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可移动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可移动建筑进行相关研究有助于将这一极具前景的建筑类型纳入到中国建筑师的视野当中。该文通过梳理可移动建筑的相关资料,总结出可移动建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特征,在调研我国可移动建筑的相关设计团队及生产企业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可移动建筑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我国可移动建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可移动建筑将会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之一。赋予建筑可移动性是一项涉及到建筑功能、形式、技术等诸多方面的设计创新活动。该文从可移动建筑的基本概念、分类形式出发,对国外可移动建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可移动建筑的功能与造型的多元化设计、专业化的设计、多样化的移动方式,设计制造使用一体化、与新兴技术结合、多样化的应用领域等六个方面对国外可移动建筑的发展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国外可移动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及展望,为我国可移动建筑设计与实践的未来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便携式可移动建筑为研究对象,旨在完善便携式可移动建筑的整体建造体系与设计策略。通过对其概念进行了探讨,研究选择并系统分析了便携式可移动建筑的相关案例。在设计策略研究方面,文章首先从便携式可移动建筑的移动特点入手进行总结梳理,随后探讨了便携式可移动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最后提出了便携式可移动建筑的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建筑有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存在,可移动建筑是其中一个类型,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既可拆卸重组,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灵活。文章分析了可移动建筑的概念与发展、商业活动的适用性,以及在商业活动中的设计策略,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可移动建筑在商业活动中的多样应用,为此类建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促进可移动建筑在商业活动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可移动建筑的背景,解释了可移动建筑的含义和分类,并结合国内外的具体案例,分析可移动建筑在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如竹、纸、膜上的应用,以及所涉及的建造理念。  相似文献   

6.
郑卫卫 《山西建筑》2010,36(34):52-53
通过研究一些已有的可移动或折叠的建筑,对移动和折叠形态的课题做了一些研究,并且按照这种建议对灾后救助工作站进行了简单的形态设计探索,从而使可移动建筑满足极限环境中工作者的基本工作和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全流程研发、产品集成研发团队、产品信息管理平台三个方面阐释了可移动铝合金建筑产品的研发策略,介绍了可移动铝合金建筑产品的系统组成、原型系列以及建造设计,指出可移动铝合金建筑产品研发初步实现了设计与建造模式向制造业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随着人类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固定化的空间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移动微建筑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传播,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以往的信息接收方式和生活娱乐样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倦。此时,新媒体与可移动微建筑的结合迫在眉睫。该文论述新媒体与可移动微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在新媒体环境中,可移动微建筑作为新媒体的载体之一,产生了不同的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物建筑的价值表现为其本体价值和延伸价值,其价值认知是动态变化的。当今城乡建设背景下,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应积极发掘文物建筑的价值内涵,使其得以延续与"复活"。本文阐述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概念及特征,按文物建筑所处位置、功能性质、再利用取向等进行了归纳分类。归纳出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中,价值延续与复活的原则。结合司赵火车站案例,从整体性、主导性、多样性层面,探讨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动态     
<正>谷歌新园区"可移动建筑"规划曝光谷歌正计划对硅谷总部进行新的扩建,这其中将包括可移动的建筑,并使用半透明的遮雨棚来取代窗户和天花板。谷歌周五公布了对加州山景城主园区进行"重新思考"的详细计划。谷歌表示,这一园区将采用"轻量化的块状结构来建造,因此可以快速移动"。从理论上来说,某一团队使用的办公空间可以整体迁移至园区的其他位置,以便于  相似文献   

11.
石建和 《华中建筑》2007,25(1):146-147
该文通过分析传统建筑对人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充分论述了当代正兴起的大量游动移居、解体等哲学思想,包括当代著名的德里达、福柯、德勒兹、萨义德、鲍曼等哲学家所提示的本真的世界状态下,建筑必然走向解体、混杂、不定等,预示着建筑正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2.
武锐 《城市建筑》2013,(22):15-15,46
商业综合体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种商业形态,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试图找出商业综合体设计的一般性方法,主要从总平面规划、商业动线设计、建筑立面造型、业态建筑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宁  丁向东 《华中建筑》2003,21(5):19-21
与衣食住行的习惯一样,建筑从来就具有趋同性,历史建筑在一定的地域内趋回,现代建筑则在全球范围内趋同,但趋同并不意味着建筑多样性的丧失,文章通过义乌大剧院和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办公楼的设计分析,对如何在世界建筑趋同中进行建筑创新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杜娟 《华中建筑》2012,(8):28-30
当代建筑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界逐渐被商业化侵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造型奇特的建筑而忽略了建筑本该具有的特质。然而,文人出身的王澍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之路。王澍称自己的建筑是“业余的建筑”。该文将从空间场所的营造、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以及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三方面对王澍建筑作品进行解读分析,试图深入理解其所谓的“业余建筑”,进而探讨这种“彻底的”建筑观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科研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前的建筑设计也广泛的采用着新技术和新材料,并且建筑设计的理念也逐渐向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前进,因为在当前社会我们赖以生存空间中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社会各界也渐渐的重视生态和人民的和谐相处。那么在建筑设计中广泛的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成为推动建筑工程顺利发展的基础。本文将以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为主题展开研究和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来实现建筑设计的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从建筑技术发展的历程、建筑技术的属性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建筑技术与建筑创作的关系,分析了现阶段建筑技术与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并例举实例佐证绿色生态建筑是目前建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建筑的评价和研究归结为对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技术科学的研究。分析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及其联系,着重讨论了建筑技术科学和建筑物理的联系与区别,强调了建筑技术在甘肃建筑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表现常常相互制约。本文结合金属建筑结构具有高效的结构工作性能、独特的美学特征等特点,从建筑理念、建筑艺术、建筑空间等几个层面试图寻求金属结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契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建筑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的是否考虑好抗震要求,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好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共同协作和良好配合才能实现。文中提出了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抗震设计问题,如: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和竖向布置要有利于建筑抗震。并结合震害,论述了建筑体型简单对称、平面和竖向布置中质量与刚度分布均匀协调对建筑抗震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应重视建筑立面装饰构件、室内建筑构件(非承重内隔墙,内隔断等)以及各种建筑装饰制品与主体结构的抗震连接与锚拉,保障其不发生伤人的灾害;此外还提出了高层建筑中屋顶的某些抗震要求和多层砌体房屋应遵守的总高度、层数以及高宽比限值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筑外观是建筑具体形式重要形式,是建筑气质和个性的全面展示,同时也是建筑设计师个人建筑灵感和建筑理念的重要体现,它体现着时代的时尚感和精神。在建筑的设计中,建筑材料质感和颜色搭配对建筑外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建筑材料质感,颜色搭配和视觉传达的效果着手,为我国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