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长三角沿海地区吹填软基实际工程性质,采用新型集成管井降水联合强夯加固技术进行某滨海工业园区试验段软基处理。新型集成管井降水装置可增加主动降水能力,大大加快了孔隙水的排出和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并可使超孔隙水压力降至负值,减小地基侧向位移。通过监测水位、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和沉降,及时了解加固效果,进一步探究加固机理。试验表明:第1,2遍点夯分别采用1 250k N·m和2 000k N·m的夯击能,夯击次数为2~3次,夯实效果最佳;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比较快,消散速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第2遍强夯过后孙隙水压力消散速率比第1遍大。最后通过检测,地面以下5m深度地基得到充分加固,地基承载力达到100k Pa,完成了试验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场典型实测资料,研究动力固结法处理饱和土地基的土性适用条件、地层的排水条件和施工工艺参数等。分析不同地层条件下,强夯荷载作用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单点夯击能量、夯击次数以及遍与遍之间的间隙时间、强夯加固的影响范围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排水要求是不同的,而所应采取的强夯参数和能达到的地基承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地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冲击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往往高于相应点处的自重应力并形成较多的裂隙通道,因此加速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对于透水性差的土层,应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和小能量强夯荷载,而对于透水性较好的土层则可采取较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路遇到的软土特殊路基,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和原位试验,确定了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现场夯击试验结束后,对夯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地表变形进行观测,对比了强夯加固前后静力触探的结果,得到最佳加固深度与最佳夯击能,为强夯法加固软弱地基提供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4.
强夯加固粉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某机场飞行区进行强夯加固浅层粉土地基的现场试验,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等进行了监测,并在试验后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处理后消除了地层6 m深度范围内粉土地基的液化,同时改善了该范围内土层的工程性质。强夯前需采取降水措施,可有效避免出现夯坑内积水和场地局部液化现象,强夯加固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比较快。强夯施工间隔1 d后不同深度的超静孔隙水压消散比例都超过80%,间隔5 d后超静孔隙水压基本消散,点夯加满夯处理的加固效果整体上好于满夯,并且较小单击夯能和较多夯击次数的点夯施工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固效果,采用1 500 kN.m夯能点夯两遍和800 kN.m夯能满夯一遍的施工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地下水位变化对黄泛区地基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现场试验,对单击夯击能1200k N·m和1500k N·m分别在春、冬季进行强夯试夯,监测并分析了夯点下孔隙水压力、夯沉量及地基承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冻土层影响,冬季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单击夯沉量及累计夯沉量均小于春季,春、冬季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α分别为0.198、0.183;春季地下水位较高,强夯过程中浅层地基易液化;动力触探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季节性对比不明显,动力触探宜在强夯后一个月进行;春融期后强夯应进行井点降水,冬季强夯应先清除表层冻土。该结论的得出对于指导黄泛区地基强夯施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山谷型与滨海型两种不同土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开展了8000kN·m能级的现场强夯对比试验;同时考虑滨海大型工程建设地基处理施工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实施了10000,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对各场地不同能级试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与静力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采用8000kN·m夯击能处理山谷型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0~11.5m;处理滨海型下卧软弱夹层且存在地下水的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8.5~9.0m;②采用10000kN·m夯击能处理滨海山前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2~12.5m;③采用15000kN·m夯击能处理滨海型下卧软弱夹层且存在地下水的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④若采用梅纳公式的修正形式预估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其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建议为0.29~0.40;对于软弱下卧层浅、高地下水等不利情况应取低值,对于回填碎石层厚、且级配较好时可取高值。  相似文献   

7.
武玉龙 《土工基础》2011,25(5):79-81
分析强夯最佳夯击能以及强夯间歇时间的确定方法,并讨论超孔隙水压力在大夯击能强夯中的变化情况.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强夯工程影响深度约为11.0 m,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为9.0m.  相似文献   

8.
依托曹妃甸地区吹填土地基处理工程,阐述了高真空击密法的加固机理和关键工艺;针对该地区工程地质特点,对比了强夯和真空预压法适用范围,确定高真空击密法为该地区的施工方法,并研究了施工过程中不同深度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真空击密法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工程造价,强夯与真空排水相结合的工艺可以快速排出孔隙水和消散超孔隙水压力,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施工点夯的时间间隔设置,将点夯时间设置为9 d,超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后进行点夯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结合沉管砂桩与强夯法联合加固吹填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强夯过程中夯坑沉降量的变化过程、地层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强夯遍数的增加,夯坑沉降量呈现明显的减小的趋势;强夯荷载作用下,地层中孔隙水压力的上升是十分明显的,且随离开强夯点水平距离的增大,最大孔隙水压力出现的深度有所下移.利用上述方...  相似文献   

10.
依托青岛某地基处理工程,对上覆杂填土的淤泥质土地基进行加固,现场检测其加固效果.通过对夯击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在不同性质土层中的增长及消散规律的分析,计算了超静孔压的消散,提出了确定强夯夯点间距、有效加固深度及两遍夯击间隔时间等施工参数的方法及优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沿海下卧软弱夹层、高地下水位的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开展了3个试验区的强夯系列试验与对比研究。试验区A:14000,10000和8000 kN.m能级单点夯试验;相同能级(6000 kN.m)、不同压强夯锤对比试验,即34 kPa(18 t),50 kPa(25 t)和90 kPa(46 t)夯锤单点夯。试验区B:12000 kN.m能级强夯群夯试验。试验区C:15000 kN.m能级强夯群夯试验。通过现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与钻孔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对同一能级强夯前后、不同能级夯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沿海复杂地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上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及梅纳深度公式的修正系数,为同类地区高能级强夯工程的设计、监测与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0000kN·m高能级强夯作用下孔压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在沿海某回填地基上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对试验过程中不同深度与距离的孔隙水压力(以下简称孔压)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与分析,得到夯击过程中孔压增长与消散特征。结果表明:犬牙式孔压增量曲线显示的孔压消散速率较台阶式曲线为快,10000 kN.m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超过11.8m,主夯点间距宜为12 ̄13.5m,夯击击数宜为14 ̄16击。提出一些可供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黄河中下游粉土和粉质粘土地基,试验研究了插设塑料排水板条件下的强夯加固效果。证实了强夯施工时插设塑料排水板,可有效降低饱和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峰值,加快孔隙水压力消散,缩短施工工期;并可提高强夯夯沉量,减少夯击时对饱和土体的振动扰动,缩短触变恢复时间,由此插设塑料排水板可有效提高地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以填土层中低能级强夯试验为例,通过分析施工参数及试验结果,探讨确定强夯收锤击数方法和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结果主要表明,从统计学和宏观角度出发,夯点最后两击沉降量平均值Si调整±2cm,用占比90%以上的双控制方法确定强夯收锤击数满足工程要求;强夯有效加固影响深度内土体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Umax是影响深度以下土层的10倍;同一土层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与距离强夯位置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双控动力固结法是一种将电渗法和强夯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软粘土地基处理方法。文章介绍了双控动力固结法的作用机理、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该项技术的适用性。电渗降水能快速降低夯前地下水位和软粘土含水量,显著降低强夯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以及加快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达到提高单点夯最佳夯击能,故而利用双控动力固结法可达到显著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港口饱和软土地基处理为例,采用高能级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以确定施工参数和评价地基处理效果为目开展强夯置换试验研究。通过对单点夯试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的分析确定施工参数,并分析强夯置换墩体成型状态进而评价地基处理效果;通过对群夯试验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分析确定每遍强夯的间歇周期。试验结果显示:强夯置换墩体的形成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有特定的相关性,强夯置换墩体的成型深度决定了强夯置换影响深度,强夯置换墩体的形成利于场区地基土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相似文献   

17.
针对填海工程大厚度碎石回填地基,开展了3000k N·m、6000k N·m和10000k N·m的高能级强夯现场试验,通过夯前、夯后现场超重动力触探试验、瑞雷波检测和夯后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出不同夯击能下强夯的影响深度和地基加固效果。综合分析认为,3000k N·m夯击能影响深度约为6m,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 Pa;6000k N·m夯击能影响深度为6~9m,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 Pa;10000k N·m夯击能影响深度为9~12m,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 Pa。试验结果可为同类地区高能级强夯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丛瑞江  杨文  张叶山 《建筑科学》2012,(Z1):168-171
开山填海地层地质复杂、欠固结,承载力低,均匀性差,采用强夯加固是一种经济、安全的优选方案。广东珠海化工品仓储项目强夯工程加固面积大,为183702m2;采用的夯击能高,最大夯击能为10000kN·m;加固效果佳,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压缩模量Es≥12MPa,有效加固深度至岩层基面或不小于15.0m;从试夯、设计、施工、检测至评价资料齐全,是一项成功的工程实例,对于高夯击能在开山填海地层的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饱和盐渍土地基处理孔隙水压力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察尔汗盐湖地区的饱和盐渍土天然地层强夯和碎石排水桩加强夯进行孔隙水压力测试,重点探讨了碎石排水桩加强夯处理盐渍土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特性、强夯时孔隙水压力峰值与土层表面接触应力峰值的关系、不同夯击遍数下的孔隙水压力、排水桩的作用以及强夯夯击间歇时间等问题,对碎石排水桩加强夯处理饱和盐渍土地基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滨海含软土夹层粉细砂地基高能级强夯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粉细砂场地地基常分布有软土夹层或淤泥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处理难度大。目前采用高能级强夯加固滨海粉细砂场地的工程案例较少。结合具体工程研究了某地下水位较高且含软土夹层的滨海粉细砂场地上开展的5、8、12、15M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除5MN·m能级强夯试验区外,其余试验区均先采取高能级点夯加固深层土体,然后采用中等能级点夯加固夯点间土,最后利用低能级满夯加固地基浅层。对比分析了夯沉量和强夯前后的旁压、静力触探测试数据,发现夯击7~8击后夯沉量变化明显减小,每遍的单点夯击击数宜控制在8~9;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旁压模量和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均明显提升,高能级强夯能有效消除滨海粉细砂的液化势。试验场地内上述各个能级的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7.5、9、10.5、10m,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表征土体相对加固程度的提升系数沿深度大致呈直线下降。现场试验数据还表明,将地下水位降低到距地表以下2.5m有助于提高加固效果;软土夹层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加固效果及限制有效加固深度的发展,因受软土夹层的影响,场地15MN·m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明显偏小。建议在级配不良的滨海粉细砂场地上按照规范JGJ 79—2012中细颗粒土的标准来确定高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