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低碳城市的意义与路径已有诸多的研究文献,本文聚焦于低碳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研究进展与规划策略,以期明晰规划师在构建低碳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提供常用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从适应性策略出发,讨论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策略,之后重点探讨了减缓性策略指引下的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及规划.基于现有研究文献,笔者总结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在都市区和社区两个层面上探讨了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框架与指标体系,提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空间形态规划策略.文章结尾探讨了现有研究与规划实践给中国规划师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城乡规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平台,城市规划决策者需要有能力明确指出相关的基本排放数据:包括不同规划方案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规划范围的主要排放源头,排放结构等,编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作为行动计划实施的依据.要科学地建设低碳城市,以城乡规划建设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规划要求.但目前我国以地方城市区域为空间单元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的工作都还不够,影响了城乡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的发展和推进.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城市或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回顾,以英国的莱斯特市和伦敦市,美国的纽约州和纽约市、及加拿大温哥华市5个尺度规模不同的地方区域近年编制的温室气体清单为例,总结其对我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参考作用.最后指出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启示,并提出三个基本方法和原则:(1)城乡规划建设政策职能匹配;(2)明确解释城乡空间边界的影响;(3)减排目标与进度成果数据公开.  相似文献   

3.
天津城市规划低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天津作为全国低碳建设试点城市,探索符合市情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发展道路成为目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而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需要尽快完善和提升规划编制技术手段和内容,建立规划低碳化评估体系和规划对策。本文从碳排放机制入手,研究城市规划中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分析和预测规划的低碳化程度,揭示规划建设与低碳城市建设的耦合关系,同时开展规划策略研究,促进天津市城乡规划的低碳化、宜居化、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显著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产生地。许多学者从较为宏观的城市尺度和较为微观的建筑尺度开展了大量研究,如低碳城市、低碳建筑等,但对于低碳城市规划中的中观层面,即城市街区尺度,相关研究较少,也较为零散。然而,城市街区是实现低碳城市目标最基础的空间单元,在这个层面进行低碳规划被认为是最为有效和灵活的手段之一,十分重要。以城市街区建筑群为对象,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总结,着重归纳、整理了建设低碳城市街区建筑的三类技术方法:单体建筑的低碳措施、街区空间形态以及街区碳汇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如何定性定量地影响街区建筑碳排放,为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和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段莹 《云南建材》2014,(3):31-33
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进行研究。本文对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低碳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温室气体清单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是重要的,可以提供具体制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政策的客观科学基础。本文阐述城市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性,回顾目前在地方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工作,讨论它们对地方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应用局限。再指出可以按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为平台,把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框架进一步深化,建立一个按低碳城市发展政策手段和治理职能匹配的清单框架,并考虑到空间边界对排放量计算的问题。城乡规划管理作为协调城市地域内经济、社会活动和土地、资源使用、基建等元素的法定平台,需要按规划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加强城乡规划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效用和操作性。最后建议在此理念和初步研究成果上,进一步开展未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入手,初步分析广州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的构成与趋势,比较研究有代表性的国际城市的温室气体清单,并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为例,针对碳排放较大的工业、能源供应、交通、建筑和废弃物处理等主要领域,从城乡规划角度提出增加碳汇、产业转型、空间重构、交通组织、绿色市政与资源利用、绿色建筑等低碳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气候变化涉及的科学问题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低碳城市遂成为遏制全球增温的首要选择.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则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笔者论述了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的关系,从理论研究、行动计划两方面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怎样解决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重大难题。自2003年以来低碳城市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被认为是遏制全球气候问题的首要选择,而作为构建低碳城市的低碳城市规划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该文对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总结,并对部分低碳城市规划实践做了介绍,以期能够为未来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城市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通过规划、建筑设计施工、交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供求规划等领域,城市的建设过程可以提供有效及必要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城市规划的思维也要因此而作出改变,向如何可以通过城市发展创新模式和决策,在"减缓"(mitigation)和"适应("adaptation)两大战略方向应对气候变化。本文先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其对城市发展建设带来的挑战作出表述,同时也分析了当前世界上其他城市的应对方法及手段作为参考。最后,本文建议以低碳城市为目标的整合城市规划决策体制框架,对目前传统城市规划过程作出目标及方法上的修改,以达到控制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规划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并在对国内外城市规划应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在城市规划领域内,需从目标、动力、理念、空间、设施及管理上6个层面更新传统思维,指出我国城市规划发展方向是应合理化国内的城市空间规划;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使用;促进国家和地方的平衡发展;确保空间和环境质量和高品质生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related studies on urban carbon emission inventory, and especially analyzed current studies on the urban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in China.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our cases, it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carbon emission inventory in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as a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t thus concluded that city planners in China have duty-bound oblig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to apply low carbon ideas into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nd the in-depth study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ventory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scientific value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 and tendency of urban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of Guangzhou, and compared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of representative international cities. Taking Guangzhou Haizhu Eco-c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put forward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s and strategies such as increasing carbon sink,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patial restructuring, traffic organization, green civil engineering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green building for the main carbon-emitting fields such as industry, energy supply, transport, building and waste disposal.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the limited efforts of Indonesian cities and urban areas to overcome high pro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alikpapan and Palembang are two cities that have demonstrated intriguing efforts to reduce such emissions. This paper aims to add to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recent progress of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drivers of low-carbo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such drivers can influence the success of low-carbon agendas. Four perspectives of analysis are adopted and tested using Balikpapan and Palembang as study cases: (1) public policy, (2) collaboration, (3) infrastructure and (4) knowledge creation and utilization. This study offers critical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adoption of the four perspectives as an integrated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complexity of low-carbon urban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唐斌  阳建强 《中国园林》2022,38(1):124-128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下,对绿色低碳城市更新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与难点。梳理分析了韩国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概念内涵、研究进展、指标体系,通过清州案例介绍了韩国低碳绿色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指标和技术体系,以及碳排放量计算的逻辑方法等,剖析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韩国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包括:引入明确的绿色低碳城市更新概念;将绿色低碳城市更新纳入国家重点研发与示范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参与指标体系构建;以研究为基础,通过国家和地方的努力创新和修正相关制度体系;运用系统化手段对更新区各耦合体系进行全局性的更新规划和全面的绿色低碳升级等。  相似文献   

16.
秦波  邵然 《城市规划》2012,(6):33-38
基于北京1400份居民的建筑和出行能源消费行为问卷数据,利用空间统计工具LISA确定高(低)直接碳排放居民的聚集社区,进而通过五个社区的案例研究,探讨居民直接碳排放和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建筑密度、土地利用形态、就业可达性和公交可达性均对居民的直接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合理规划空间形态是构建低碳城市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地既是重要的碳汇,也有可能成为排放源,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增强自然保护地减排增汇能力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尚无相关研究与实践。系统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国际自然保护地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中国自然保护地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框架:首先,提出了衔接国家标准、对标国际惯例,自下而上为主、兼顾自上而下,突出关键类型、强调自身特点3条核算原则;其次,从核算气体、核算边界、关键类别、排放水平、排放因子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总结了核算方法,并建立了包括前期准备、数据调研、具体核算3个阶段共7个步骤的核算流程。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自然保护地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框架,能够帮助提升自然保护地减排增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对相关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