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以上海市一典型住户为例,长期监测居住建筑室内的PM2.5浓度,温湿度以及住户开关窗行为。调查居住建筑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的PM2.5质量浓度水平,分析开关窗对室内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户在冬季及春季前期开窗时间集中在8:00左右,且开窗时长低于1 h,当室外温度持续高于11℃左右时,住户一天内开窗次数增多,开窗时间集中在8:00和16:00左右,而开窗时长也相应增加为1~4 h。做饭的影响导致住户室内PM2.5日变化规律呈现双/三峰特性,室外逐时变化规律则在冬季呈现单峰(峰值出现在9:00左右),春季峰值不明显。开窗之前,室内PM2.5浓度若远远低于室外浓度时,开窗将使室内PM2.5浓度升高,并逐渐接近室外浓度。开窗之前,室内PM2.5浓度保持升高/下降的趋势或是室内外浓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开关窗户对室内PM2.5浓度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夏冬季室内外PM_(2.5)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握雾霾天气大气环境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组先后于2013年6月~8月(夏季)和2013年12月~2014年2月(冬季)对北京地区一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及I/O比值变化规律进行了实时监测。实测结果表明:1)在建筑外窗关闭、室内无其他污染源且机械通风系统关闭条件下,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均为夜间高白天低,周变化规律为周一~周五呈逐渐上升趋势;2)冬季各月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均高于夏季各月的,对应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I/O比值也是冬季高于夏季;3)室外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灰霾天气条件下,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室内外PM2.5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无明显室内污染源时,室内外PM2.5浓度平均I/O比值为0.67±0.17。这表明,在近期上海冬季灰霾天气下,即使门窗关闭保持最小换气次数,室内人员暴露的室外PM2.5浓度可能仍然相当高;进而计算了典型活动模式下人员PM2.5吸入暴露量。结果表明,成人的全天总吸入暴露量要高于老人和儿童,人员室内总吸入暴露量占全日吸入暴露量比重较大,最大可达80%。  相似文献   

4.
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10、PM2.5、PM1的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3种天气时颗粒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关性,分析了颗粒物浓度与环境温湿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测试期间,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PM 2.5)占可吸入颗粒(PM 10)浓度比例分别达65%和87%以上;无明显室内源时,I/O比值小于1且随粒径减小而减小;室内外颗粒浓度相关性与粒径大小有关系,PM1、PM2.5的浓度相关性大于PM10。研究还表明,颗粒物浓度的关联性与天气状况有关系,多云、雨天和阴天时浓度关联性有显著差别;颗粒物的浓度受到室内外温湿度的影响,且受天气状况影响而呈现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导致关窗并开启空气净化器成为住宅中常用的净化手段,而长时间关窗带来的危害往往被忽视。模拟了雾霾天气下住宅中全时开窗及短时开窗2种开窗方式与空气净化联合使用时对室内细颗粒物(PM2.5)和CO_2浓度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当室外雾霾在中度污染(室外PM2.5质量浓度200μg/m~3)以下时,可以采取全时开窗与空气净化联合策略控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当室外雾霾污染严重(室外PM2.5质量浓度300μg/m~3)时,可以采取短时开窗与空气净化联合策略将室内污染物浓度在大多数时间段内控制在限值以下。合理的开窗通风与空气净化联合控制策略为住宅中应对室外雾霾与室内多种污染物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灰霾天气条件下,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室内外PM拍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无明显室内污染源时,室内外PM2.5浓度平均I/0比值为0.67±0.17。这表明,在近期上海冬季灰霾天气下,即使门窗关闭保持最小换气次数,室内人员暴露的室外PM2.5浓度可能仍然相当高;进而计算了典型活动模式下人员PM2.5吸入暴露量。结果表明,成人的全天总吸入暴露量要高于老人和儿童,人员室内总吸入暴露量占全日吸入暴露量比重较大,最大可达80%。  相似文献   

7.
于2015年4月~12月分别对北京市不同地点6所住宅的室内外PM_(2.5)的浓度进行了同步测试,并通过样本检验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住宅室内外环境中PM_(2.5)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6所住宅室内外PM_(2.5)浓度在时间序列上呈非均匀分布,经T检验显示差异性显著。2)不同住宅室内外PM_(2.5)的浓度比即I/O的平均值在0.674~2.673之间变化,测试时段内开窗情况下室内有污染源的住宅的I/O平均值大于1,关窗下室内无污染源的住宅的I/O平均值小于1。3)正常天气和雾霾天气下室内无污染源时,室内外PM_(2.5)的线性相关性较好。室内有污染源,室内外PM_(2.5)的Pearson相关系数出现负值,室内外PM_(2.5)的线性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雾霾影响下的人员开关窗行为调查为手段,了解和探析雾霾影响下人们的开关窗行为,据此提出相应的室内细颗粒物(PM2.5)污染控制方法。从认知与关注、开关窗习惯和室内PM2.5控制措施3方面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以控制人员开关窗行为为目的的PM2.5可感知措施、宣传、技术展示等方法来引导建筑使用者的合理开关窗行为,为健康建筑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品德  曾敏 《重庆建筑》2021,20(10):42-45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空气污染愈加严重,有关PM2.5的信息受到广泛关注.PM2.5具有粒径小和成分复杂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会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PM2.5的治理不仅限于室外,室内PM2.5的治理也至关重要.由于城市办公族大部分时间待在办公室内,对室内PM2.5的治理便成为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该文介绍了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标准,分析总结了室内PM2.5的治理方法,可为室内PM2.5的治理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于2015年4—12月(除7,8月外,每月一周)实测了该幼儿园室内外PM2.5浓度,结果显示:室外PM2.5质量浓度中位值为60.6μg/m~3,室内PM2.5质量浓度中位值为32.5μg/m~3;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系数达0.74,检测期间平均约有52%的室外PM2.5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进入室内,室内55%的PM2.5变化由室外颗粒物源导致;实测期间,时均I/O值为0.69,变化范围为0.1~5.46;I/O值受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随室外PM2.5质量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室外PM2.5浓度较高时,I/O值随换气次数减小而减小,室外PM2.5浓度较低时,I/O值随换气次数减小而增大;室外空气湿度与室内外PM2.5浓度正相关,室外风速与室内外PM2.5浓度负相关,而室外温度对室内外PM2.5浓度影响有限,但与I/O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屋顶绿化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与改善作用。通过在重度雾霾天气下测试西安某绿化屋顶,以PM2.5、PM10为指标,研究了屋顶绿化在冬季对室外环境的净化及其对雾霾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所测试的绿化屋顶PM2.5浓度降低了1.8%,PM10的浓度降低了2.3%。同时以PMV-PPD为评价指标,评价了屋顶绿化对室内环境热舒适的影响,并分析了屋顶绿化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道路行道树绿带植物群落为材料,对45个样方分别进行减尘率以及不同高度、宽度、时间条件下PM2.5浓度的测定,分析行道树绿带对PM2.5细颗粒物的滞尘效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显示,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对PM2.5滞尘效应的强弱顺序为:乔草型乔木型草坪型乔灌型乔灌草型灌草型;植物种类丰富,具有乔木、草本植物或灌木球零散布局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PM2.5的滞尘效应较强;群落垂直空间中PM2.5在10m高处浓度最高,5m处最低;而PM2.5浓度在群落水平空间的中心位置最高;群落中PM2.5随时间的大致变化在9:00浓度最低,之后曲折上升,在15:00达到最高,随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4)
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结合博物馆类型建筑特点,监测分析了3个典型区域(展厅、公共空间、办公室)室内空气PM2.5整体水平;通过分析典型雾霾段室内外PM2.5浓度I/O值,研究各区域室内外PM2.5浓度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室内外PM2.5浓度线性方程,分析影响各区域浓度的因素。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及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治理中国科技馆PM2.5污染措施,旨在为博物馆类型建筑室内PM2.5污染研究及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某办公建筑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质量平衡方程对西安市某办公建筑室内颗粒物浓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该建筑室内外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实时监测。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室内外监测浓度线性拟合曲线及室内浓度随时间的指数拟合曲线,对该普通办公房间室内颗粒排放源及室内颗粒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建筑室内PM10的平均发尘为7.93~12.48 mg/h,室内PM2.5的平均发尘为2.89~4.08 mg/h;室内PM10和PM2.5呈现指数变化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室外PM2.5可通过新风及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至室内,室外PM2.5较高时尤为明显,结果导致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上升。为了研究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在2015年夏季对重庆某办公建筑中采用不同空调形式的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发现: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非空调房间室内外PM2.5浓度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59~0.76、0.47~0.76、0.71~0.91。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系数的排序为:集中式空调环境(0.94)非空调环境(0.92)分体式空调环境(0.77),研究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气象台天气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市雾霾天气季节性特征明显,在冬半年出现雾霾天气的频率越来越高,恶劣的空气环境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PM2.5浓度的升高则是形成雾霾天的直接原因.文章选取杭州主城区运河段一个典型沿河住宅小区,通过实测住宅小区居住环境中PM2.5浓度及室外气象参数(如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探索PM2.5浓度与室外气象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模拟研究掌握沿河住宅小区PM2.5浓度分布及变化规律提供依据,为改善沿河住宅小区空气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别在夏、冬两季典型霾过程期间,对上海地区自然通风房间的室内外空气中PM10、PM2.5的逐时变化进行了连续实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霾天无论室内或室外,PM2.5均为颗粒物浓度的主要贡献者。利用实测数据讨论了PM10和PM2.5间的关系和室内外浓度I/O规律。PM2.5/PM10的变化范围在夏、冬两季实测霾过程中分别为0.741~0.984和0.788~0.957。此外,实测结果说明,在霾天气下通过单边自然通风来改善或维持室内空气质量将不会有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冬季雾霾期间中学教室室内污染物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地区中小学教室冬季多采用集中供暖或分体空调,教室长时间密闭,室内空气质量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较大。本文以济南某中学教室为例,通过对教室和室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等连续一周的测试,给出了室内外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等参数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为雾霾条件下教室内新风量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地区某临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实时监测室内外PM2.5的计重浓度。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室外PM2.5污染较为严重;室内无污染源情况下,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低于室外;室内外质量浓度比(I/O)随气象参数变化波动范围较大。根据监测结果,为了有效解决集中空调系统室内PM2.5的污染问题,本文对现集中空调系统常用的G4+F7以及G4+F9两种不同空气处理机组的过滤器配置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过滤器性能试验表明,G4+F7和G4+F9两种组合均可有效去除PM2.5。  相似文献   

20.
以西安某高校教室为研究目标,运用相关仪器进行实地监测及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教室内温湿度变化及PM2.5、P M10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季教室内温度的变化与上课时间的安排及课间人员的流动密切相关,冬季节正常天气下教室内湿度与温度两者之间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雨降雪天气教室内相对湿度变化受室外湿度影响波动较大.室外PM2.5及PM10浓度与室内两者的浓度均有显著正相关性,教室朝向对PM2.5及PM10浓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