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现代建筑中创新建筑的特征,从消防角度分析了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以消防创新去寻求解决困惑的出路,应用系统学、控制论、搏弈术的理念,提出了在消防取向谋划、消防投入抉择、消防方案设计上的新思路,从创造自身优势、保证自然隔离、提高自控能力、设置自救设施四个方面阐述了针对创新建筑的消防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于戈  邹广天 《新建筑》2009,(1):112-114
试图从建筑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近几年来在亚洲爆发的以“新日本主义”为主导的“新异术”影响下的日本现代建筑创新活动。通过对“新异术”及其影响下日本现代建筑创新的艺术特征的审视和剖析,力图廓清这些创新活动所显现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秦华 《建筑》2000,(9):29-3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筑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在新的世纪 ,如何总结历年来的经验教训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又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继承与创新问题 ,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老问题。然而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又有所不同。其他艺术是精神的产品 ,它们的继承与创新主要表现在精神内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形式上。建筑艺术主要是物质产品而兼有精神性质 ,因而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创新问题 ,其核心是民族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一、趋同现象与民族、地方特色现代化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TRIZ创新原理的建筑造型教学研究是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TRIZ创新理论为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从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出发,系统分析了TRIZ创新理论的创新优势、建筑领域的应用状况及应用于建筑造型设计的可行性,探讨其与建筑造型设计教学的关系,寻求解决建筑造型设计的创新问题,探索其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创新的可能性,并逐步形成基于TRIZ创新原理的建筑造型教学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艺术经过了千年的演变,几乎尝试了所有的形式与风格,黑格尔甚至认为艺术在走向终结。但艺术是求变的,因此创新成为各时代画家的终极目标。而如今的许多艺术家采取了颠覆传统、另辟蹊径的方式寻求突破,那么传统与创新应当如何平衡,又该如何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
文章以建筑创新设计理念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具有艺术创新思维为目的,以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为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筑学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历史悠久,艺术氛围浓厚,自古大师层出不穷。在西方现代化的浪潮下,西班牙经历了新艺术运动设计思想的沐浴,其建筑设计在传承优秀文化过程中寻求创新与突破,同时在优秀建筑师的引领下,处于世界的前沿,因此探索西班牙建筑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重点、难点,寻求和探索在常规火灾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积极构建和形成文物建筑科学的消防安全文化管理机制,形成文物建筑整体消防安全管理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瑰丽多彩与博大精深直到今天还深深影响着本土建筑设计师。在现代主义建筑精神引领时代的条件下,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地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思想,是值得新一代设计师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建筑风格的根本性变化及对相关实例的分析,对新中式建筑的创新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师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建筑室内设计创新要点,分析了室内设计影响因素,以及雕塑与绘画的关系,通过运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规律,从而寻求具体空间的内在的美学规律性,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探讨石化工业建筑设计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将利于建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近年来石化工业建筑设计创新实践的分析,提出石化建筑设计要围绕着上游工艺技术的进步、建筑功能的变化和时代进步等因素在技术、设计、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的观点并提出具体方法,同时提出关注相关领域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为创新积累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传海  王勇 《工业建筑》2012,42(12):156-160
基于建筑形态文化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实体物质因素和非实体物质因素两方面分析苏州现代建筑形态的文化传承及创新。指出在实体物质要素的传递方面主要表现为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传承及创新,在非实体物质要素的再现方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的演绎和表达及"存在空间"的营造和表达。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行城乡规划体系难以应对苏南乡村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对人的需求、乡村及农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从“以人为本”、服务型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探究苏南乡村的创新发展途径,并据此改进苏南城乡规划体系。首先,编制体系改进包括城镇体系规划的空间要素完善、总体规划的空间覆盖与管制优化、详细规划的控制创新等,并进一步总结了苏南乡村规划的新范式;其次,法规和行政体系更为人性化和适应市场经济,以服务和规范苏南乡村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城市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有着巨大差别,创新型经济将重构空间使用与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本文试图基于创新型经济构成要素的空间特性,建构创新型经济和空间规划的互动关系。文章,解折了创新企业、创新网络以及创意人群的空间特性;从空间管控、空间组织、空间营造等方面,探讨了超越于增长导向的规划思維;进而提出应对创新型经济的3个空间规划重点:以柔性管控激活创新空间,以创新网络链接创新集群,以创意生活集聚创意人群。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应该注重对创新型经济的积极适应:在治理目标上强调创新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统一,在治理方式上强调国家意志与地方智慧的统筹,以空间规划的系统性创新推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京祥  唐爽  何鹤鸣 《城市规划》2021,45(1):9-19,29
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生长、利用的基本逻辑.面对创新型经济形态的新需求及城市空间发展的新逻辑,通过空间供给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改革来促进创新活动与功能的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本文解析了创新企业、创新网络、创新人才三类创新要素对城市空间的新需求特征,进而结合近年来的典型地方实践探索,提出城市空间供给与治理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探索适应创新不确定性的分层控规体系,鼓励促进功能混合的用地管控方式,完善吸引创新项目的土地精准供给方式,支持促进持续创新的存量空间盘活方式,建构促进创新交往的共享空间营建方式,为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及创新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兴人,人兴业”的城市发展新逻辑下,创新街区正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创新主导的创新街区建设中,“场所营造”成为街区吸引创新人才、促进知识产生、集聚创新活动的关键策略,是促进街区提高创新活力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创新街区的实践和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创新街区在场所的环境、结构、功能、氛围和意象等场所营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共同性,据此提出创新街区场所营造的“iFACE”概念化分析模型,并以全球典型创新街区案例为对象进行归纳,总结出创新街区提升吸引力和激发创新活力的场所营造举措,为“国家双创”和“城市修补”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制度性障碍是制约我国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提出制度创新宜遵循以人为本、与国际规则接轨、扬弃及因地制宜等原则。基于上述原则,给出了制度创新的对策与建议,并提出21世纪城市管理应遵循的模式为:“凭借制度管理城市”。  相似文献   

18.
齐康  邓浩 《华中建筑》2001,19(1):50-52
该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方案设计的主要构思,指出在建筑创作中需要客观面对来自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种种制约,建筑师应当在对制约因素的深层次理解基础之上,努力寻求创新的空间,并在手法上予以有效和到位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孙娟  彭坤焘 《城市规划》2016,(12):33-41
当前,引领性高新区出现了"无边界"扩展现象:不断突破原行政边界,甚至高度离散扩展;不断突破创新载体的组织边界,走向社会化创新和产业多元化;突破要素内部积累的资源边界,超越地域竞争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突破高新区"产学研"的功能边界,城市功能得到强调。"无边界"现象反映了创新模式的本质转变、社会化资本循环的内在张力、充分内部化创新创业收益等合理性,但也存在偏离创新本旨的问题。在新时期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长新引擎的政策导向下,高新区需从自主创新能力角度,反思"无边界"扩展的得失,探讨全面转型之路。具体策略上,应加强聚焦于"边界内"资源整合的公共作为,架设"无边界"市场力量的作用平台,建立严格管控的空间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20.
韩晨平  邹广天 《工业建筑》2012,(Z1):15-17,14
通过对建筑设计创新预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建筑师与建筑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信息不对称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以及建筑设计创新预期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