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镇  秦新刚  李爱群  陆飞 《工业建筑》2006,36(5):102-104,19
对在役建筑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简要介绍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抗震性能检测与鉴定,综合考虑原结构特点、抗震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理论计算与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工程改造或加固提供依据,以保障体育馆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既有砌体结构建筑加固改造设计实践,介绍砌体结构改扩建加层加固设计。对砌体结构进行结构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建立模型,经分析加层后原结构主要存在墙体抗震、抗压承载力不满足和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根据该砌体结构年代久远,不满足结构指标要求,改造加层需降低结构风险,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板墙与钢筋网水泥砂浆抗震与抗压性能,并验算了加固后加层扩建结构模型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提出加固改造工程需要重视的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在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抗震性能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综合考虑原结构特点、抗震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理论计算与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其抗震性能的不足之处提出设置消能支撑进行加固的方案,对加固后结构进行多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计算。计算表明,消能支撑可有效降低结构地震反应,保障原结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围绕某栋二层砌体结构建筑,介绍砌体结构更换使用功能后加固设计内容.对既有结构现状进行鉴定,根据现场实测图纸建立模型,依据鉴定结果,分析由于更换使用功能、材料老化,使原结构存在抗压承载力不足,承重墙体抗震不满足新规范要求、抗震构造措施欠缺等安全问题.根据该砌体结构后续使用要求,参照结构加固规范对不满足结构指标方面整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经方案对比表明:选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法,依据后续使用30年,使用PKPM鉴定加固模块进行设计,重新计算加固后结构模型的各项性能指标,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提出加固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并对加固方案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京色织厂锯齿形厂房原为单层内框排架结构体系,建筑外围为砖墙承重,内部为混凝土排架承重,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均较差,为满足后期作为公共建筑的使用和安全要求,通过加固改造,厂房将成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体系,以满足规范要求。对锯齿形厂房加固改造时应考虑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检测鉴定、计算分析、基础加固、混凝土构件加固及抗震构造加固等。  相似文献   

6.
八九十年代的砌体结构,由于使用年代过长且按照老规范设计未考虑抗震,故普遍出现承载力不足和构造上不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问题.因此需对原结构按新规范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若鉴定结果表明该结构不符合要求,则需进行加固.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阐述了砌体结构抗震鉴定的基本流程以及鉴定方法,对其抗震构造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进行分析,给出鉴定结论,并同时给出加固建议,以供其它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魏钦利 《山西建筑》2015,(10):111-112
对砖混房屋加固方案的分类进行了介绍,结合某办公楼装饰改造工程,以检测、鉴定结果为基础,对楼层综合抗震能力、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等进行了加固计算,指出采用混凝土板墙加固后的砖混结构,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建筑敞开式的使用功能环境,某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核心筒拆除整体改造。根据原结构的检测报告和对改造后结构的抗震鉴定计算,进行了结构体系改善加固;采用加大截面、包钢、碳纤维布加固等组合加固的方法对承载力、延性不足的构件进行加固,使结构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新增结构采用钢结构,给出了新旧结构的可靠连接做法。本工程的设计体会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门诊楼为横墙承重、纵墙较少的砖混结构乙类建筑,通过对其结构体系、地基基础及上部承重结构的材料强度、构造措施、外观质量等现场检测,采用PKPM鉴定加固模块建立模型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鉴定结果为C_(su)级;采用综合抗震能力二级鉴定方法,即通过对其进行抗震措施核查及楼层综合抗震能力验算,进行抗震能力鉴定,鉴定结果为横向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要求,纵向楼层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最后,提出了结合改造后使用功能增设纵向抗震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墙体等抗震加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某转换结构烂尾住宅楼为例,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软件计算,对其进行了整体抗震鉴定、加固和续建设计。结果表明: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构件的加固,可以使已建部分满足相关承载力要求,从而满足上部结构续建的条件,结果可为类似的加固改造、续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通过小震弹性承载力计算+抗震延性构造措施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超限工程没有明确的设计方法。采用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思想,参考被国外广泛应用的抗震设计规范,结合我国抗震规范体系的特点,提出一套符合我国规范的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受力和变形采用弹性和弹塑性方法进行结构分析,从结构和构件两个层次对承载力和变形进行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宿迁市交通大厦采用粘弹性阻尼器的减震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要求9度抗震设防的宿迁市13层交通大厦采用国产兰陵牌粘弹性阻尼器的减震结构设计 ,给出了它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和主要计算结果。计算表明 ,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后 ,上部结构可按8度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在多遇、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 ,能分别满足承载力与变形的要求 ,节约主体结构造价约10%。  相似文献   

13.
合肥CBD中央广场工程采用了大底盘多塔楼的复杂结构形式 ,地震反应复杂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SATWE程序和SAP2 0 0 0程序进行分析 ,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了设计方案 ,力争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本文探讨了复杂结构抗震分析中一些问题 ,并结合工程归纳为一些大底盘多塔楼复杂结构改善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钻孔咬合桩的配筋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咬合桩作为地下工程的新型围护结构,现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它的设计计算方法尚未完善.作者根据不同的咬合桩结构形式,归纳推导出简化的配筋计算方法,通过实例验算,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同时为了对咬合桩进行变形和稳定性分析,利用抗弯刚度相等的原则,把咬合桩围护结构等代为地下连续墙,然后利用比较成熟的地下连续墙理论来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庆国际大厦超高层结构方案、结构设计的介绍,论述了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框架柱选用核心钢管混凝土柱,利用避难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局部腰桁架等措施。通过多种软件的计算分析比较证明,结构设计安全、合理,满足了工程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广州某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介绍了该项目的结构体系、工程超限情况及有针对性的构造加强措施.采用了SATWE和ETABS两种软件进行结构整体分析,用PKPM-EPDA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处于延性阶段,结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泰甘泉堡会展中心结构体型十分复杂,且结构构件截面受到一定限制。通过框架-普通支撑和框架-屈曲约束支撑两种结构方案的比较,优化结构选型,探讨了框架—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及计算要点。经过分析,结构变形满足小震和大震作用下的位移要求,并实现了"大震可修"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天津高银117大厦建筑高度597m,共117层,是中国在建的屋顶高度最高的建筑物,结构高宽比达到约9.5,均大大超过现行规范限值。为满足结构抗震与抗风的技术要求,结构采用含有巨型组合柱、巨型支撑及转换桁架组成的外框架以及含有组合钢板剪力墙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形成的巨型框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塔楼的结构高度、高宽比、巨型柱截面尺寸等均创造了中国现有建筑物的工程记录。结合新抗震规范的部分要求,作为在高震区设计建造的超高层建筑,在反应谱选取、整体刚度控制、材料与构件选型、性能化设计、巨型柱设计、防倒塌及稳健性分析、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等方面均体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钢结构》2013,(6):88
圆柱形地面支持钢罐,由于其结构设计简单、静水压力下的性能较好、成本低、施工方便,常用于储存水和易燃液体。尽管有这些优势,薄壁钢罐对地震作用十分敏感。旨在对特殊结构进行简单、快速和直接的抗震优化设计,避免采用如有限元或边界元法等复杂计算方法。根据欧洲规范8或希腊地震规范,利用软件进行最佳抗震设计,使得这些结构在极端抗震设计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满足要求。针对预设的液体体积,给出了钢罐和基础的最佳尺寸。该方法可以考虑以此为基础,在满足结构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确定薄壁钢罐抗震设计的最低成本。  相似文献   

20.
Cylindrical ground supported steel tanks are traditionally applied to store water and inflammable liquids due to their simple structural design, very good behavior under hydrostatic loads, low cost and easy construction. Despite these advantages, thin-walled steel tanks are sensitive to seismic loading.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he simplified, fast and direct optimum seismic design of these special structures, avoiding complicated computational methods such as the finite element or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This objective is achieved using software developed in-house, where the optimum seismic design is achieved satisfying the stability of these structures under extreme seismic design loads according to the Eurocode 8 or the Greek seismic regulation provisions.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with the most economical dimensions for the tank and its foundation, for a predefined, design liquid volume.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basis for determining minimum cost seismic design of thin-walled steel tanks that satisfy the structural and stability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