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西部钻孔应变仪台网工作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西部钻孔应变仪观测台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采用的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具有10^-10量级的应变灵敏度和小于10^-7/a的飘移。9台仪器分别安装在新疆、甘肃与四川的乌什、西昌和武都等台站,以观测因构造活动引起的地壳应变能的积累,并研究相关的地震前兆特征。总结了台网建设与观测工作,及其用于对台站附近发生的强震的监测预报结果。其中,4种类型的震前异常应变变化较为明显:(1)应变固体潮畸变与年周变畸变;(2)幅度达10^-6应变的积累.并伴随压、张性跳变;(3)异常应变积累持续时间达数月;(4)测得的主应力方向震前向震中方向偏转。最后,对发展我国井下观测技术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疆天山地区24 a的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分析144个M≥4.0级地震的应变波记录数据。研究发现,在39个地震前出现明显应变波,其特征如下:(1) 周期为3~16 d,以3~7 d为主;(2) 应变波振幅为10-7~10-5,以10-6居多;(3) 随震级由小到大应变波有下列特征:① 应变波图像从简单到复杂;② 仪器记录应变波的比例逐步增强,从17%逐渐提高到100%;③ 仪器记录应变波的距离由近而远,并呈指数分布特点;④ 应变波持续时间逐步延长,从小震的几天到巨震的几年;⑤ 应变波出现、结束、最大幅度出现到地震发生时间间隔由短到长。应变波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在震前,与地震时才出现的地震波截然不同,这对灾害性地震预测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不同类型砂土在多向地震荷载输入条件下的动单剪试验,采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通过室内动单剪试验实测结果确定模型参数,选取包括大震、中震、近场、远场以及不同土质条件的148组具有完整记录的多向地震荷载时程对不同类型砂土试样进行单向和多向加载,分别进行应力和应变控制式动单剪试验,计算分析震级、震中距以及砂土特性不同的条件下多向地震荷载对砂土震陷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向地震荷载对砂土震陷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多向和单向水平地震荷载引起的砂土竖向应变比与震级、震中距和砂土特性密切相关,震级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大;震中距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小;砂土相对密度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大。另外,在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荷载试验条件下,多向和单向水平地震荷载引起的砂土竖向应变比差异较大,前者比值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高耸烟囱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高耸烟囱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对180m钢筋混凝土烟囱和45m砖烟囱分别进行了1:40和 1:15比尺的振动台模拟试验研究,并采用波动理论对试验模型进行了动力比较分析。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地 震作用下,高耸烟囱的地震响应以一阶竖向振动为主,最大应变随地震烈度的增加逐渐从顶部附近向下移动到1/3-1/2 高度附近;水平地震作用下高耸烟囱以二阶以上振型振动为主,最大应变部位在2/3高度附近。针对烟囱结构薄弱部位随 地震烈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阐明了计算高柔结构和特定条件下某些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念了超基性岩分布特征,并划分了以中带为主的南、北三带。石棉矿床类型有以“黑木林式”为代表的热液蚀变型和以“煎茶岭式”为代表的多金属伴生型。  相似文献   

6.
饱和软黏土震陷对建构筑物基础及地下结构受力状态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循环加载不排水总应力土体本构模型,建立了软黏土中含桩基础地下结构场地震陷数值模型,利于离心振动台试验进行了模型验证,对比了单桩、群桩及含桩基地下结构场地的土层震陷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随着地震作用强度的增加,震陷量级呈现显著非等比例的加速增长,针对本文算例,地震峰值加速度增大1倍,震陷量最大增长倍数可达7至12倍;相较于单桩,群桩基础及含桩基地下结构可显著降低土层震陷,本文算例中震陷降低程度分别可达10%~40%和20%~50%;地下结构的存在引起的地震波反射可导致深部土层震陷增加,本文案例中震陷量最大增幅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建筑材料学报》1998~2002年发表的376篇论文为统计样本,对其引文量、引文语种、引文类型、引文年代分布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5年中刊发的376篇论文的引文总量为2815篇,篇均引文量为7.51篇;引文语种以中英文为主,占总量的97.41%;引文类型最多的是期刊;引文年代集中在1991~2000年,但2000年之后的引文量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8.
《白蚁科技》2012,(2):33-35
从新建预防处理方式、建筑类型、建筑结构、外部环境、发生规律等方面对成都市城区房屋建筑蚁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新建预防正常处理蚁害发生面积占调查蚁害发生总面积的比例最低,为10.49%,新建预防正常处理效果明显;居住建筑发生蚁害的数量占蚁害建筑总数的比例为83.59%,显著高于其他建筑类型;无地下室的房屋建筑蚁害发生数量占蚁害建筑总数的比例为93.19%;蚁害主要发生于房屋建筑的1楼;房屋建筑周围直接与绿化土壤接触发生蚁害数占调查蚁害发生总数的比例为73.74%,较易发生蚁害;房屋建筑蚁害发生与环境中绿化有无蚁害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厦门填海土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振动台对厦门填海土做了一系列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填海土的动孔压有一定的滞后性,规律性较差;其残余应变受加速度和密度的影响较大;残余应变的值很小,最大只有0.15%左右,据此算出的地基震陷变形为毫米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建立了填海土的振陷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建材与装饰》2007,(4X):26-27
根据成都市房产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3月份抵押物业20宗,抵押总面积为16.07万m^2。从图示可以看出,抵押物业类型包括住宅、商业、车库、办公等物业类型,其中住宅物业的抵押面积最大,约为7.49万m^2,占3月份抵押物业总面积的47%;商业物业的抵押面积也比较大,占到了抵押物业总面积的27%,而办公物业和其他类型物业的抵押面积相对较小,分别占抵押总面积的2%和7%。这一情况也反映了抵押物业主要是以价值比较大的商业物业和住宅物业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盐岩力学特性应变率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层状盐岩体矿床中的NaCl岩盐与无水芒硝盐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进行10-5~10-3 s-1范围内单轴压缩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应变率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应变率范围内,NaCl岩盐与无水芒硝盐岩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基本不随加载应变速率而变化;同一应变速率条件下,无水芒硝盐岩强度略高于NaCl岩盐;两类盐岩的泊松比均随加载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加载应变速率的增大,试件在峰值应力点处的应变减小,其变形模量与加载应变速率呈对数关系;试件破裂方式不随加载应变速率而变,NaCl岩盐试件破裂为柱状劈裂或楔型剪切,而无水芒硝盐岩则表现为单斜剪切。对扩容应力与极限强度之比统计结果表明,盐岩扩容应力与极限强度之比(平均值)为87.3%~91.0%,表明盐岩在扩容之前均具有很强的变形能力。由试验结果可知,在其他安全稳定条件满足的前提下,盐岩溶腔储气库运营中、腔壁应变率在10-5~10-3 s-1范围之内,可以保证储气库腔体的安全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地震作用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状态判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地震作用下坡体内部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率的计算方法,并利用有限元计算和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坡体内部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率与边坡动力安全系数的对应关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边坡稳定性状态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利用坡体内部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率来判别边坡地震稳定性状态的方法。结果表明:当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率K=100%时对应边坡稳定性状态为不稳定,当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率100%K≥90%时对应边坡稳定性状态为欠稳定,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率90%K≥85%时对应边坡稳定性状态为基本稳定,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率K85%时对应边坡稳定性状态为稳定。研究结果对于震后边坡稳定性的快速评价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周期地震动特性的研究对自振周期较长的大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震级大小和震源机制对长周期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震级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较为明显,震级越大,长周期地震动的成分越多;与走滑型地震相比,倾滑型地震的垂直向长周期成分更为丰富;走滑型地震的水平向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高于正断层型地震的水平向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应力条件下大理岩峰前卸围压试验和能量原理,研究岩样吸收应变能、塑性变形及裂纹扩展耗散应变能、环向变形消耗应变能和弹性应变能储存及释放的能量转化全过程特征,揭示其损伤破裂演化的应变能转化机制。峰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较耗散应变能多,耗散应变能仅在临近峰值强度点附近才明显增加。峰后应力快速跌落伴随着弹性应变能的迅速释放和快速的塑性变形及裂隙扩展所耗散应变能。峰前、峰后应变能转化速率均随卸荷速率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特别是峰后转化速率增大得更为剧烈。而初始围压对应变能转化速率的影响与卸荷速率密切相关,快速卸荷时应变能转化速率随初始围压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较慢速卸荷时随围压变化相对不明显,但初始围压增大明显加强峰前弹性应变能储存。峰后弹性应变能释放速率远大于环向变形消耗应变能速率,而吸收的应变能约与耗散应变能基本相等,故高应力强卸荷条件下硬性岩石常表现为近垂直于卸荷方向的张性破裂或劈裂特征,甚至出现岩爆现象。高应力强卸荷条件下大理岩具有峰前快速储存较多弹性应变能和相对较少的损伤耗能,而峰后弹性应变能快速大量释放和耗散,并伴有相对较快速地向卸荷方向的张裂变形消耗应变能的释放与耗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循环加卸载下塑性混凝土强度及变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塑性混凝土在单调和循环加卸载下的试验,对不同加卸载作用下塑性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循环加载后塑性混凝土的强度与单调直接加载相比有所降低,变化幅度均在10%以内;当循环加卸载最大荷载为单轴强度的60%时,塑性混凝土峰值应力大于其余循环水平下的峰值应力。塑性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总是滞后于加载曲线,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形成了封闭的塑性滞回环。滞回环面积的大小与循环加载最大荷载密切相关,与循环加卸载的次数无关,随着循环加卸载最大荷载的增大,滞回环面积相应增大,但滞回环的斜率保持不变,即变形模量保持不变。循环加卸载影响了塑性混凝土峰值应变,单调直接加载峰值应变大于循环加卸载作用后峰值应变。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纤维单元模型,对在横桥方向存在偏心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了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通过对断面损伤状态、残余变形、变形反应时程、混凝土应变反应时程分析,探讨了偏心桥墩在横梁悬挑方向产生很大的单向变形和残余变形的特点。指出在进行偏心桥墩的地震反应分析时单向输入地震波也应考虑输入方向,双向输入地震波对残余变形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辉 《山西建筑》2007,33(27):83-84
分析了地震剪力系数的意义,探讨了相对于89规范新规范对抗震设计反应谱的修改,提出了新规范设置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的目的,就如何控制结构的剪重比进行了研究,以保证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斜坡震裂变形力学机制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为了深入分析斜坡在地震中的震裂变形破坏形成机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斜坡震裂变形和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振动台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单面和双面斜坡震裂变形的力学机制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地震中地震波的作用,将使坡体应力场出现重大变化,坡体尤其是坡面上将出现量值和方向不断调整变化的反复拉剪作用,是坡体(面)震裂变形甚至破坏的重要原因。分析还认为,拉剪作用有3种表现形式,即初动拉剪加速破裂效应、重复拉剪破坏效应和双坡共剪破裂效应,并结合实例对3种破坏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为预测震裂斜坡破坏提供了有力参考,也为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