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徽州传统聚落的景观空间和景观节点要素,通过对徽州传统聚落的庭院景观、街巷景观、公共空间景观、植物景观、水系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六个要素的分析,概括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提出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品质提升的策略,以期为徽州传统聚落景观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四川羌族聚落的景观构成上,分析了其景观本底单元,即羌族建筑单体;景观斑块,即聚落中的公共空间;景观的有机构成原理,原点——核心组团——全寨。并据此总结了羌寨聚落的景观特点:防御功能强;节约用地;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保留。  相似文献   

3.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溇圩田型聚落、湖荡圩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空间研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空间信息难于获取,传统研究方法亦存有局限性。该文尝试借助低空航摄技术,探讨一种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方法。通过对山西地区聚落案例的解读,辅助于聚落历史沿革梳理、空间形态分析、模型建构等方面,为聚落保护和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生态完整,文化特色鲜明。作为文化和生存的载体最能反映出该区域的独特性。文章以景观基因图谱为视角,以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为研究对象,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里面的“基因图谱”理论,对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并将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基因提取,进而构建该区域的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乡村聚落景观本质上是人与地互动作用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分析聚落景观的发展演变路径,总结出岭南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演变经历了传统--竞争--支配--演替(同化)四个阶段。对各时期的聚落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景观演变的规律及特征,提出共生理念指导下的岭南传统聚落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域文化的缺失和地域景观的消亡,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域景观,从景观基因的角度,对闽南地区17个传统红砖聚落景观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建立了景观基因解构模型,提取了景观基因的基本信息单位——文化符号,结合闽南历史文化识别了闽南传统红砖聚落的53个景观基因,建立了景观基因谱系图。研究表明:1)文化带动景观基因的"遗传效应";2)景观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3)景观基因具有时间、空间、结构等多维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乡土聚落边界景观是限定聚落领域范围、展现聚落整体风貌、承载聚落中行为活动和精神文化的建成环境景观。从宏观二维视角和景观空间视角分别对川底下村边界景观的形态构成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川底下村边界景观的主要特征,并结合这些特征以及发展和破坏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潘莹  叶丹  施瑛 《风景园林》2022,29(7):124-131
广东省梅州市作为广东客家文化核心区,其传统聚落景观承载着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其中,丰顺县是梅州市内海拔高差最大、地形类型最丰富的县,充分体现山地丘陵客家聚落的景观特征。基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学、农业学和风景园林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叠加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地形聚落中的选址分布、产业选择和发展进程等规律,探讨山区内不同地形的“三生”景观空间差异化。研究表明:山地丘陵聚落景观的多样性主要受到海拔高度和地形条件的相互影响,因此将聚落景观分为平原稻果兼作型、河谷稻林兼作型、丘陵稻烟果兼作型和山间茶稻兼作型4种类型,并从产业类型选择、景观要素组合和山地适应性民居3方面总结聚落形态的差异及其变化的规律,可为类似传统聚落研究提供指导,也可为传统聚落现代转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和传承生态智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的舒家塘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以传统堡寨聚落景观形态认知为基础,结合当地地理及人文环境对古堡聚落景观形态的生成、变迁进行研究。针对舒家塘古堡寨聚落的独特性,从园林景观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舒家塘堡寨聚落的防卫空间景观形态特色,同时结合古堡寨所处的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及历史背景来解析其景观要素及发展变迁,并针对性的从区域景观和聚落景观角度对舒家塘古村落景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图瓦人属北疆古老游牧民族之一,跨境生活以及小族群的属性使得对他们的研究和调查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基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相关研究,选取我国三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图瓦人草原聚落为研究对象,系统建构了“空间”“地缘”“文化”三大聚落景观基因系统并对其进行多尺度识别、配对、解译,分析目前聚落中的基因异变现象,对异变基因进行修复、改善。旨在梳理完善当前传统民居景观基因谱系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丰富我国的传统聚落基因库,并为游牧民族草原聚落基因信息链修复及景观基因区域识别提供可靠辩解的图谱借鉴依据,为保护和发展牧民定居聚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沙田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乡土景观类型。旨在揭示沙田地区传统聚落在历史变迁中的空间类型、空间分布与演进过程,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选取珠三角沙田地区典型传统聚落为样本,根据卫星地图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发现以空间形态作为分类标准,沙田传统聚落可划分为散布型空间、延伸型空间、片状型空间3种类型;其中,延伸型聚落分布最为广泛。此外,在政策、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沙田传统聚落随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持续演进。揭示了沙田文化景观形成的 3 个推动机制,分别为史地机制、斗争机制和异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鲍帆  谢飞  龙亮 《华中建筑》2010,28(7):162-164
该文从大的山水环境,聚落节点空间与民居建筑等三个方面入手初步分析了上郎德苗寨的景观特征,其中引入了与建筑学相关的聚落、营造、历史、审美与民族心理分析等内容,在不同层面上了上郎德苗寨景观的涵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莎  杭程 《山西建筑》2007,33(25):342-343
从场地原发性、景观多维度转换和聚落意识形态三方面探讨艺术家聚落景观的魅力和其存在的意义,旨在研究艺术家聚集的必然性及其引发的艺术家景观聚落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甘孜州地域性自然与文化特质下产生的聚落,从聚落群体、单体院落和个体生活及精神层面进行了分析,提炼出群体景观有限与无限的景观特质,单体院落的藏式传统民居建造方式、功能空间与材料肌理特点,个体生活与精神呼唤的宗教生活景观与构筑物景观的特质,进一步解析了聚落特质的地域性景观表达原因、方式及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陈福群 《重庆建筑》2021,20(11):14-18
湘南传统聚落在选址布局、景观层次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等方面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学习与借鉴.该文基于C·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理论体系,对比分析了湘南传统聚落空间的营造原则与方法,探讨了模式语言理论与传统聚落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了湘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模式语言的提取原则及方法.提取出用于描述湘南传统聚落、街巷、民居、院落及细部构造的相关模式语言,将这些模式语言进行现代转化,对现代乡村景观营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聚落景观是受文化影响的地域性生活方式的呈现,不同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会因其环境、文化的异同有各自特征。选取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空间形态的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查阅等方法,试图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挖掘出其景观空间形态的几大关键特征,并分析具体景观空间形态上对要素的映射,并针对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逐渐模糊的聚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辛鑫  路红 《城市规划》2022,46(5):56-63
藏式园林具有集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双重特点。通过对藏式园林特性的界定、分类,尝试建立等级制度下聚落“界线—领域”的空间结构和“园林景观—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说明“教化齐同”的社会思想在景观伦理与聚落空间互动耦合中所起的作用。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认识藏式园林的景观伦理关系,及其与聚落相结合形成的集聚与开敞、集中与分散、组团与纽带的空间组织模式。从中揭示决定园林和聚落关系的生态和文化作用机制。通过研究认识和较好地掌握藏聚落景观环境、空间层级和秩序的营建方式,为藏族和其他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21,37(1)
文章以形态基因作为乡村聚落形态认知与解析的切入点,建立以乡村聚落形态基因条目、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形态基因地图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体系,结合数据库对形态基因信息的存储、管理与调用技术,整合形态基因数字化、图示化与文本化信息,构建乡村聚落形态基因库,用以辅助完成乡村聚落空间风貌资源整合、特征评定、优化导引与管理规制等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省村庄为例,利用形态基因库对乡村聚落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与形态基因分布等方面的特质信息进行识别和挖掘,综合村庄自然地貌、农业景观、人文风貌与村民意愿等内容分析,完成村庄空间风貌传承与优化目标分解,并提出分项导引策略,以期为乡村空间规划、乡村风貌传承保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