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曾志强 《施工技术》1998,27(12):38-39
压花锚头和扁锚锚具,作为一类张拉槽口小、施工操作便利的钢绞线后张法预应力锚固体系,应用于黄(石)黄(梅)高速公路梅子湖大桥的箱式预应力桥梁板,获得理想的效果。1箱式桥梁板概况单梁长度20m(实际制作长度19950mm),截面外形尺寸1.6m×0.9m...  相似文献   

2.
朱转霞 《城市建筑》2014,(21):271-271
甘肃省平凉市双桥路泾河大桥桥梁宽度24.4m,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大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应力混凝土下承式系杆拱桥+预应力混凝土间支箱梁。本文以该桥为例,对其混凝土泌水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宁波大桥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刘万伟宁波大桥濒临甬江入海口,主桥全长568m,设计为独塔扇形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258m。主塔墩承台设计为40m×20m×5.5m。由于该墩处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通过方案比较、优化,最后采用了打入式锁口钢管桩围堰...  相似文献   

4.
大掺量矿渣应用于预应力桥梁,无专门国家标准,可参照上海地方矿渣使用标准和低热矿渣水泥标准,大掺量矿渣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增长率相近。大掺量矿渣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贡献突出,内温峰值可下降5.9℃,峰值的出现时间可延缓27小时。采用大掺量矿渣(25.5%,120kg/m^3)配制高强混凝土,应用于预应力结构平胜大桥的锚跨及箱梁部位,减少裂缝的机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平凉市双桥路泾河大桥桥梁宽度24.4m,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大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应力混凝土下承式系杆拱桥+预应力混凝土间支箱梁。本文以该桥为例,对其混凝土泌水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金梅 《建筑机械》2023,(5):86-90+96
以某三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实例开展桥梁长期下挠影响参数分析,首先建立了该桥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梳理了桥梁长期下挠的常见起因,并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预应力损失、混凝土徐变、混凝土开裂、自重)对桥梁长期下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会对桥梁长期下挠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预应力损失对下挠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随着预应力损失的增大,大桥跨中截面的长期挠度逐渐增大;但随着大桥所处位置相对环境湿度的增加,大桥跨中截面的长期挠度逐渐减小;随着混凝土刚度和自重的不断增加,桥梁跨中截面的下挠值在逐步增加;并且跨中下挠值与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增长趋势。另外,随着成桥时间的不断增加,桥梁的下挠增长速率也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由德国创造的传统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在大跨径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普遍应用。随着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迅猛发展,拉索式挂篮施工工艺日益成熟.它在缩短工期、减少施工阶段预应力筋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主要介绍拉索式挂篮并以城闸大桥主桥施工为例说明拉索式挂篮技术的应用以及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漳州战备大桥是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介绍了漳州战备大桥的桥梁现状及养护管理工作情况,为类似桥梁的管理养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内最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长山大桥最近建成通车。长山大桥总投资5.79亿元,历时3年多建成,是东北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大桥,其起点位于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峙莲线,终点位于小长山岛蛎荞线,全长3.45公里,主桥长1.79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主通航孔净宽230米,主桥桥墩设计抗船撞力900吨,航空限高75米。其主桥为双塔双索面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跨径260米,为国内同类型桥梁最大跨径。引桥为5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每联首孔浇筑长度达60米,梁重约2900吨,工程创造了国内移动模架施工纪录。  相似文献   

10.
张治涛 《安徽建筑》2007,14(5):138-139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桥梁结构中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文章介绍了阜阳二道河路S3标大桥28m长箱梁有粘结法预应力施工过程,实践证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可大大提高桥梁承载力,达到了节约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杨光强  丁作常 《山西建筑》2010,36(9):319-320
根据桥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的要求,赫章特大桥推荐方案主桥采用(96+2×180+9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比较方案主桥采用(140+322+140)m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着重介绍了大桥的结构构思、桥型、桥墩及基础结构形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富民桥的主桥为双折线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要介绍主桥的设计特点,由于塔身倾斜,双折线形,增大了桩基及承台的弯矩,且主塔受力复杂。富民桥作为我国第一座双折线塔单索面斜拉桥,它的设计与施工对花色斜拉桥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三川河7号特大桥预应力T梁预制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三川河7号特大桥预应力T梁施工实践,从T梁钢筋施工和T梁混凝土施工两方面介绍了40 m预应力T梁预制的具体施工工艺,为其他类似桥梁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传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优化,提出了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结构形式,即上部结构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下部结构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桥墩。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传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连续刚构优化桥型及新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连续刚构优化桥型抗震性能要明显优于传统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且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抗震性能更佳,近场地震作用下桥墩弯矩下降达41.9%,剪力下降达66.1%,远场地震作用下桥墩弯矩下降达37.5%,剪力下降达76.4%;相较远场地震,近场地震作用致使结构输入的地震能量大幅增加,相同桥型桥墩位移最大增幅达5.7倍,桥墩弯矩最大增幅达3.5倍;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是一种抗震性能优越的桥梁结构形式,可为西部地区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外大跨度PC连续箱梁病害的调查情况,本文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68+2x110+75+55)mPC连续箱梁桥为例,探讨如何从新建桥梁设计阶段就预防或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出现的跨中下挠和结构开裂病害。本文主要从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设置预应力备用束的思路,并根据大跨连续箱梁的结构受力和布束特点,采取体内和体外布束的方案比较,不同布束形状对改善结构受力和跨中下挠的比较,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备用束布束方案。  相似文献   

16.
某新建铁路双线特大桥为主跨192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其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目前属于亚洲第一.主桥2#墩墩高98 m,3#墩墩高69 m,混凝土强度级别为C40和C55,使用CB-240悬臂模板施工.由于结构尺寸较大和气温的影响,本结构在施工中极有可能出现裂纹.针对该工程这个问题,施工前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制定有效的裂纹预防措施,并对实际施工中出现的裂纹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进行概述,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的施工方法进行介绍,最后就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控制方法进行解析,期望为我国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提供参考意见,为我国大跨度桥梁的修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一座4×30m预应力连续T梁变宽拓宽为工程背景,计算比较不同新旧桥拼接模式的受力性能,同时,计算预应力引起的单片梁上拱值和自重作用的下挠值,确定存梁时间,并进一步分析了新旧桥合理拼接时机。得到的结论为:①新旧桥之间采用全部横隔板连接的模式受力最合理;②90d是一个合理的存梁时间;③新桥建成后6个月,为比较合理的新旧桥拼接时机。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我国桥梁建设环境友好转型发展的需要,并针对传统木-混凝土组合梁自重大、长期变形大及耐久性不足,难以应用到中等跨径桥梁的问题,提出一种可整体预制、整跨吊装的FRP-胶合木-UHPC组合梁桥。对20m、30m跨径的FRP-胶合木-UHPC组合梁桥试设计,并与同等跨径的传统木 混凝土组合梁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进行材料用量和经济性的对比;对30m跨径的试设计桥梁进行荷载组合效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以中国桥梁设计规范为基础,同时参考欧洲规范5,基于弹性设计法对FRP-胶合木-UHPC组合梁桥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计算;对30m跨径的试设计桥梁按照纵向1∶5的比例缩尺,设计制作了2根试验梁模型,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m跨径的试设计桥梁的自重分别减至传统木-混凝土组合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72.7%和48.0%,全寿命造价分别为二者的79.1%及106.4%;30m跨径的试设计桥梁的自重减至预应力混凝土梁的49.3%,全寿命造价为它的134.0%;试设计FRP-胶合木-UHPC组合梁桥具有足够的抗弯与抗剪承载力,活载作用下的结构挠度小于限值,满足工程受力要求;按照欧洲规范5进行设计,结构具有较大安全储备,理论计算偏安全;FRP的植入使组合梁的极限承载能力提高了约8.6%,并能改善其破坏形态、提高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