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回归”和“虚无”是日本文化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理解,源自于日本日常生活中的“间”文化。通过分析“间”所表现出的“日本性”,同时以矶崎新在西方反响热烈的“间”文化展为脉络,解读“间”思想影响下矶崎新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并探寻融入在矶崎新的建筑作品空间与形式的组织和体验当中的“间”思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南疆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室外空间有起居中心、空间组织中心的重要意义。在以往研究中,各类型间的共时性比较较多,历时性的演变探究鲜少。以库车民居为例,以半室外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各类空间的开敞度、方向性、平面布局、与景观的关系等,尝试探讨各类半室外空间之间的源流变迁,提出以封闭空间、“元关系空间”、“可能关系空间”、“确定关系空间”来概括各类别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种类。  相似文献   

3.
张若彤  郭旗  谷梦  李昊 《室内设计》2021,(5):98-103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进 入以人为本、提质为主的城市更新新阶段。 国内传统菜市场作为一种存在广泛、表现多 元的日常性公共空间,既承载了市井记忆, 又是城市发展的痛点。众多“网红菜市场”空 间优化尝试应运而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 注与讨论。梳理近五年来国内传统菜市场更 新研究的进展,从日常与非日常生活交集的 角度出发,思考菜市场1.0优化转型的得失, 再从空间、文化与社会层面剖析转型后的新 问题,基于国内外经典的更新项目的经验,思 考菜市场2.0的再提升。  相似文献   

4.
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经济开发和乡村空心化的双重压力中,面临保护和发展困境,本文试图从土楼的空间功能特性和客家文化特点出发,结合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探讨廉租型土楼发展模式,在还原土楼居住功能,充分利用土楼空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客家人”的参与,延续传承新“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5.
韩森 《华中建筑》1992,10(1):30-41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空”得以“间”的作用才构成空间。文章对形成建筑空间的“间”作了系统的形态分析,并对它的特点,“间”与“空”的关系,分别按点、线、面、体的顺序作了阐述,以期在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空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粤和百色,丰亨盛世,从这八个寓意深刻、意义深远的文字中不难看出整个餐饮空间的策划定位——一间粤式高端菜系为主体的新派时尚概念的餐饮空间.突出的是“时尚、餐饮、印象”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3,(11):202-207
Yeh画廊项目中尝试了诸多城市“帆布”。“帆布”不仅是一件实验性的艺术作品,预示着新画廊即将发生的改变:而且是建筑的墙壁。如果将常规的帆布看为二维介质,那么建筑师在该画廊中研发的帆布则是立体皮肤.是介于建筑平面和三维介质间的新编码。墙壁的二维性为向立体空间的转化创造了机会。这样的设计类似于在介于折叠和光滑、连续的皮肤之间的结构中寻求新空间的衍生。“折叠的空间表皮”表明了在建筑单层皮肤之下隐藏着产生多层肌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作为以轨道运输为主要 技术特征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立体系统,成 为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 重大变化。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快速地 植入城市空间,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空间、新现 象、新规律。站点影响域作为轨道交通植入 城市空间后产生的重要节点区域,对其加以界 定并进行深入专项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相关研究成 果的梳理,总结出交通导向、环境导向、空间 导向等三种概念类型;进而,在分析轨道交 通站点、行人、城市空间等关键要素相互影 响的基础上,站点影响域的概念自然生成; 提出了多学科融合、城市设计精细化、大数 据探索等时代趋势下站点影响域界定的创新 机制——以“行为规律”为纽带,建立“交通 方式—行为规律—城市空间”这一组科学联 系,基于此提出未来精确划定站点影响域的 “边界”这一重要课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纪卿 《华中建筑》2006,24(6):68-73
新软件的前身是ChAOS.ChAOS通过在一个“时间轴”上标识各种类型的噪声源、各种有“社会-文化”价值的声音场景,实现对城市声音环境的高质量再现,在本研究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各种类型城市声音空间组合关系的理论认识,提出了“声音贡献和声音需求”理论和“时间齿轮”理论,并把这两个理论作为新软件的运行逻辑;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声音事件档案”和“声音空间比对表”,把涉及城市声音空间相互影响的多维数据整合到软件中.该软件已经能够根据项目实际,自动生成最优声音空间组合供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参考,并且能够自动诊断出各种城市声音空间组合的弱点,很好地补充了“ChAOS”在功能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针对老龄化进程下杭州老城区既 有社区的现状与特点,选取1980—2000时期 所形成的“街坊型”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并从 住栋单元形成的空间类型和空间结构两个层 面分别对“微空间”类型和“鱼骨型”结构进 行解析。同时,认知空间类型特点,归纳养老 存在问题,提出“大环境疏导、微空间治理” 更新营建导则,基于社区道路环境、社区入 口环境以及社区宅间空间三个空间类型提出 适老化改造范式。  相似文献   

11.
“建筑诗哲”路易斯·康作品中的类型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筑类型学思想为切入点解析路易斯·康经典建筑作品,结合实例分析路易斯·康作品从类型选择到类型转换的过程。归纳出康作品中所采用的"元语言",及他如何用这套"元语言"去构造具体的建筑作品。然后用类型学观点将康作品的"空间模式"分为四类,并具体分析。最后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将路易斯·康的建筑作品从城市的尺度、建筑的尺度和细部构造三个方面较系统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外廊样式"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关系,认为"外廊样式"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存在于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发展的始终,丰富繁衍并精彩演绎,对中国建筑的近代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它还衍生出"骑楼街屋"这种特殊的城镇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3.
钱海平  林涛  吴璟 《新建筑》2010,(4):93-95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使用者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建筑空间的营造既要实现使用者需求的物质转化,也应关注空间的领域特性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影响。结合杭州良渚文化村竹径茶语组团的工程实践,通过对特定类型住宅空间组合模式的解析,探讨了形成场景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怀疑功能主义对人性的湮灭,建筑史上展开了一场对美、情感与文化的"复兴",在众多建筑师对所谓"情感本位空间"的追求中,"光"这一元素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美学中"审美注意"的角度分析建筑的用光之道,揭示建筑用光妙趣横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栅栏地区是一个极具传统特色的、具有北京"活化石"之称的历史街区。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该地区近年来发展缓慢。该文选取大栅栏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构成、商业活动和街巷空间三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发挥原居民与新居民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的"互助更新"改造模式,通过产业互助、生活互助和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三个方面,调动原住民和新居民的生活积极性,为社区自助更新挖掘内生力量,以探寻适合大栅栏地区更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韩谦  范文兵 《华中建筑》2010,28(11):33-36
方塔园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无论是从园林层面还是从建筑层面都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学习。该文以建筑师冯纪忠先生的创造过程为基础,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以"消解"为关键词,从空间组织策略、屋顶和构造节点的策略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解读,试图揭示出方塔园深层的设计理念和对东方传统空间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谭峥 《新建筑》2013,(5):32-39
在消费主义与公共空间此消彼长关系的讨论中,建筑师的责任经常被忽视。从这个基本问题出发,依据马克·奥吉的当代人类学方法,以香港垂直购物中心为案例,发现当代都市新的空间对象,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私有领域社群空间的人类学含义。香港的特殊政治经济地位孕育了一种在消费空间内形成的市民社会。在亚洲金融危机与SARS之后,香港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空间,这些空间整合了观光与消费两种活动,在多种客观压力下创造出了大量极端的空间组织形式。针对这种现象,试图探讨这些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在重构人群的身份认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视知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论述当代影像媒介对空间知觉所进行的反向训练,并以“深度”、“框”和“序列”为例,具体分析有关空间的概念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而指出空间知觉在当代传媒环境下的一种总体趋向,以及这一转变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三明市徐碧新城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的解构为新城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来讨论城市意象在中等城市新城区建设设计中的意义、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晶  曾坚  霍建军 《建筑师》2009,(5):58-62
本文关注密斯流动空间本体的可量度性内容,以乡村砖住宅,巴塞罗那德国馆和ⅡT新校园规划等经典作品为研究范例,利用量化分析方法对这些作品的空间单位配置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直观和定量的描述,通过比较分析最终确定虚空间单位类型数(H)、环通度(C)和特殊空间逻辑关系数(T)是影响密斯空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