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交站点的布局影响了整个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服务品质。评价或优化站点布局的文献对公交服务的供需匹配程度的关注较少。基于此不足,综合使用了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来研究公交服务需求与供纟合的匹配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评价站点的布局情况。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的硏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研究区域內公交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匹配良好,公交站点的分布基本满足来自职住分布的需求。(2)局域上:部分公交站点的设置存在问题,对应区域存在供需失配现象,基于空间统计的方法表明,该失配现象在少部分站点所在区域相对更明显。本文中的方法可应用于公交站点布局实际案例的评估,亦可应用于相关站点布局优化方法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口迅猛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共交通站点的空间可达性对引导公交出行起了关键作用。研究分析了影响公交站点可达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城市道路网的密集程度对公交站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借助Arc GIS,以道路网、公交站点数据为基础,对公交站点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城市不同站点的空间可达性水平,为城市规划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空间可达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朱鲤 《城市公用事业》2014,(1):26-30,66
该文结合上海市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对上海市公交站点布局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站点分类进行了阐述,对现状站点布局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小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其主要功能与城市轨道交通类似,都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并且承载了这个城市中相当大量的客流。虽然在老城区中受限于建成环境以及经济体量的限制,并没有必要把每个快速公交站点建成城市综合体(立体布局),但"城市综合体"所包含的功能却可以在平面上分解在快速公交站点周边(平面布局)。本文以厦门市快速公交1号线的东芳山庄站为例,分析了站点周围空间的现状问题,讨论如何在点与线的层面上通过城市设计将新建的快速公交站点与周边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分析了什么样的空间更可能给站点周边的老城带来活化。最后,结合站点周边现状用地使用情况,提出可能的空间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铁路站点与城市空间发展如何匹配,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正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从多站点格局、城市交通及城市用地格局、多站点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国内外典型城市比较研究;指出应加强城市规划与铁路规划的对接,充分发挥铁路站点的优势,建立依托站点的多中心格局,实现化整为零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并建构多站点与城市空间结构理想模式,对多站点结构、城市交通优化、多中心结构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交系统作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优化设计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能力、使有限的道路发挥最大的效用。作为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站点的合理布设对于人流、车流密集的大型商业区而言至关重要。该文以台东商业区为例,在对该地区公交站点布设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公交站点布设及覆盖范围、公交站点与大型商业区出入口人流量的协调以及对大型商业区内人流引导方面提出优化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文含 《规划师》2009,25(12):58-62
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具有吸引效应、空间分异效应和地价促进效应。基于二手数据资料,居住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构成可以参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开发强度的确定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基于传统居住区与轨道站点导向的居住区布局结构比较,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用地规划应强调“轨道站点接驳公交站点”与“社区中心-居住单元”的空间耦合,采用中心城区、郊区不同地域的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快递物流站点布局、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城市开放空间以及快递物流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城市规划层面、景观设计层面、技术管理层面对快递物流站点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设计模式进行优化,一方面解决物流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使城市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推动城市开放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汇总2020年初受到COVID-19疫情严重冲击的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共计25,244个确诊病例的地理分布信息,并结合多类型城市交通大数据的基础上,将武汉7个传统中心城区的93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构建OLS和GWR模型分析各街道的路网密度、道路可达性、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以及公交站点分布等4个典型交通驱动因素对于疫情传播的影响特征,并得出如下结论:(1)路网密度对于疫情传播的影响不显著;(2)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与疫情传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轨道交通线路极有可能成为城市中疫情传播的“高速走廊”,而公交站点分布与疫情传播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低于轨道交通站点分布;(3)道路可达性与疫情传播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最后探讨了相关交通优化措施,提出构建有效的城市交通“平疫转换”体系,并基于此加强城市的韧性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0.
白舸  文思思 《山西建筑》2012,38(12):4-6
从设计艺术之美的角度出发,对武汉城市公交站点进行设计研究,分析了武汉公交站点对审美与艺术的需求及体现形式,描绘出武汉城市公交站点的美好蓝图,指出公交站点的形象转变有利于武汉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扩大影响力及知名度。  相似文献   

11.
李林 《华中建筑》2011,29(6):70-72
在城市这个大聚落中,汽车客运站是一个重要节点。对于其所在的城市而言,车站不单是一个用来交通中转的空间,车站本身也是一件展品、一处平台、一个文化符号。文章结合浙江东阳汽车客运西站的设计分析,阐述了生发于特定城市环境脉络的车站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国内现有的大型铁路客运站,除个别新建的大型交通枢纽外,多数利用地面广场进行旅客集散、车辆停靠、与公共交通接驳等交通组织。随着城市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地面空间变得局促和紧张,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发展和扩建的选择。天津海河东路地道及主广场地下工程是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整合了城市地道、城铁出站集散、公交车站、停车场等功能的综合性地下空间。该工程解决了原天津站站前广场停车、车辆进出站、旅客进出站的矛盾,并改善了天津站及附近海河沿岸城市景观。笔者将通过该工程的介绍探讨如何利用地下空间改善铁路客运站的交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世彬 《山西建筑》2010,36(16):26-27
针对早期建设的客运站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山西省晋城市汽车客运车站为例,结合汽车站建筑设计原则,对规划用地进行了分析,提出功能区域规划,阐述了设计理念,介绍了交通流线设置和景观设计,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吴尧  肖艳阳 《山西建筑》2008,34(11):50-51
从土地利用和交通一体化的角度入手,阐述了基于以公交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在城市微观地区开发中的规划结构、密度特征、设计特征等,并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及措施,从而为城市微观层面土地开发如社区、城市中心区等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高峰时段公交车排队进站停靠过程中存在人车相互等待、双向耗时的普遍现象,以西安市钟楼公交车停靠站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梳理解析,从系统整合层面,实用可行视角,提出疏散整合现有公交线路站点,实施划分停靠站组、改进站台设计、创新完善公交车进站停靠模式等构想和措施,以期促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化带来的居民体力活动减少而引起的健康问题,在城市公共交通站点、街道绿化、候车亭环境等方面,对如何营造活力的公共交通环境作了初步的探讨,以促进居民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提高人们的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和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不同的层面上,公交优先有不同的内涵,本文从规划优先是前提,政策优先是保障运行优先是基础三个层面论述了城市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化交通结构,提高公交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常州市建设了快速公交系统(BRT)1、2号线。介绍了对BRT线网模式的规划,最终选用了半封闭线网;站台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路中侧式站台;在交通组织措施方面,着重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信号优先、行人过街系统;最后介绍了路面铺装材料的选用。  相似文献   

19.
陈蕾伊  姜碧华 《城市建筑》2014,(33):304-304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测量、等方法,搜集了大量有关杭州公交车站设置的数据信息,对照标准体系,总结出了如下问题:公交站站距偏近、港湾式车站长度不够、首末站场站不足、公交车站与交通节点距离过近和公交车站占地过大等。  相似文献   

20.
林俊庭 《山西建筑》2008,34(17):64-65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的考察,总结出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规律,结合对客源构成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站场核心区、次区域和协调好区域的三级圈层结构,以协调好各种交通设施的布置和城市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