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述了大型高电压等级变电站进中心城区是特大型城市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研究了上海中心城区电力负荷水平与发展需求,以世博会为契机,提出上海建设位于市中心的500kV地下变电站规划方案,并就规划选址原则与主要技术问题等作了探讨.对于城市超高压地下变电站的规划设计研究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城市中心区的电力需求在不断增长,使得深入市中心的变电站越来越多,而在城市中心建设变电站,不仅难以解决选址和占地的问题,同时还要满足消防、噪声等方面的严苛要求,城区建站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110 kVGIS变电站因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率,同时合理的规划建设又能起到改善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城市电网建设的发展趋势。为规范安徽省110 kV GIS变电站的规划设计,使其达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造价合理和运行维护方便的目的,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通用设计》,规范了GIS变电站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就负荷预测、变电站选址、中压电网、城市景观及规划编制等城市供电规划中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何刚 《中华民居》2012,(11):226-2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城市用电负荷每年在不断攀升,尽而对城市电网网架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变电站是电网建设的核心设施,变电站站址的选择也决定着城市电网网架结构。然而,变电站选址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风险,本文作者就此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这对我国变电站选址风险优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外向扩张速度加快,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用地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城市功能与变电站的矛盾亟待统筹化解。本文基于GIS数据处理平台,分析杭州市变电站规划布局规律,摒弃复杂算法模型,提出关于变电站的可视化、一次性到位的网格化规划布局模式。网格化规划模式控制变电站服务半径,可以有效避免“站群”矛盾,并利用网格划分模式对杭州市主城区密集地区变电站规划布局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杭州市变电站规划布局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出变电站网格单元的规划控制指标参考体系,以达到变电站周边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并对将来城市其他基础设施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3)
城市新城区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城市电力空间负荷密度息息相关,其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变电站的选址定容、整个电力系统的布局、电力与电子设备的选型等。本文通过对射阳县新城区典型区块分类负荷的实测、统计、分析,进一步分析射阳县电力空间负荷密度分布规律,以此为射阳县电力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效果卓著,但消防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式发展并不协调。传统消防站选址和责任区划分随意性较大,难见合理性和科学性。规划以火灾问题和防护目标为导向,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在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和防护等级分析基础上,通过消防基本单元划分、消防路网模型构建和消防站GIS优化选址三步,实现消防站的整体布局优化。该方法综合考虑道路阻抗、城市火灾风险和重点防护单位分布,从空间角度优化调整消防站辖区,实现消防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客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利于避免规划选址的盲目性和理想化,实现消防站数量合理化和消防服务覆盖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变电站选址定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发展日益加速,电力需求相应增长,对电力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即由供电企业和规划部门联合开展城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为解决电力设施布局规划中的变电站选址定容问题,通过建立变电站经济容量、经济供电半径和经济个数等相关数学指标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电站建设和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变电站定容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覆盖圆”的变电站选址优化方法,并通过工程算例说明了选址定容优化方法的使用方法和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张岳 《城市建筑》2014,(12):189-189
本文分析了模糊理论在变电站选址中的应用,分析了变电站选址的一般规则,对变电站 GIS 系统进行了构建,然后利用模糊理论规则,对变电站进行选址,提高选址的效率和合理度。  相似文献   

10.
以对北京、长沙、昆明三个案例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为基础,指出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中存在边缘选址、集中规模化布局、设施配套不足等特征与问题。进而基于空间选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城市空间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这一认识,将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过程划分为规划布局、建设选址两个阶段,提出正是由于城市规划在这两个阶段的"属性缺失"导致相关选址问题的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则表明这种"缺失"源于当前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中存在的"政府选址"、"空间寻址"、"应急选址"等典型特征。最后,结合英、美等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选址经验,提出加强规划调控、加快法制建设、创新保障方式和建设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网点规划是指导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和发展的法律依据,商业业态空间布局则是零售企业根据对市场和规划的分析和判断作出的区位选择。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依据,以长沙为例从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的角度,应用GIS方法比较分析了商业网点规划与商业业态空间区位及结构现状之间的差别和影响机制,提出了完善商业网点规划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典型规划选址案例,以质性研究的方法,援引地方理论和精英理论,诠释地方认同-权力生成-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揭示规划中权力对空间的建构功能。结论认为:第一,大型批发贸易市场依托经济精英外生式嵌入全球经济网络,构建起一个具有全球节点功能的地方;经济精英及部分体制精英深度嵌入本土经济、社会和文化脉络的内生式关系,又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本土意义的地方。规划应充分尊重地方这种空间主体性。第二,精英地方认同的差异衍生不同的话语和权力指向,这种指向决定着市场的空间建构。市场空间实质上是地方精英权力再结构化结果的投影和表征。空间可以再造,地方难以重生,规划权力应谨慎处理涉及地方尺度的商业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3.
GIS平台下沥青砂胶保护层劣化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扬水发电站沥青砂胶保护层劣化评价问题,在空间数据模型的构思下基于GIS平台功能,构建了整个评价系统。系统以数字照片为信息源,可以自动抽出由劣化产生的皱纹,计算其长度、面积等统计信息,对皱纹进行细化处理,计算其分形维数,以皱纹的统计信息和分形维数作为劣化度的评价指标。系统基于通用的COM技术开发,对于今后GIS在相关专业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交通体系对城镇空间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适应于江苏未来城镇空间规划、交通转型和节能减排发展需求,需要建立新的交通发展模式。本文以江苏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在分析现状交通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城镇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交通布局框架,指导交通系统的构建和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背景,聚焦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主要问题,介绍了"明确规划时序、重塑空间结构、界定编制层级"的时空统筹战略;阐述"经济—生态—社会"三位一体下的城乡统筹空间规划模式理论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人居环境科学实践论指导下的农村社区空间统筹模块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金岩  何淑华 《城市规划》2012,36(10):68-74
公共交通导向(TOD)的村镇社区空间发展模式,是基于东部沿海平原省份城乡公路与道路网络较为发达的地域特性,通过选择性地建设设置公交站点的"城镇型社区",形成网络化互动连接的城乡公交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而触发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公共服务,改变传统发展动力自上而下的树形结构模式。通过对德州市临邑县村镇体系规划的实践研究,发现TOD村镇社区空间发展模式能够在依托地域需求、服务政府决策、优化规划模式和改善功能结构等方面为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常规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方案存在的问题,对220 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进行了优化,对220 kV配电楼建筑结构形式进行了研究。提出的220 kV配电楼建筑结构形式可满足220 kV GIS设备对楼面不均匀变形的要求,减少了变电站占地,避免了站内建筑物采用国家规范限制使用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8.
茹葳 《规划师》2006,22(12):59-62
吴江市松陵城区近期建设规划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城市近期土地需求量;转变发展模式,盘活、整合、优化开发区土地,提高开发土地利用率;将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相结合,形成空间政策体系;深化重大基础设施,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服务.  相似文献   

19.
郑德高  孙娟  马璇  陈阳 《城市规划》2019,43(9):43-52
在知识-创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动力与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依托知识与人才实现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知识-创新时代的理论认知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关联性研究,提出知识-创新时代城市远景战略规划的核心框架,并结合杭州2050实践,提出城市发展动力、空间价值、区域协同、全球网络是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杭州在创新城市、魅力城市、联盟城市、平台城市方面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2020,(5):104-110
目前,交通运输部门正在组织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但在规划的性质和其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认识理解上,存有诸多争议困惑。本文在充分借鉴新加坡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对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划的关系、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探讨分析入手,重点围绕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的性质及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是规划技术和政策手段的结合体,发展规划则是一系列公共政策的组合包,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同样需要分级并建立相应体系,该规划性质需要从技术性规划向政策性规划转变,规划思路则需要从均衡发展向以差异化为主的思路转变,规划作用则应从引导性规划转为约束性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