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陕北某黄土沟壑区高填方黄土场地为例,利用多重监测手段对填方体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变形监测,利用监测成果分别研究了夯填黄土场地地表和深部的沉降变形及水平位移变形特性。对影响沉降变形的压缩层厚度因素及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多因素沉降变形回归模型,讨论了以沉降变形速率作为稳定标准,不同填方厚度条件下的填方体沉降变形稳定时间。分析表明:分层强夯回填黄土场地的最终工后沉降量约为压缩层厚度的1.29‰,填方体的地表水平位移量较沉降变形量小,地表水平位移变形在方向上指向填方体临空面方向或填土厚度较大部位方向;在深层变形特性上,填方体表现出表层回弹、深部压缩的变形特性,填方体的深层水平位移表现出呈随深度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索黄土高填方机场工后沉降的形成机制,以便于对其进行预测,以吕梁机场试验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的原位监测资料和室内压缩试验,采用修正FDA方法,试图将工后期排水固结变形和次固结(蠕变)变形进行分离,并采用基于Mikasa固结理论和Voigt-Kelvin黏弹性模型的沉降量–沉降速率曲线法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总沉降中约74%的沉降分量为深厚黄土地基的主固结沉降,其余的沉降主要以原地基及填筑体的蠕变引起,故基于修正FDA方法在分析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量形成机制的应用中比较符合工程实际,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工后沉降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家兴  韩文喜 《土工基础》2012,26(6):52-53,58
结合西南某高填方机场监测数据资料,分析研究高填方机场原地基沉降的简易计算方法。根据原地基的条件将地基分为正常固结、欠固结和超固结三种情况,并分析三种情况的地基沉降量计算理论方法。利用监测数据资料对分层总和法计算原地基沉降的压缩模量Es和经验系数ψs进行反算,通过反算系数对原地基沉降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山西黄土地区黄土填料高填方路堤沉降的准确计算方法,以山西某黄土填料高填方路堤为实例,通过人工挖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黄土填料的压缩变形系数与含水量、孔隙率的关系。分析压缩模量与各级压力的Es-P关系曲线,推导出一种基于幂函数拟合Es-P曲线的改进分层总和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有限元计算和现场观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填料的含水量和孔隙率对路堤压缩变形量有很大影响,压缩变形系数随含水量增大而增加,随孔隙率的增大反而减小。基于幂函数拟合的改进分层总和法合理、可靠,符合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侧向约束条件下黄土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3D建立了平填型填方地基、贴坡型填方地基以及沟谷型填方地基的数值模型,对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归纳,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法对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通过与文献的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侧向约束条件对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有显著的影响; 侧向约束越强,高填方沉降变形越小,反之亦然,其中平填型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最大,贴坡型填方地基次之,沟谷型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最小,且地形对称分布的沟谷型填方地基变形控制效果优于非对称地形; 随着填土高度和填筑速度的增加,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也会增加; 提高填土的压实度可以显著减小沉降,但改变原位地基处理厚度和沟谷底部宽度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某高填方场地形成工程为例,对高填方场地填筑压实的特点以及冲击碾压技术进行说明。进行现场冲击碾压填筑试验,对虚铺厚度、碾压遍数与沉降量和压实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基于试验结果确定填筑体分层回填冲击碾压施工方案,检测结果表明,分层冲击碾压处理后,填筑地基的压实度、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使用复合型岩土离心试验机进行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模型试验,模拟沟谷地形中填筑体施工期和工后沉降过程,并系统研究黄土高填方沉降的影响因素。试验成果表明:施工速率、填方高度、沟谷形状、填筑压实度、时间等因素对填筑体沉降均存在影响。黄土高填方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工后沉降所占比例较小。工后沉降随填方高度、时间对数均呈线性增长,工后沉降速率随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与开阔"U"型沟谷相比,狭窄"V"型沟谷地形对填方体有明显变形约束作用,沉降量小,稳定时间短。提高压实度、减小施工速率、控制填方高度均可减小填筑体沉降量,但提高压实度对大厚度填筑体的沉降控制作用更为显著,施工速率改变则对施工期沉降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填方高度与长期工后沉降量正相关关系则相对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填方土石混合料强度与变形计算难题,对不同初始含水量不同初始干密度的土石混合试样进行剪切试验和压缩试验,深入分析不同土石比试样的强度与变形特性随初始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包括:(1) 初始压实度越小的试样侧限压缩应变越大,初始含水量越大的试样侧限压缩应变越大;压缩系数随竖向压力的增大整体先增大后减小,压缩模量随竖向压力的增大整体呈增大趋势;(2) 类似高填方工程中填筑体初始压实度宜控制在0.93以上,初始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3%),土石比控制为2∶8~4∶6;(3) 粉质黏土和砂质泥岩混合料压实土的干密度与竖向压力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建立由填土层的初始状态和所受荷载预测填筑土层强度和沉降量的算法;(4) 考虑初始状态的填方沉降预测方法是合理的,采用其略微偏大的变形计算结果进行高填方设计或施工,可使得高填方地基质量控制偏于安全;(5) 最优含水量范围内不同压实系数引起的沉降差异较小;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大,地基沉降变形明显减小;土石比为2∶8时压实度增大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程度大于土石比为4∶6的高填方地基。研究成果可用于土石混合料高填方地基变形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建设用地短缺的问题,当地一般采取挖填方的办法。而工后沉降是评判黄土填方地基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得到压实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幂函数型,应变-时间关系为双曲线型,并结合分层总和法,获得了延安压实黄土经验蠕变方程,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拟合效果较好。运用此方程对不同压实系数、不同填方厚度的黄土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量进行了预测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定厚度内黄土填方地基稳定性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0.
简析湿陷性黄土填方的现状,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施工,着重阐述了强夯法的优势及施工步骤。结合工程实例,具体论证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地基承载力、回填土质的湿陷性以及回填土密实的均匀度等指标的检测,地基加固效果显著,使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获得了较高的地基承载力和密实度,解决了回填区与原土区结合部不均匀沉陷、广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回填地基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量大,容易引起建筑物开裂破坏。本文以庆阳市西峰区某小区填沟造地项目为背景,对董志塬区黄土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⑴黄土高填方地基在回填后200天到250天左右工后沉降量较大,最大沉降量可达到79cm。⑵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在沟谷处较大,距离沟谷越远,沉降量越小。⑶干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干密度的方法提高黄土的回填质量,对于超厚的黄土高填方地基,宜采用高能级强夯进行分层回填。  相似文献   

12.
回填地基或路基工程中,回填土的压实质量是导致沉降病害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通常采用压实度作为填土压实质量控制指标。但压实度自身的准确性受诸多因素影响,若以压实度作为唯一重要指标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击实能和含水量下压实黄土的压缩变形规律,分析了压实黄土土样空气体积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无论击实能如何变化,压实黄土土样的空气体积率在相应击实能对应的最优含水量附近时总是一定的。分析了采用空气体积率作为黄土压实质量附加控制指标的合理性。结合当地工程实际经验,建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以空气体积率不大于6.5%作为判定该地区黄土压实质量合格的参考指标,从而提高当地黄土状填土的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强夯法广泛适用于处理一般粘性土、饱和砂土、碎石土、粉土、人工填土、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等地基,从而消除液化,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提高土层均匀性,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文章通过介绍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区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来探讨强夯法动力密实机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采用的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割线模量法计算最终沉降量的可行性,提出了宜采用割线模量法估计最终沉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割线模量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基的沉降计算如何较准确而又简便是工程实践中一直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为较好解决地基沉降计算这一重要难题,提出一种原状土割线模量法,就是利用原状土的压板试验曲线,假定压板试验曲线符合双曲线方程,利用Bussinesq解,建立不同荷载水平下土体的等效割线模量。对于实际基础,则根据土体不同深度的应力水平,从压板试验曲线确定原状土的割线模量,然后用于分层总和法进行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通过试验曲线的验证和实际工程的应用,证明该方法效果较好,可较准确计算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地区往往由于地基处理不当,造成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系列工程研究并结合多项工程的经验计算公式,在对实际工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石灰桩膨胀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技术建议,并利用孔隙挤密原理推导了消除黄土湿陷性的计算公式,同时,运用相关的加固地基技术,在系列工程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成功实现了建筑物的基础加固.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超载卸载再加荷的沉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顺华  许恺  王炳龙  王祥 《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0):1226-1229
根据4 a多的沉降观测资料,分析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超载卸载再加荷的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使沉降大部分在填筑期和超载预压期间发生,且使卸载后再施工路面结构层时沉降速率仍然呈收敛的状态。超载卸载再加荷产生的沉降对于高速公路工后沉降标准而言不容忽视,其沉降也并非瞬时完成,不宜采用类似计算超固结土沉降时的回弹指数进行计算。对于试验段特定的条件,卸载后施工路面结构层的沉降计算,可采用分层总和法、利用压缩模量计算其主固结沉降,然后乘以大于1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8.
张建英  章杰 《山西建筑》2002,28(2):33-34
通过西安地区黄土地基某工程实例,介绍了墓坑地基的处理,对处理过的墓坑应注意验收;整片钻孔夯扩碎石桩二次加固地基后,通过在墓坑和天然土上做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并在沉降曲线和复合地基变形模量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它们的承载变形性关差异,地未处理墓坑位置第三次加固并验收;最后以本场地墓坑处理的效果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湿陷性黄土地区往往由于地基处理不当,造成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上部结构的偏移,给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研究和多项工程实践,在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膨胀法纠正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倾斜的技术,并用孔隙挤密原理推导出了膨胀材料使用量的计算公式,将经验的膨胀材料顶升技术上升到了理论高度,通过多项工程的实践,并运用控制监测技术使膨胀法纠偏和加固地基技术在多项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实现了建筑物的纠偏与加固。  相似文献   

20.
梁艳华 《山西建筑》2009,35(11):256-257
为更好的对原路基加以利用,在充分进行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老路实测弯沉及对路基土试验后选取其中15.3194km进行强夯加固处治,对其设计与施工要点作出总结,结果表明强夯法加固处治该路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