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碳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暖是人类当今面临的重大威胁。城市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区域之一,减少城市碳排放是建筑师的责任,也是目前相关研究的前沿热点。城市街区是构成城市整体空间的"细胞",是城市系统实现低碳目标的基础空间单元,也是低碳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该文从城市街区碳排放计算与评估、碳排放与街区形态关联性、低碳绿色街区形态设计策略与导控方法等相关方面,对目前已有的低碳城市街区形态导控方法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沛儒  李铮伟 《规划师》2013,29(3):68-74
现有关于碳足迹评估的文献多数依赖由上而下的经济系统输入输出方法对国家范围或区域尺度进行分析,或者局限于应用由下而上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分析单一建筑系统。如何从街区或小区范围(即城市设计尺度)来评估低碳城市绩效,以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仍然有待研究。研究选取澳门城市中心区的2个面积约为1 km2的街区—新口岸区和佑汉区,进行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类型、能耗与碳排放关系的分析,根据建筑的碳排放和太阳能接受度分析结果,归纳出低碳城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城市碳排放清单的研究,尤其对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四个案例就城市规划师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城市规划如何应用城市碳排放清单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中国城市规划师将低碳理念引入城市规划领域也成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深入研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减缓气候变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利用热环境分析软件DUTE对街区尺度的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广州地区建筑密度、容积率、架空率、下垫面材质等因素对街区热岛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条件寻求可操作性较强的城市设计策略,改善城市热环境,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5.
街区尺度和路网密度不仅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影响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小街区密路网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土地混合利用程度,鼓励居民使用步行或自行车低碳出行。该文通过对相关规范、步行距离、学术研究的总结分析,认为以低碳为导向的街区尺度应该控制在100~200m范围,各类路网总密度达到10km/km~2~16 km/km~2。通过对国内6个低碳城街区尺度、路网密度的比较发现,部分低碳城的街区尺度偏大,道路密度偏低,难以达到低碳交通的目标。建议通过街区二次划分、道路截面改变等相关措施进行改善,促进市民低碳出行,减少交通碳排放。  相似文献   

6.
城市尺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低碳城市构建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且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低碳城市发展路径和行动策略选择的基础;同时,关键部门的清单也为低碳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提供直观准确的定量依据。现阶段基于国家尺度的温室气体计量框架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入手,初步分析广州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的构成与趋势,比较研究有代表性的国际城市的温室气体清单,并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为例,针对碳排放较大的工业、能源供应、交通、建筑和废弃物处理等主要领域,从城乡规划角度提出增加碳汇、产业转型、空间重构、交通组织、绿色市政与资源利用、绿色建筑等低碳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乡规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平台,城市规划决策者需要有能力明确指出相关的基本排放数据:包括不同规划方案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规划范围的主要排放源头,排放结构等,编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作为行动计划实施的依据.要科学地建设低碳城市,以城乡规划建设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规划要求.但目前我国以地方城市区域为空间单元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的工作都还不够,影响了城乡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的发展和推进.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城市或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回顾,以英国的莱斯特市和伦敦市,美国的纽约州和纽约市、及加拿大温哥华市5个尺度规模不同的地方区域近年编制的温室气体清单为例,总结其对我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参考作用.最后指出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启示,并提出三个基本方法和原则:(1)城乡规划建设政策职能匹配;(2)明确解释城乡空间边界的影响;(3)减排目标与进度成果数据公开.  相似文献   

9.
天津城市规划低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天津作为全国低碳建设试点城市,探索符合市情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发展道路成为目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而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需要尽快完善和提升规划编制技术手段和内容,建立规划低碳化评估体系和规划对策。本文从碳排放机制入手,研究城市规划中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分析和预测规划的低碳化程度,揭示规划建设与低碳城市建设的耦合关系,同时开展规划策略研究,促进天津市城乡规划的低碳化、宜居化、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城市空间布局关键要素与碳排放关系的入手,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与碳排放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并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为例,针对城市规划涉及的土地利用、交通组织、设施与建筑布局等方面,提出绿地碳汇网络、公共交通导向开发、土地混合使用、街区尺度控制、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布局、地下空间利用、结合气候的建筑布局等规划技术,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探索适合特大城市中心区进行碳减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是实现城市节能减排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与碳排放效应关系,并基于城市层面和街区层面,从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空间形态以及交通系统提出了城市空间绩效指标体系,以期提高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引导城市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在2030年之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央对我国低碳发展给出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零排放,指的是建筑部门相关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同样影响气候变化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为零。针对我国建筑部门的运行直接碳排放、运行间接碳排放、建造和维修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及运行导致的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现状水平、主要来源、减排关键问题和实现零排放的路径与关键技术。指出"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并给出了我国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的四个主要任务:取消直接碳排放,协助减少电力和热力使用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减少建造和维修用材的生产和运输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避免建筑空调制冷系统使用中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促进这四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关键低碳技术的应用,通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双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要从微观、中观、宏观统筹考虑。建立绿色低碳示范区是从中观层面推动城市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研究在随州市大明珠绿色低碳示范区统筹考虑碳排和与碳汇空间,围绕用地优化、生态保护、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循环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探讨了双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及其与碳排放量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能耗高、碳排放量大是亚热带地区体育建筑的老大难问题。从低碳设计策略、低碳城市与政策、碳排放估算与低碳评价三方面回顾近20多年来建筑低碳问题的相关研究,再重点从气候设计层面对我国体育建筑低碳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明确了已有的科研成果,理清了发展脉络与趋势,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寻找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建筑能耗是城市能耗的主体。在城市规划层面进行大尺度建筑节能,能够在宏观层面有效把控城市尺度建筑能耗水平,降低建筑总体能耗;能够灵活协调现有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管理与城市节能的关系,有效减少能耗花费,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决策。本文对比了伦敦、纽约、东京、多伦多四个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方面的专项规划策略、规划政策管理、技术研究以及节能规划效果四方面经验,详细阐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微气候环境以及用能行为这三个影响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的主要因素,并从规划框架建构、数据收集处理和跨学科技术支持三方面探讨了当前进行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终提出在宏观专项规划体系、社会监管、数据信息及跨领域合作等四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构建低碳城市的意义与路径已有诸多的研究文献,本文聚焦于低碳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研究进展与规划策略,以期明晰规划师在构建低碳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提供常用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从适应性策略出发,讨论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策略,之后重点探讨了减缓性策略指引下的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及规划.基于现有研究文献,笔者总结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在都市区和社区两个层面上探讨了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框架与指标体系,提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空间形态规划策略.文章结尾探讨了现有研究与规划实践给中国规划师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飞  诸大建 《规划师》2013,29(1):98-10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保持城市增长、保障人们公平地享受及分享社会资源,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过去低碳城市的1.0版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基于碳排放与经济脱钩发展的内涵及对策,深化了碳生产率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制约城市碳排放的三大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及城市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城市空间紧凑化、城市交通公共化及城市生产循环化措施。结合目前中国发展所出现的新问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单纯地研究经济与碳排放问题无法解释当前低碳发展的社会性。基于资源生产率基础上的碳生产率研究仅解释了碳排放的经济属性。从全局层面  相似文献   

18.
杨扬  高峰 《南方建筑》2024,(2):53-63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基本单元,因其使用人群和能源消耗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碳减排道路上进展缓慢。通过梳理国内外两大主流数据库CNKI和WOSCC中2002年1月-2022年12月发表的342篇有效文献资料,结合相关标准与规范,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汇总和可视化分析,基于大学校园建成环境空间规划、建筑运营、交通出行、景观营造、固废回流五个系统归纳了碳排放的基本特征,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分析了现有大学校园建成环境低碳规划设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归纳了校园建成环境要素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大学校园未来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模式,主要从校园建成环境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碳减排来构建绿色低碳的校园建成环境规划途径,以期提高校园建成环境更新过程的低碳导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邱红  金广君  林姚宇 《规划师》2011,27(5):21-27
将碳排放评估技术融入现有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体系,是低碳城市建设背景下规划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从碳足迹计量和碳排放审计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城市的四类低碳物质要素,可提出适用于中微观尺度城市设计项目的碳排放评估方法,包括固定碳源碳排放评估、移动碳源碳排放计量、过程碳源碳排放计量、自然碳汇碳清除计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宏观的低碳城市研究是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想要落实到具体操作,缺乏相关指导。通过提取低碳街区相关形态因子,并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其进行模拟分析。最终得出体形系数、被动空间、容积率、建筑密度、街区朝向等对街区能耗影响的量化关系,为城市规划师在设计初始阶段提出低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