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和恢复重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云南澜沧-耿马地震的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从地震的基本经验教训和震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出发,论述了恢复、重建中的若干政策、原则问题,供地震灾区重建家园规划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恐怖的地震灾难 本世纪发生的大地震在世界地震史上写下了令人触目惊心、悲痛而难忘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地震波参数对地下岩体洞室位移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LAC^3D初步分析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震波振幅、频率及持续时间对地下岩体洞室位移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洞室位移随振幅以及持续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变化幅度随埋深和侧压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分析结果还表明,浅埋情况下,可能存在导致岩体洞室变形破坏的地震烈度门槛值,当地震烈度超过门槛值时,洞室位移值随振幅的增大呈陡变性增加趋势;同时,地震的长周期(低频率)特征对洞室的位移影响显著。低频地震波导致的洞室位移幅值明显高于高频地震波。  相似文献   

4.
1988年11月6日,在云南省澜沧和耿马先后发生了7.6级和7.2级强烈地震。这是一次双主震余震型的地震,两次主震相隔只有13分钟。在主震之后的将近二个月时间内,发生了4000多次余震,其中震级在5级以上的有20多次,而最大的一次是11月30日发生在澜沧县竹塘乡附近的6.7级强余震。本次大地震的主震和余震多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小于20km,如两次主震的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5.
6.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点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发现,汶川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中的北川—映秀断裂之映秀南西—平武南坝石坎子段,彭县—灌县断裂的都江堰向峨—安县桑枣段也同时发生了同震地表破裂。北川—映秀断裂上的地表破裂长约220 km,表现为逆冲–右旋走滑运动特征,最大同震位错在6 m左右,水平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与先期的研究成果一致;彭县—灌县断裂上的同震地表破裂长约100 km,表现为右旋–逆冲运动特征,最大垂直位错在2 m左右,水平与垂直位错量之比为1∶1~1∶3。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及同震位错特征表明,汶川8.0级地震系北川—映秀断裂的逆冲–右旋运动所导致,并同时牵动了彭县—灌县断裂发生同震地表破裂。地震灾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地震波导致的强地面运动破坏、地震地表破裂带直接撕裂、地震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和滑坡等)摧毁或掩埋建(构)筑物和堰塞湖等。根据地震考察资料并参考InSAR和强震仪记录,勾绘的该次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沿龙门山构造带呈N40°~50°E方向延伸,出现了3个XI度的破坏区,具单侧多点瞬间破裂的典型特征,导致了四川北部、甘肃和陕西南部地区灾害较正常地震衰减破坏的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7.
对震区砖混房屋的震害及其造成的破坏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结构抗震改进措施,加强认识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9.
伊朗Ardekul地震震害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5月10日,伊朗Ardekul地区发生了面波震级为73级的强烈地震。本文是该地震的震害考察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概况;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分布和地震波的频谱特征;各类建筑物的震害及分析;震害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周缘地区诱发地震危险性小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周缘地区诱发地震危险性的空间非均匀性,提出了诱发地震小区划的基本思想,初步探索了一种适合于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周缘地区诱发地震危险性小区划研究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并以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及其周缘地区为例,对其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小区划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吕红山  俞言祥 《城市与减灾》2006,(1):I0001-I0001
2005年11月26日.在我国江西省瑞昌县至九江县之间发生了5.7级地震(由于该地区属于中、小地震活动区.从1977~2001年版的全国地震区划图上,均划为基本烈度为Ⅵ度地区)。  相似文献   

12.
13.
14.
试论竖向地震作用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是很 于房屋斜向振动时,将土层作用于基础的斜大的,对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反应的分析 向上的力*传给墙角,使其受拉,若大于顶研究一直受到工程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地震次生灾害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贞  周栩 《山西建筑》2005,31(24):61-62
从地震灾害出发,重点讲述了地震次生灾害的危害与防治,提出次生灾害区划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在自然灾害区划理论的基础上对地震次生灾害区划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地震时建筑物内的人的反应在进行抗震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人在地震时的自然反应,而这种反应将会给人的健康状况带来影响。因此,在决定建筑物的体型和平面布置方案的某些参数时,如果忽视了这方面的因素,就可能会给居住在其中的人带来重严的后果。本文根据近十几...  相似文献   

17.
漫谈地震     
  相似文献   

18.
地震作用下挡土墙位移模式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设计并完成2个比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水平向(X向)、竖直向(Z向)和水平竖直双向(XZ双向)3种激振方式,研究汶川波地震作用下重力式挡墙、桩板式挡墙、锚杆格构式框架和预应力锚索格构式框架护坡位移模式及变化特性,并且分析各支挡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1) X向或XZ双向激振下,重力式挡墙和桩板式挡墙在激振加速度峰值AXmax≤0.4 g时的永久位移,以及Z向激振下桩板式挡墙和预应力锚索框架护坡的永久位移可忽略不计;(2) X向激振下,当激振加速度峰值AXmax>0.4 g时,重力式挡墙位移模式为向土体方向滑动和绕墙踵向土体方向转动的耦合,且以滑动为主,而桩板式挡墙位移模式为向土体方向滑动。Z向激振下,当激振加速度峰值AZmax>0.267 g时,重力式挡墙位移模式为向土体方向滑动和绕墙踵向土体方向转动的耦合。XZ双向激振下,AXmax>0.4 g和AZmax>0.267 g时,重力式挡墙位移模式为向土体方向滑动与绕墙趾向土体外侧转动的耦合,且以转动为主,而桩板式挡墙位移模式则为离开土体向外侧滑动与绕基础向土体外侧转动的耦合,且以滑动为主;(3) X向和XZ双向激振下,预应力锚索框架和锚杆框架的位移模式相同,都是沿坡体向土体外侧及边坡下端移动。Z向激振下,当激振加速度峰值AZmax>0.267 g时,锚杆格构式框架护坡位移模式为向土体外侧和边坡上端移动逐渐转变为向土体方向和边坡上端移动;(4) X向或Z向激振下,桩板式挡墙抗震性能优于重力式挡墙,而XZ双向激振下,重力式挡墙抗震性能优于桩板式挡墙。无论哪种激振方式,预应力锚索格构式框架护坡抗震性能优于锚杆格构式框架护坡。  相似文献   

19.
华翔 《四川建筑》2009,(Z1):16-18
地震公园的场所需求和内容设计,在这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城市公园再设计、山区地震公园的建设都是对于震后避难场所的一种新的考虑和补充。对于公园空间的认识和再设计中需要相应地加入抗震和避难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公园功能和机制的要求,为灾后提供合理、完善的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20.
 活动断裂带与大型滑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汶川Ms8.0级地震活动断裂和大型滑坡调查,阐述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大型滑坡形成的地质背景,总结活动断裂带大型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启动特征和分段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基于野外调查资料,以龙门山中央断裂带谢家店子滑坡为例,采用离散元方法模拟分析滑坡的启动和快速运移过程,提出高速远程滑坡的致灾后果决定于启动方式、飞行路径和堆积特征3个方面。本项研究对于认识断裂活动与大型滑坡之间的关系以及滑坡成灾后果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