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南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是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其中黎平、从江和榕江县是主要聚居地,这些地区至今仍保留有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木结构民居。本文以岜扒村为具体调研地点,对该地区传统木结构民居的现状,结构特点,安全性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当地民居木构件潮湿腐蚀,搭建随意,抗震构造措施不完善,易发生火灾等安全隐患,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提升该类房屋的安全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传统村落民族木结构建筑种类丰富,造型设计美观、多样,是传承和发扬地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苗、侗建筑在长时间的交融和渗透过程中展现出了部分共性,同时也在外观造型、结构设计和平面布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对黔东南民族木结构建筑造型设计进行继承和改进,提出了传承营建技法,并将梁柱分解化整为零,运用基本构件模数化,就地取材绿色化,皮异同骨法等大量传统技法,设计打造具有节能环保特性,集生产、生活、祭祀功能于一体的民族木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   

3.
安顺屯堡民居建筑结构主要分为木质结构、石头结构以及石木结构三种类型,不同材料的房屋构件有着其特定的构成形式。为了更好地探讨屯堡民居建筑结构的装饰艺术,文章介绍了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起源和形式,探究了屯堡民居建筑结构装饰样式,以期为安顺屯堡民居建筑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传统乡土民居承载着可供解读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营建智慧,千百年来,当地人为应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以生土为代表的营建智慧。文章针对河西走廊武威地区当前民居营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传统营建智慧与新型民居设计实践,探索了河西走廊乡土民居"适宜性"改造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毡房是新疆民居的典型代表,其传统建造过程中蕴含着宝贵的民间营造智慧和地方建造技术经验。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在传统哈萨克毡房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对结构构件放样、构件的成型与上色、毡房的搭建展开了深入研究,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哈萨克毡房的匠作传统与关键营造技术。该文为哈萨克毡房的建造提供理论技术指导,对哈萨克族民居建筑设计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宁夏隆德县红崖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等因素,从村落选址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以及民居建构智慧三个层面从出发,对民居绿色营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取其中蕴涵的绿色营建智慧,以期为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宁夏隆德县红崖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等因素,从村落选址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以及民居建构智慧三个层面从出发,对民居绿色营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取其中蕴涵的绿色营建智慧,以期为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时代语境下,黔东南苗族、侗族民居空间形态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记录黔东南传统建筑的科学肌理。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典型侗寨和苗寨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对代表性的民居进行了实际的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对比、总结归纳,发现随着时代发展、自然环境改变、民族融合、技术进步、生活方式现代化等因素的改变激发了苗族、侗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动态演化,这是苗族、侗族同胞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是传统与多元文化、现代技术的碰撞,也是传统民居空间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摘要 探讨时代语境下,黔东南苗族、侗族民居空间形态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记录黔东南传统建筑的科学肌理。 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典型侗寨和苗寨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对代表性的民居进行了实际的测绘,以及文献 资料整理、分析对比、总结归纳,发现随着时代发展、自然环境改变、民族融合、技术进步、生活方式现代化等因素 的改变激发了苗族、侗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动态演化,这是苗族、侗族同胞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是传统 与多元文化、现代技术的碰撞,也是传统民居空间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丽水地区地形复杂,资源丰富,气候特殊,其传统夯土民居在长期营建过程中形成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策略。文章以百山祖国家公园周边的18个村落为例,从气候嵌入性理论视角,通过气候分析软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浙南传统夯土民居的被动式营建智慧。研究发现,当地传统夯土民居在长期的自发式营建过程中,形成了适宜的被动式策略以改善居住热环境;这些策略与软件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了传统的营建智慧是对地理、气候的综合性应答。  相似文献   

11.
台风是浙东南地区传统民居之大敌。为了应对这一特殊的气候灾害,该地域的传统民居营建注重宏观环境的藏风、微观手段的避风、具体措施的抗风。其独特的营建技艺体现了地域性传统建筑高超的营建智慧。  相似文献   

12.
张凌寒 《城市建筑》2024,(6):162-165
永顺县芙蓉镇一轩街“两进院子”,是以两座土家族高规格民居为主体进行改、扩建的一座合院式建筑。其改造设计合理融入了场地环境,依据土家族传统院落形制,立足于景区大门的各类功能需求,丰富其建筑空间形态,体现了业主和匠师处理问题的营建智慧与巧思。同时,该项目活化利用老屋旧料,使传统民居实物得以留存,改善了匠师生态,并提升了其大木营造技艺,是民间对土家族传统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造设计的自发营建活动优秀实例。  相似文献   

13.
分析和解读了黔东南苗族民居装饰木构件的背景、文化内涵及传承。通过探索该地区苗族民居建筑装饰构件的成因,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创新建筑遗产的措施和方法。将苗族传统民居构件与新型建筑模式相结合,为研究符合当地文化特征的住宅建筑产业化模式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木结构技术在我国乡镇民居建设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解析了现代木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比较了现代木结构与传统木结构的异同,提出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我国乡镇人居环境的改善及建筑风貌的提升。以此为基础,通过一次项目实践的梳理,分析了现代木结构技术介入乡镇民居建设的设计流程,以及建筑方案设计、构件设计、专业协同等方面的设计要点,即模数化、精确化、一体化。以期为当下建设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乡镇民居提供多一种思路,促进中国乡镇建设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黔南州传统木结构民居,对当地民居的建筑及结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其减少原因,并提出深加工木材、钢材连接等加固措施,不仅仅能够保留传统木结构民居建筑特色,且能够改善民居环境及其使用的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等,并为当地木结构民居的传承及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洁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1):52-56转67
众多传统民居面临着去留抉择,工匠断代,匠场衰落,师承体系瓦解,导致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无法传承。探索传统民居的“源”与“流”,归纳构架特征和营造技艺,发掘传统民居大木构架的匠作谱系与流变关系,是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关键。云南汉式合院民居与江南传统建筑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明清时期大量江南移民进入云南,形成“汉来夷走”的态势,文化输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营造技术,云南汉式合院民居继承了江南建筑优越的结构适应性,并与本土构造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匠作体系,传承至今。通过对云南和江南合院民居的构架形式、构件特征和营造技艺的归纳,探索其中的系统性、关联性,促进对非物质营建经验及乡土建筑演化规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关中民居为研究对象,重点从绿色营建出发,结合环境等因素,通过村落选址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以及民居建构智慧三个层面对所调研的3县9镇45村3209户关中民居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取关中民居中蕴涵的绿色营建智慧,以期为现代民居的绿色营建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居是我国非物质营建经验的重要载体,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迁徙.随着历代江南民居营造技艺的输入,云南传统民居深受影响,其结构形式和节点构造在江南民居中都有迹可循.木构架是传统民居的内核,榫卯组合是一榀屋架立而不倒的关键,对传统民居的溯源,是发掘和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两地构架形式和榫卯节点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江南与云南传统民居的源流关系,为今后更深入的定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彬  刘茁 《华中建筑》2010,28(9):201-205
该文从湖北传统民居的构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其民居建筑从承重结构到大木构件的营造技术。通过对民居建筑与官式建筑的比较,分析其地方特色做法,梳理出湖北民间传统的大木营造工艺。  相似文献   

20.
民宿的核心在于对当地场所精神的表达。基于黔东南侗族民宿改建相关研究缺乏及民宿建设趋同化等问题,本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以肇兴侗寨为例,从行为模式、空间特性及设计符号三个方面,分析如何表达传统侗族村落的场所精神,并得出相应的改建策略,从民居选址、空间布局及符号设计等方面,为黔东南侗族民宿的场所精神表达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