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建筑领域受到外来思潮冲击,西方形式已不可避免成为建筑创作的绝对主流。文章针对本土传统文化被忽视甚至出现缺失严重的现状,在阐明传统、当下、文化概念的基础上,用实例进行类比分析,以阐明对待传统与当下的理性态度;最后对如何基于"当下"开展建筑创作作出了思考。文章旨在呼唤传统建筑文化的回归与再现,并成为当下建筑师创作中的思考内容。  相似文献   

2.
刘宇政 《山西建筑》2003,29(8):17-18
介绍了建筑创作中建筑的个性化,阐述了建筑师的创造个性和设计理念,表达了建筑师的文化哲学思想,指出建筑创作必须具有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使用功能的实用性、形式美感的愉悦性和建筑语意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张鹏举  杜娟 《新建筑》2013,(3):59-65
基于长期在北方地区从事建筑创作的体认,以内蒙古地区为例,从一个建筑师的视角解读北方建筑创作的背景,认为:北方的气候、经济、文化及建筑传统等对建筑师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气候是一种创作体裁;经济是一种创作挑战;文化表现为创作提供素材;建筑传统转化为一种情感观照。结合个人实践,说明在不同层面创作时,建筑师可采取的态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建筑实例和观点说明:一、建筑技术的发展必然给建筑形式带来变化;二、不必强调建筑都有艺术性,提出减少装饰是进步的;三、许多著名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都吸取了传统建筑文化;四、在建筑创作中吸取和隔断传统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5.
要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师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应当学习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以此为基础,融合世界建筑之长,进行富于活力的创造.从寻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看,目前国內建筑创作有“外西内中式”、“建筑符号式”、“新古典式”、“仿古式”等倾向,探索中虽不乏佳作,但较多的却表现出对传统的斥贬、误用、滥用,以至复古主义流行或建筑理论上的混乱.这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上的模糊与理解上的肤浅,反映了对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的薄弱.中外建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史研究推动建筑创作,是建筑发展的一大规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向广大建筑师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文化再学习、再研究的理论课题.积极提倡建筑史研究同建筑创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入世后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作为其创作根基的文化重构问题,强调摒充建筑实践中的浮躁,重新认识东西方文化及其思维方式。基于生活世界的建筑创作观,有助于建筑师摆脱传统文化的桎梏,从而实现建筑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张黎建 《新建筑》2012,(4):75-78
通过宁波市江北区双东路学校的绿色建筑创作实践,阐明绿色建筑不仅仅只是一个风靡当今世界的概念,而应成为建筑师工作的一个目标,化作建筑师的自觉行动。绿色技术不再只是建筑的装饰和拼加,而是一种观念——形式追随生态,作为建筑师对当代建筑本源的深刻领悟,知行合一,将绿色技术与建筑创作有机结合,使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建筑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当代中国建筑师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建筑创作上始终找不到一条明确的方向去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通过分析安藤忠雄和王澍两位建筑师的作品,试图从创作源泉、设计手法、传统解读三个方面入手,探寻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继承方式,以求对我们的建筑实践在传统继承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因地域的不同,人们在生活中为表达自身的想法所形成的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地域内形成了与其他地区有明显差别的建筑形式,由此形成了地域性建筑。在建筑建造中传统建筑符号对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师应全面地掌握一个地域内的传统建筑符号,为提高地域性建筑创作水平奠定相应的基础,提高地域性建筑创作质量,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本文将在建筑符号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川西南地区的地域性建筑作品,从传统民居的符号模拟、符号提炼、符号简化分解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指出未来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赵东亚 《四川建筑》2000,20(3):17-18
1 建筑创作现状  建筑创作是建筑师通过对环境、功能、形式、材料以及技术手段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客观世界的回答。建筑创作的终极目的在于“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和在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下 ,创造出有文化的建筑 ,有思想哲理的建筑 ,有个性特色的建筑” ,从而不断地为社会提供多姿多彩的建筑作品来满足大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由于建筑师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 ,知识阅历、审美体验各异所得出的结论也就见仁见智。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众多各具特色的作品 ,风格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文化 ;另一方…  相似文献   

11.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联合举办的”中国和意大利建筑文化比较”研讨会干20m年5月d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上罗马大学教授葛佐拉介绍了他的著作《凤凰之家》并发表了关干中国一意大利建筑比较的演说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罗马大学教授保罗波多盖希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何韶清华大学教授吕舟分别就意大利当代建筑发展中国一意大利古代城市比较意大利当代建筑创作的传统性等问题发表了演说。研讨会对于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建筑创作中地方文化传统文化与历史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空白的设计     
刘谞 《新建筑》2014,(3):70-73
近年西部建筑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以身处新疆32年的建筑创作实践,揭示出西部建筑创作的阶段性、间隔性特点。通过具体阐述设计方法、空间认知、非既定理论这三个方面,试图提出以下几点:空间包罗万象,借助设计呈现出多样的形式:现代诸多建筑项目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非既定性”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它促使建筑师从“空白”开始,不断完善、充实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在我们具有优秀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国度里,建筑师们的设计思想正在受到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我们的建筑文化怎么发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发展的演绎规律对建筑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现代建筑文化的三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有意味的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些流行建筑观念的语义分析,作者重新审视了建筑学的某些基础性论题。强调构形是建筑学的核心问题,建筑理论的核心是对形式的探究,建筑创作的本质是形式的推演,建筑师必须从形式分析层面透视经典作品蕴藏的形式意味,对建筑大师作品的研习是建筑师创作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张炯 《华中建筑》2003,21(1):25-26
以当代建筑文化的共生趋势为背景,论述了建筑创作的当代性与世界性的关联,介绍了亚洲建筑师对建筑创作观念的新拓展。最后,提出新世纪的大方向——创造共生文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6.
保罗.波多盖希建筑的传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舟 《世界建筑》2000,(12):20-22
保罗.波多盖希是意大利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杰出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长于初中的开业建筑师,而且是一位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史学家。或许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历史融入他的建筑创作,使历史真正成为建筑创作的源泉,这种创作使他的作品成为意大利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他的作品中,传统性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何蕊 《建筑创作》2009,(1):10-10
1月15日.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了“第三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暨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启动活动。目的在于梳理中国建筑科技文化艺术出版现状.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图书出版精品;提高建筑师及业内外人士对建筑文化的关注度,鼓励建筑评论;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建筑融通的时代背景下,认识传统、理解传统、发扬传统是当下建筑师努力实践的方向,但多数建筑师对传统、文脉的理解与认识是片段的、破碎的。本文试图对建筑传统、建筑文脉、建筑民族性话题再思考,引起重视以便在建筑创作中得以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崔光亚  董艺 《时代建筑》2011,(2):150-153
疲于应对的建筑创作环境是当下中国建筑师的生存现实。杭州建筑师需要突破保守的城市地域文化,释放自身的创作激情。最大程度地回归真实的建筑,还原建筑本质,反映出青年建筑师崔光亚的建筑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归纳了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及经济技术特征,探析了国内外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地域化建筑创作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重点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引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要点和原则: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并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建筑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地域化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