教学论化两种取向,由此形成乐观与隐忧两种学科前景。学科范式经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移植和形成雏形,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改革开放后多元并存又尚未定型,21世纪以来进入自主建构阶段,在学科范式上形成普适化、科学化与具体化、领域化的歧见。学科发展道路存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分野,面临着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国化的艰难磨合。瞻望未来,教学论学科发展在学科定位上应由"两极化"走向"中介化",在学科范式上应由"普化"走向兼重"普化"和"具化",在学科发展道路上应由"歧化"走向"融化"。  相似文献   

17.
城乡规划学作为从建筑学科中分化出来的独立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范围,在建筑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思想、研究对象、分析方法上,建筑学本科专业中的城市规划类课程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专业为例,指出建筑学教育中城市规划类课程的不足,提出了"调研—分析—思考—设计"的训练思路,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城市规划类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6)
采用"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导师合作制"对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加强学科馆员与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密切合作,通过"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导师合作制"对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分析了研究生专业信息素养现状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实际活动内容为主线,采用"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导师合作制",拓展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能力,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体现学科研究水平与发展方向的重要标志。以2004—2015年风景园林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对象,分析了项目的资助数量、资助单位与研究主题,以期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当前中国风景园林学以"城市"与"绿地"为对象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主题较分散,尚未形成一致的学科共识。最后,提出了风景园林学科学研究的参考框架,即应在不同时空尺度下,以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研究内容,探讨"状态-过程-机制-影响-决策"相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1,(2):27-29
文化交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交汇却如同一把"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本文从"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交汇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产生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两个维度进行解析,研究探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复杂情境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