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移动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可移动建筑进行相关研究有助于将这一极具前景的建筑类型纳入到中国建筑师的视野当中。该文通过梳理可移动建筑的相关资料,总结出可移动建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特征,在调研我国可移动建筑的相关设计团队及生产企业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可移动建筑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我国可移动建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韩晨平 《新建筑》2015,(2):102-104
建筑设计创新之所以常常与争议相伴,是因为人们对建筑设计创新概念的理解不同。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既是建筑设计创新研究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实践的重要指导原则。面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复杂表象,从建筑设计创新的目的、内容、特征入手,运用建筑学、创新学及经济学多视角理论,来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相关问题,并由此产生新的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进一步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3.
将建筑设计创新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需求与供给,思想与科技变化的影响,个体性动力,与政治经济制度、市场及服务、社会经济基础、环境资源的关系,加以整合归纳,改进已有的知识生产函数,建立建筑设计创新生成的模型,使用数理方法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生成能力,应用这些理论和模型科学理性地探研一定社会区域中建筑设计创新的生成能力和提高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创新必然面对社会的评判。在这些评判中,“适合”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评判依据,并影响着建筑设计创新的方向和历程。该文从功能与形式“适合”理论的历史起源开始,描述了在建筑设计创新的历程中,“适合”理论所经常面对的混乱状态,并进一步解析了在这一表象之后的深层原因以及“适合”理论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建筑学本科生设计实践能力不足这一现状,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教改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外建筑学教学历史及现状的追溯和总结,在对比归纳不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现实状况,提出依托双师型教师提高建筑学本科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以期对建筑学本科教学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太空建筑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是太空环境的不同给人类想要在其中生存带来了莫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太空建筑面临的问题和太空建筑中人们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性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创新源于人们的需求,同时又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创新中人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建筑设计创新的社会性需求的分析,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社会需求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供给之间的关系,揭示建筑设计创新与社会需求之间复杂、重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基本范畴问题不仅是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理论基点,也是产生建设方针和建筑设计指导原则的依据。文章以中国建设的指导方针"经济、适用、美观"作为出发点,以D·S·卡彭等人所提出的建筑范畴为参照,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进一步探研,提出了三个新的建筑基本范畴"空间形象、功能、经济",并解析了建筑的范畴与建设方针、建筑设计原则之间的区别与关联。  相似文献   
9.
韩晨平  邹广天 《工业建筑》2012,(Z1):15-17,14
通过对建筑设计创新预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建筑师与建筑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信息不对称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以及建筑设计创新预期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由商周至清,中国古亭功能不断演变,最终成为最重要的风景园林建筑之一。文章从文字学、史学、文学角度出发,运用跨学科研究法考证和梳理中国古亭功能的演变史,指出中国古亭的原始功能,归纳了中国古亭最主要的四种类型:军事防御亭、政府治安亭、官商旅宿亭、休闲观景亭,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古亭主要功能的演变脉络、中国古亭功能演变史中的重要历史节点,以及中国古亭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风景园林建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